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旭,周姝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衡陽 421002)
紅色文化是我國革命精神的經典內涵,其內蘊深沉,意境悠遠,影響重大,一直以來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備受關注。湖南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紅色熱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的奮斗歷程是百年黨史中的閃亮篇章。因此,湖南地方高校應該立足于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努力尋找有效的路徑將湖南紅色文化融入構建“五位一體”黨史學習教育模式的策略探究之中。促使高校學生充分感知到紅色文化的具體內涵,并能夠在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中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從而進一步促使高校大學生全面素養的提升。
“五位一體”黨史學習教育模式是指通過學、講、尋、踐、融來構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所謂的學,是指學習黨史,強化引領,堅定理想信念;講,是指講述故事,強化認同,汲取智慧源泉;尋,是指尋找足跡,強化擔當,感悟榜樣力量;踐,是指踐行使命,強化實踐,補足精神之鈣;融,是指有機融合,強化家國情懷,提升道德修養。構建“五位一體”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構建較為完善的、全方位的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模式。
一是有助于樹立正確的黨史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創業史,也是中國人民奮斗史、發展史的生動寫照。中國共產黨在風雨中誕生,從一艘紅色的小船,成長為無數共產黨員用鮮血換來的巍峨巨輪。沒有先輩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幫助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銘記其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從而樹立正確的黨史觀,真正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惜今。
二是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大多是“00后”,對中國曾經的貧窮與落后缺乏切身體會。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對大學生來說,就是一本寶貴的教科書,其理論解釋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遠勝于單純的理論說教。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擔當,不斷提高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是有助于增強“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找到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走出了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這部百折不撓的發展史,波瀾壯闊的奮斗史,砥礪前行的創新史,正是中國共產黨“四個自信”的真實寫照,是中國道路、中國話語最鮮活的現實表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在讀懂黨史、理解黨史、講好黨史過程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以湖南紅色文化構建高校“五位一體”的黨史學習教育模式中,本文采用了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為主線,綜合運用文本精讀、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問題討論、困惑解答、實踐鞏固等各種方式方法,“把抽象變形象,把復雜變簡單,把深奧變淺顯”,綜合運用講、誦、唱、演、練的方式來進行,并通過線上、線下、課堂內、課堂外等不同途徑,使紅色文化更能貼近學生實際、切中學生需要、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積極性、能動性,使學生在各種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與教學途徑中感受思想之真諦[1-2]。
深化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貫徹和研究闡釋,要引導學生從學習黨史開始,積極將湖南紅色文化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過程中。
首先,開設學習黨史的專題課,加強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由專職老師來設計整個專題活動課,并將學習與學生的學分進行聯系,為學生黨史學習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平臺。如學校立足校情學情,將黨史學習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學緊密融合,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感恩黨、感恩祖國的內在情感,營造了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濃厚氛圍。其次,定期開展紅色教育的分享活動,引導學生以班級或者社團為主體,針對自己在黨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交流,充分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來進行有效的解答。如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學黨史、悟精神、強本領、鑄師魂”的教師基本功練習活動,定期舉辦的黨史學習教育讀書分享會,把學習的感悟收獲進行分享,共同提高。最后,主動營造學習黨史的氛圍,讓學生主動沉浸在黨史的學習過程中,如加強校園黨史文化建設,在軟、硬環境中提供更多的與黨史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能夠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自身學習的主要內容,并能夠主動進行黨史內涵的探究,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打下基礎[3]。還可以設計制作紅色信仰文化長廊,與已經建設完成的黨史、國史、家鄉史一起,共同構成學校獨特的“紅色長廊文化”,開辟文化新陣地,充分發揮育人作用,營造濃厚的紅色基因教育氛圍。
要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將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紅色教學模式。
首先,應抓好宣講體系建設。抓好黨政領導干部隊伍,發揮黨政領導干部“頭雁效應”,帶頭給師生講黨課。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做到先學、領學、精學、研學,并不斷創新授課方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生興趣志向相結合。抓好輔導員隊伍,通過理論宣講、主題班會、談心談話等方式,創新工作方式,豐富工作載體,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黨的生動而鮮活的歷史。抓好學生黨員隊伍,以青年的視角、用青年的語言講黨史、講理論,激發思想共鳴,呼喚價值認同。其次,應抓好思政課堂創新。把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主陣地,開設黨史學習教育選修課程和通識課程,著力打造一批黨史“金課”。從學科特點出發,積極探索形式新、接地氣、有特點的主題活動,吸引黨員師生主動參與、自覺深入學習。最后,應抓好各種紅色活動的開展。引導全校師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講紅色故事、講勵志故事、講新時代發展故事的各種活動之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相互的分享,相互的提升;開展紅歌演唱活動,從多樣化的文化形式中去主動提升關于紅色文化的內涵;開展演情景短劇活動,促使學生通過場景式的浸入來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
黨的百年歷史,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湖南地區是紅色文化的搖籃,無數的共產黨人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精彩瞬間,為新中國的解放與發展做出了畢生的貢獻。要切實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精心打造黨史情境教學配套環境,通過開展唱紅歌、品黨史、讀經典,組織開展一趟探尋“我們從哪里來”的尋根之旅,一趟明晰“我們往哪兒去”的初心之旅,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親身追尋革命烈士的足跡、感悟紅色文化的內涵,主動感悟紅色的精神,承襲紅色基因。
還可以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紅色基因,圍繞鄉村振興、革命老區振興、疫情防控等實踐活動,通過基層走訪、田野調查、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方式,讓黨史融入“社會大課堂”,持續激發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的學習熱情。另外,要用好網絡平臺資源,連線網上展覽館,通過3D虛擬導覽員的解說引導,走進湖南紅色文化舊址,追溯百年紅色血脈,探尋百年大黨使命,為師生構建身臨其境但又富含妙趣的紅色旅游體驗[4]。實踐證明,學習紅色文化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去進行理論故事的學習,更需要學生走出校門,跟隨英雄的足跡,來到英雄曾經待過的地方,靜靜地感受并努力去感悟英雄所留給我們的熱血氣息,進而能夠促使大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黨史、傳承革命精神的氛圍之中。
進行親身實踐是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實踐中的主要路徑之一,湖南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打造研學實踐大課堂,賡續紅色血脈。
首先,與實踐基地相結合。充分利用黨政資源和民間力量,共同打造湖南紅色教育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實踐體驗,讓高校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去努力提升自己的紅色文化認知,主動將黨史精神、紅色精神貫穿于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實踐之中。如可以通過開展重溫長征之路、青年紅色追夢之旅等一系列活動,將紅色教育的課堂搬到具體的場景當中。又如紅軍紀念館、重要會議紀念館,或者相關的紅色歷史人物的故居、博物館等,讓大學生能夠在這種可感、可觀的環境之下,思想和意識形態得到洗禮,樹立起更高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其次,要和當前的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推進新時代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亮點。如開展紅色黨史宣講、文藝匯演、現場互動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紅色歷史、紅色人物故事。最后,還可以將紅色文化的滲透和校史的建設學習相融合,校史往往會充分滲透黨的影子,很多校史都反映了一定的紅色因子。所以,要充分挖掘學校歷史中所滲透的紅色基因,將學校歷史的建設、宣講、傳播和黨史相融合。通過親歷者的講述,或者是陳列相關的歷史文物,來不斷地增強校史中的黨史滲透以及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的學習、踐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充分關注紅色文化的理論學習,更需要關注紅色文化的實際踐行,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這樣才能夠促使湖南紅色文化得到真正的傳承與發展。要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通過創新紅色文化傳播載體,以抖音、快手小視頻、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平臺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強年輕人的吸引力和關注度,實現信息有效傳播。如在清明節期間,可以在網上開展祭奠英烈的活動,號召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為他們講述相關的紅色歷史,進一步提高師生們對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的認識和緬懷之情。又如當前可以在一些公共論壇上面開展相關的討論活動,組織學生們圍繞紅色歷史、紅色精神開展探討,如可以在“微博”發起以“黨史教會了我們什么?”“新時代如何建功立業?”等方面的“超話”,讓同學們自由討論。
還可以通過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全校師生積極主動地進入紅色經典誦讀活動中,促使學生誦讀那些與紅色故事、黨史發展、革命的詩詞、散文,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吸收、領會和反思;在“唱吧”等娛樂APP上開展紅歌演唱活動,感知紅色文化豐富多彩的活動,并能夠在這些多樣化的文化形式中去主動提升關于紅色文化的內涵,促使學生增強其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感悟,讓紅色文化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與進步。
紅色文化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們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湖南作為紅色文化的孕育之地,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應該充分立足于地方特色,在努力構建教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充分關注思政教育內容、課堂教學情況、教材開發進度、文化育人以及主要宣傳陣地,積極采取措施以湖南紅色文化構建“五位一體”黨史學習教育模式,進而促使大學生在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的課程中獲得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