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o

2023年3月,一場春雨降臨,中國原創設計的森林迎來雨后新生:第三屆“設計之春·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在廣州舉辦。歷經三年沉淀,這一場不同尋常的展覽,將設計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漫步于會場,猶如穿梭在大街小巷,每一個路口都洋溢著濃濃的“街區”氛圍:有轉角遇見的“書報亭”、能與朋友一起坐下來聊天的茶館、通透開放的藝術展長廊,還有一個“社區公園”,大片奢侈的草坪,散發著青草與泥土的香氣……
歷經疫情的沉淀,人們逐漸習慣與設計一起生活,追逐網紅“偽儀式感”的浪潮終于慢慢褪去,原創設計開始真正“上岸”。策展人、設計師、藝術家、專家等參與者的視角從“局內人”到“圈外人”,在“自我”與“非我”的身份體驗轉變中,真正讓設計于平凡日常中增添趣味。

春日漫游
本屆設計之春共有14場主題展覽,從五大維度探討原創設計如何改變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其中“LIVEin生活中”板塊,眾多中國原創設計品牌聯合呈現“品聯盟”、“文明旁觀者”、“春饗”、“大家茶館”,全方位、多感官層次地呈現中國生活方式所獨具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中國人所信奉的人生觀是情理交融的,生活不是一個純粹理性的現實,而是感性與情理的交融,
本次展覽上“最奢侈的區域”,是由盧志榮打造的真實草坪,500㎡綠地散發著青草與泥土的香氣,讓人真切地感受春日“雨后新生”的清新與活力。白色的裝置墻體上開了許多圓形窗洞,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支“玉蘭”出墻來。一方執行團隊成員王光旺向DECO解釋道:“我們特意挑選了黃玉蘭,這是一種沒有綠葉也能綻放的花,寓意著原創設計旺盛的生命力。”許多逛累了的觀眾停留在這里歇腳,在低沉悠揚的音樂背景里,時有春雷隆隆的聲音,聽得人眼眶發熱。一位停留在此小憩的觀眾,被此刻的氛圍打動,當場在手機上寫了一首詩。人們不是在此看設計,而是感知“生活的當下”。


在公園散步小憩后,“大家走累了,就來喝喝茶。” 茶館主理人江柏明在門口招呼好友,踏進了大家茶館的展廳里,有泡茶課程、竹工藝分享等豐富的活動,為四方來客提供一個閑適的休憩場所。遵循“輕盈雅致”的宋式美學,9個品牌與設計師圍繞著中庭的雅致景觀,移步換景,在不同的空間中留下各自關于茶空間的想象。
一口暖茶后,還有驚艷的宴席等待著游人。漫步進入“良設夜宴”,大唐盛世的五感體驗徐徐展開。中國傳統文化、美食、音樂、舞蹈、戲劇以現代多媒體的形式,使現代生活穿越古今,營造“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感意境。下午茶的悠閑時光,這里是充滿驚喜感的體驗。長桌上,宴設、宴樂、宴飲、宴集與宴語,呈上香茶與甜點,觀眾在以宋人花鳥意趣為靈感的數字藝術場景里,享受片刻的安靜。
春泥新生
6號館的入口是一個開闊的“十字街頭”,這里矗立著一個別致的所在,幾分懷舊、幾分溫暖,在先鋒的視覺外形下,引起了每一個過路人的注意,不時聽到詫異又興奮的喊聲:“這是書報亭嗎?”設計師們也紛紛前來打卡,重溫在書報亭買雜志的時光。
這是《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帶來的全新IP項目——DECO.KIOSK的首次亮相,重現了150多年前誕生于法國街頭巷尾的KIOSK(書報亭)形式,人類的第一個書報亭誕生在166年前的法國,此后,它成為席卷全世界的城市家具(Urban furniture),與每個人的生活親密接觸。DECO.KIOSK從歷史不同階段的書報亭提取靈感,結合當下的街區文化潮流,重建書報亭與行人的情感鏈接。DECO.KIOSK的新生,是一次書報亭的當代創意轉型,內嵌DECO Selection 快閃買手店,打造聚集創意的新場域,是權威媒體主導的策展型商業模式示范。

鏈接線上與線下、設計師與消費者,持續探索原創設計與商業的轉化,這不僅僅在DECO.KIOSK,YuanMuseum今年帶來“陶瓷和玻璃藝術專題:當代國際陶瓷和玻璃藝術展”上,亦展現了靈活、融合、高效的可持續融合之道。
聯合策展人宋濤、吳昊宇、王克震攜手23位先鋒藝術家,以持續的創作展示古老器物與工藝的精神。這次展覽空間特別邀請建筑師郭廖輝來打造,現場特意選用了環保的材料來做搭建。觀眾喜歡的藝術品、工藝品,可以很方便地掃碼購買。張周捷帶來極富個人標志性的創作MeshRare,他獲得了本屆設計之春“商業創新獎”,在獲獎發言時分享了設計與商業轉化的必要性。更多設計師正在打開新的商業視角,春泥里播種下的不再僅僅是“自我表達”。






春色出墻
“不是東方,不是中式,我們是國際原創的一員。”展會現場,許多設計師都表達了這個觀點,這讓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中國設計師已經不需要刻意強調身份,他們在自我認同的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國際原創”的一員,跳脫出既有框架,更有創造性地實現文化傳承。這一股茁壯的設計力量,將越來越多地涌向國際舞臺。
吳濱聯合5名設計師孟也、仲松、喜、黃全和曾建龍在空間跨界展現設計的思考,呈現當代生活狀態的時光切片。整個展覽塑造出無時間尺度的空間,在原始、自然、粗獷的場景下,重構無限、新理念的當下狀態。同樣具有國際東方調性的品牌璞素,一直在思考如何為大漆這種有著8000年歷史的工藝注入新的生命力。此次展會上推出了新系列“瓜棱繡墩”,用現代設計語言重新演繹了繡墩這種古典家具,漆面經過層層髹飾打磨,呈現出玉石般的溫潤光澤。



東方力量一點點剝離傳統的外殼,呈現出更先鋒、全球化的姿態。“三人行”版塊中,策展人任鴻飛呈現了國內中青年設計師之間的思維“接棒”。9位設計師、聯手3家燈具品牌,圍繞設計主題“觀照”,在這個光影街區呈現出13個系列50多件燈具作品,再次展現了中青年設計師的創造力與對材料工藝的把控力。東方的世界觀隱于生活空間的細節里,不僅在改變國人的生活方式,并隨著持續的文化輸出,成為更具國際性的精神力量。
春,且住
展會期間有一場別致的“奇葩說”活動,邀請設計師們圍繞“設計應該是大眾的,還是小眾的”展開辯論,讓觀眾聽到了不同角度的思辨。由《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全媒體編輯總監兼合伙人顏宓擔任主持的“設計與成長”主題論壇,探討中國原創設計力量在20多年里的成長,更多的本土品牌走向國際,更多的設計成為消費市場的關鍵元素。與此同時,不論是品牌還是個人的成長,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公元前57年,古羅馬第一雄辯家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從流放地回到家鄉,發現自己的宅邸被拆毀后建造了神廟,于是他發表了遠近聞名的演說“為家園辯護”。最終,神廟拆除,家園恢復。
每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都如一句“春且住”的呼喚,品牌與創作者們把春意凝固在設計中。設計,為日常生活辯護,為一份生機勃勃的春光作永久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