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夢燕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江蘇蘇州 215127)
當下,隨著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的出現,“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也不斷成為語文教研的話題與熱點。學校的課堂教學、相關的教學案例范式研究、親子閱讀形式的推廣等從不同維度彰顯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重要性。如何依托“快樂讀書吧”,利用5G技術在項目化學習中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實現過程聚焦,內容可視化,實現“學用語文”的獨特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欄目,每一冊教材都精心安排和設置“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的相關教學內容,目的是實現更多的閱讀拓展,強化學生多元文學書籍的接觸和學習,以此最大限度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也成為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早在統編版教材推開使用前,整本書閱讀已有嘗試。這通常以班級為單位,在語文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語文課堂開展各種閱讀活動。當統編教材全面鋪開,“快樂讀書吧”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要,教學方式在不斷探索中也產生了一些積極變化,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前,制訂閱讀計劃表;閱讀中,設計閱讀導引手冊,深入閱讀;閱讀后設計研學活動,幫助學生梳理閱讀內容,獲得對整本書相對完整的印象。基于此,如何幫助學生有效閱讀,圍繞“快樂讀書吧”的推薦書目,把一本書或一類書,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利用5G技術設計成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學習研究推介給學生,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既不放任自流,也不過度精細化管理,在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研究的設計上需要立足兩個定位。
本著突破界限,多元融合,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理念,閱項目化學習研究在5G技術的支撐下,由線上線下兩部分構成,雙管齊下對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檢測、評價。線上部分指教師圍繞整本書,開發相關課程,通過制作整本書導讀微課、整本書推進微課等,上傳易加學院等網絡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自主選擇,突破時空限制,反復觀看,隨時暫停記錄,充分體現閱讀的自主性與可交互性。
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微課,適用于整本書閱讀時使用的微課,不能簡單以闡述某一知識點為綱,除了通常我們說到的聚焦知識點,它還更需要注重審美和趣味性。如畫面布局和諧美觀,符合閱讀書目特點,文字色彩搭配協調,重點突出。最重要的是在制作內容時,要秉持“指導閱讀,扶放相宜”的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注意“留白”。在情節的發展處、矛盾的焦點處、人物命運的轉折處等,留有余地,既要有適切地教,又要有余地地學,在一次次閱讀實踐中,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不斷走向閱讀的更深處。
而線下的項目化學習活動的設計則立足于整本書微課與教師開展的課堂閱讀活動,其相輔相成,互為指導。在設計具體活動時,不簡單把它定位為一次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的匯報,而是結合微課中的某一板塊、某一話題,結合課堂閱讀課中的某一任務、某一活動等創意設計,設計出新穎有趣的序列性內容,互為交錯,充分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所謂“本位”,一是指文本本身的特質,二是指兒童本位。一至六年級“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目,每一學期都各有特點。在設計項目化活動之初,教師自身應該熟練閱讀,在充分了解每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基于不同的主題、創作背景、特殊的語言風格、獨特的謀篇布局、迥異的人物形象等,設計整本書閱讀獨一無二的相關微課程,然后推薦給學生。
書目實多,如何把最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推送到兒童面前,這就十分考驗教師。但如若教師是站在兒童本位的,眼中心中皆是兒童,想兒童所想,急兒童所需,那在對兒童的閱讀作品進行選擇時,必定是萬分謹慎的,作家、作品、內容、出版社等皆在考量范圍內,更會走出框架,不同文體、不同作家、不同主題的文學作品會是選擇的重點,以此等幫助兒童構筑多維立體的閱讀結構,在閱讀中努力讓兒童形成多元的閱讀世界。教師只有講究本味,才能提高多種形式的引導,喚醒兒童的閱讀期待,讓兒童漸入閱讀佳境。
整本書閱讀是一段漫長而有意義的旅程,如何在這段有意思的旅程中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是策劃者,亦是舉重若輕的推進者、監督者。在這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設計中,教師承擔著兩大核心任務:項目化研究的序列主題設計和項目研究內容的可視化設計。
“快樂讀書吧”板塊這一內容設置,從本質上看主要是強化學生課外整本書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強化教材中單元內容同課外閱讀之間閱讀教學的全面、有效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快樂”這一基本前提,強化閱讀教學趣味性、靈動性的提升,以防學生將閱讀作為強制性學習壓力和畏難抵觸心理出現。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并對閱讀的過程進行充分享受,可以通過在班級內定期地進行“快樂讀書吧”閱讀分享相關活動的組織舉辦,學生積極分享和交流自身閱讀的感悟,將學生閱讀的深度性與課文內容的思考性充分結合起來。
項目化研究的序列主題設計能讓學生更加堅定閱讀的方向。學生在自主閱讀后,進行小組或班級的讀書交流活動,以項目化研究為依托,聚焦典型話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在這樣的任務之下,也會促進學生更加認真地研讀文本,讀懂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因此,有效的話題設計是學生持續閱讀的有效動力。如二年級學生在閱讀《伊索寓言》時,這樣的話題是引人入勝的:書中有很多故事,哪個故事讓你印象最深?書中很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狐貍”,你覺得這些“狐貍”,是正面形象還是負面形象呢?再如在閱讀《西游記》時,可以這樣設計:孫悟空選擇“大鬧天宮”,后被壓在五指山,你覺得他當初的選擇對嗎?一路西行取經,豬八戒時常想著散伙回高老莊,你覺得他取經意志堅定嗎?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如果把這九九八十一關比作八十一座山,你認為哪座“山”過得最容易?哪座山又過得最艱難?
諸如這樣的話題,學生開展辯論賽進行演講,甚至通過5G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的熱烈討論,不拘泥于標準答案,共同研討,教師作為普通讀者參與其中,只講求有理有據,平等對話,研讀文本。總之,“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策略,教師應積極探索,尤其是新課標出來之后,圍繞任務群進行的閱讀實踐探索,如何在項目化活動中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在閱讀中走深走實,為日后的長遠發展奠定豐厚的文學基礎。
項目研究內容的可視化設計是讓兒童有方向堅持讀,有目的反復讀。但同時,項目研究內容的可視化活動亦是一個對學生來說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評價手段。客觀地講,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產生兩面影響,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因此,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潛在的不利影響,在設計項目化活動內容時盡量全盤考慮,多維研究,實時預設,在有限的活動中最大化發揮其積極作用。
在設計整本書的閱讀題目時,目前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填空、選擇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書名、題材、作品中的人名、地名等識記;二是簡答題,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精彩片段進行分析;三是鑒賞題,考查學生對作品中人物、情節等的閱讀感悟。
因此,在設計整本書的項目化活動內容時要減少死記硬背的識記類題目,增加以任務為導向的活動類題型、設置情境、學用為主,在活動中考查學生把書讀懂,把書讀活,運用實踐的能力。如以下情境題的設置,從身邊常見現象入手,通過對閱讀的幾部作品的人物的思想性格認識考查對人物的理解:在公交車上上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如果下列作品中的孩子正在車上,誰會讓座?請根據你的理解,選出相應的選項:A.《草房子》中的桑桑 B.《童年》中的薩沙 C.城南舊事》中的英子。
突出學用語文的特點,整本書閱讀的評價“強調讓學習運用語文的過程成為學生生命發展和精神成長的過程。整本書閱讀除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指導課,圍繞整個閱讀過程,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全程跟蹤性評價也必不可少,如能否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根據計劃認真讀完全書;能否在閱讀手冊的指導下完成過程性活動;能否就整本書的內容展開交流討論,甚至進行小組活動;以及對閱讀成果進行整理,展示讀書成果或作品。
因此,整本書的項目化活動設計一定是基于兒童的特點出發,以豐富的內容、有趣的形式、清晰的邏輯,依托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式、圖表式、圖畫式、活動式等方式悄然展開。如圍繞二下“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歪腦袋”木頭樁》這本書,我們從“《‘歪腦袋’木頭樁》封面”“閱讀準備和閱讀計劃”“選一選,辨是非”“我想對歪腦袋說”“畫一畫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閱讀之旅評價表”等多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在寫寫畫畫中細讀故事,研讀文本,促進思維的發展,保障閱讀的持續進行。
在設計《西游記》的整本書閱讀項目活動時,我們以“西游”元素展覽館的私人訂制為項目名稱,在整個教學研究中,力求以5G技術的支撐,在潛移默化中消除學生與古代經典的隔膜,實現名著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從而更好感悟經典,激發學生研讀名著的興趣。用“如何設計‘西游’元素展覽館”這一驅動性問題,在5G支撐下實現一個設想,串連人物、情節、主旨等全書內容,通過5G技術啟發學生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歷,在挑戰中完成書中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穿梭,最后成立一支“西游”宣講團,進行展覽館的現場宣講、推廣,從而引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社會性實踐。
這樣的設計安排,巧妙在于從本質問題“如何消除學生與古代經典閱讀之間的隔膜”出發,設計驅動性問題——利用5G技術,如何設計西游元素展覽館,實現將閱讀《西游記》時的一些認識與理解通過可視化的成果展現出來,同時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鞏固對整本書的掌握,加深理解,并打通生活與書本的鏈接,創造出打動人心的“西游”展覽館。項目學習結束時,進行一次線上線下的同步“西游”展館現場宣講會。現場實景布置,以5G技術展示展館設計,參與人員有年級任課教師、家長、其他年級感興趣的同學、教師以及相關邀請嘉賓。屆時每組人員都需要呈現制作的展館宣傳冊,并進行口頭宣講、匯報(配演示文稿)或視頻播放,最終通過評價量表產生各類獎項。
整本書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獲得自己真正的獨特閱讀體驗,這樣的閱讀才是真實的、動人的、持久的。閱讀不應該摻雜所謂的功利性,所有的一切閱讀活動,都應該是為學生的閱讀本身而設立的。
項目化學習研究為整本書的閱讀評價提供了一個可視化視角,其目的并不是給學生一個定性的評價,而是通過對學生在閱讀這本書時的一個階段性閱讀時的肯定,更是對其進行下階段閱讀任務興趣的激發。因此,項目化學習活動的設計也是基于兒童的閱讀心理,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所呈現,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給予即時性評價。教師在這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督促、鼓勵。兒童整本書閱讀,絕不是兒童自己讀書,不用大人協助。要想真正實現兒童的有效閱讀,教師需要懷有執著的心和對兒童的愛,長期對兒童進行過渡性引導訓練,為兒童閱讀之路助一把力,最終使其成為一名真正的閱讀者。[1-3]
在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快樂讀書吧”理念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指引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從而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促進文學素養的提高。借助“快樂讀書吧”這一載體,以學生的具體學情為依據進行科學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選取,從內容設計、閱讀方法、閱讀活動等多方面入手,依托5G支撐,實現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活動設計的豐富性、趣味性的拓展延伸。如此,兒童才能在整本書閱讀中不斷向前,兒童整本書閱讀才能擁有屬于語文教育應有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