馬春輝,李文濤,韓智培
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院乳腺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在女性中發病率較高,近年來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現階段,在乳腺癌疾病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但是在手術之后,患者的淋巴系統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1],30%~50%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會出現術側上肢淋巴水腫情況,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術側水腫、上肢疼痛、寒戰、麻木及高熱等癥狀,一些患者由于擔心病情,會出現緊張和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2]。為了能夠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率,術后應給予患者功能鍛煉,但是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有限。當前,在降低淋巴水腫及腋網綜合征(AWS)發生率中,倡導在乳腺癌疾病護理中給予患者手法淋巴引流護理的方法,使淋巴細胞間淋巴液的流動速度得以加快,對淋巴回流具有促進作用,防止患者術后出現淋巴水腫[3]。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到手法淋巴引流護理方法在淋巴水腫與AWS 所取得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緩解乳腺癌術后患者淋巴水腫與AWS 中使用手法淋巴引流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73 歲,平均年齡(47.8±3.5)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1~74 歲,平均年齡(46.9±3.3)歲。納入標準:(1)經病理學診斷被確診為乳腺癌,均為乳腺癌早期患者且未出現轉移。(2)均為首次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治療。(3)術后患者出現淋巴水腫和AWS 為手術所致。(4)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乳腺癌無法切除者或轉移姑息性切除者。(2)合并心、肺、腎功能不全。(3)受其他原因所致而引發的淋巴水腫疾病。(4)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在手術前1 d和術后3 d及麻醉蘇醒之后,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每日的宣教時間控制在0.5 h。將手術縫合線拆除掉,并做好引流護理工作,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防止發生術口感染,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要求患者家屬應協助患者做上肢功能鍛煉。
觀察組采用手法淋巴引流護理。給予患者徒手淋巴引流方法指導,當傷口愈合及縫線拆除掉之后,對患者進行手法淋巴引流,每日3 次,每次10 min。手法淋巴引流方法為:(1)開放淋巴通路。指導患者家屬應使用手掌大、小魚肌,或者保持兩指并攏的方式對患者的淺表淋巴結進行中等力度的環形按摩,按照耳前淋巴結、耳后淋巴結及頸部淋巴結的順序進行按摩。(2)舒緩瘢痕組織。從傷口的上方部位處使用同樣手法對瘢痕組織、胸部淋巴結及腋窩部位處進行按摩,避免受瘢痕組織縮攣而引發淋巴回流出現在手足的情況,為淋巴回流提供促進作用。(3)淋巴引流。需沿著淺表淋巴管走向進行引流,按摩的順序為從遠心端向近心端部位處按照環形推進的手法開展按摩工作。在對患者進行按摩時,需要先對胸部傷口進行按摩,之后對胸部傷口附近位置處的淋巴液向健側腋窩或鎖骨上下淋巴結區進行引流。需要將患側上肢內側部位處向鎖骨上淋巴結部位處進行引流。從患側肢上臂后側部位處向背部淋巴結和腹股溝部位處進行淋巴液引流。將肘窩以下部位一直向上臂外側部位處進行淋巴結引流。
(1)淋巴結水腫度。比較兩組患者淋巴結水腫度,使用周徑測量法對患者的肘橫紋下5~10 cm 部位處進行測量,<3 cm 為輕度,3~5 cm 為中度,>5 cm 為重度[4]。(2)AWS 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AWS 發生率,AWS 評價標準為:術后患者突然出現上肢疼痛,在肩關節外展時患者的上肢疼痛感會加重,肩關節向外伸展受限,患者首次出現從腋窩至上臂內側、肘窩、前臂可觸摸的放射狀皮下條索結構[5]。(3)疼痛評分。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分為無疼痛,1~3 分為輕度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10 分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強。(4)生存質量評分。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B)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社會/家庭狀況4項指標,得分越高,則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5)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數值越小,淋巴水腫發生率越小。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輕度淋巴結水腫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淋巴結水腫度情況 例(%)
觀察組AWS 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AWS發生情況 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R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FACT-B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ACT-B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ACT-B量表各維度評分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雙側上臂周徑差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在乳腺癌早期治療階段,倡導給予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但是在手術結束后,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創傷,患側上肢及肢體肩關節出現功能障礙,肌張力明顯降低,有部分患者在運動之后會出現精細功能障礙及疲勞障礙,增加了淋巴水腫疾病發生率。患者術側上肢淋巴液極易出現回流障礙,進而引發患者出現肢體淋巴水腫,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術側上肢腫脹、疼痛和高熱等,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不適感,生活質量大大降低[6]。手法淋巴引流能夠將淋巴通路開通,對淋巴液的排出具有促進作用,使淋巴能夠形成良好的循環,取得良好的消腫效果,使患者的焦慮感得以明顯減輕,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極大的痛苦。另外,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按摩時,需要先對患者淋巴水腫肢體附近具有正常功能的淋巴管進行按摩,使患者的淋巴回流得以顯著改善,之后再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方向進行按摩,防止淋巴水腫的產生[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輕度淋巴結水腫度高于對照組,AWS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雙側上臂周徑差值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在緩解乳腺癌術后患者淋巴水腫與AWS 護理中使用手法淋巴引流護理方法具有可行性。分析其原因在于,通過對患者進行手法淋巴引流,有助于加速淋巴回流,使患者的淋巴液淤積得以減輕。但是在手術后的早期階段,受損的淋巴組織未能得到有效的修復,當停止按摩之后,會有大量新的蛋白滲出到淋巴細胞間,進而形成新的淋巴液淤積[8]。因此,在早期淋巴水腫及AWS 預防中手法淋巴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在緩解乳腺癌術后患者淋巴水腫與AWS中使用手法淋巴引流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淋巴結水腫度,降低AWS 發生率,緩解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降低雙側上臂周徑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