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必須把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作為永恒課題,充分運用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結合新的實際不斷完善和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方針原則、規定程序、方法步驟抓好落實,不斷提高集體領導水平、科學決策能力,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黨的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把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作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本內容,推進到前所未有的認識高度、實踐廣度和執行力度,并就貫徹民主集中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新時代貫徹民主集中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示范引領。一是更加注重強調制度優勢,創造性提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制度優勢的論斷;二是更加注重強調政治責任,明確指出“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的責任,要發揮表率作用”;三是更加注重強調集中統一領導,明確指出“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貫徹民主集中制,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基層黨組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的重要論述,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認清民主集中制作為最根本領導制度是全黨運轉的“總原則”、凝神聚力的“方法論”、團結統一的“鐵規矩”、領導干部的“基本功”,掌握和運用好民主集中制的方針原則、規定程序、方法步驟,著力鍛造堅強有力、團結統一、奮發有為的戰斗堡壘。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絕大多數基層黨組織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力度是大的、行動是自覺的、堅持是經常的,但在實際工作中,最大的傾向性問題就是民主集中制落實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會前準備不夠到位。有的與上級政策法規對表不夠,甚至提出的預案與上級要求相悖,易埋下“集體闖紅燈”的隱患;有的深入調研聽取意見不夠,提出的預案與單位實際和官兵訴求偏差大,易埋下“決而難行”的隱患;有的研究專業性強的問題咨詢專家意見充分論證不夠,易埋下“決策失誤”的隱患。二是個別醞釀不夠充分。有時把個別醞釀搞成了可有可無的形式,對大項經費使用、評功評獎等敏感問題習慣于逢事先定調,由正副書記先定調再征求意見,把個別醞釀搞成了個別通知、個別授意、個別說服。三是會議討論不夠民主。有的以主官領導代替集體領導,把行政工作方式帶進黨內,把個人“提議”變成集體“決定”;有的委員參與集體領導不主動,有話不敢講“怕說錯”,有意見不敢提“怕得罪人”,成了“點頭委員”“湊數委員”。
貫徹民主集中制,提高集體領導水平,關鍵是要嚴格執行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這是黨組織議事決策的根本遵循。基層黨組織要在熟練掌握議事決策程序的前提下,突出抓好四個環節,著力提高民主集中制落實的質量和水平。
(一)調查研究要深入。習主席在浙江工作時鮮明指出,辦法就在群眾中,“領導干部作決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觀、真實、有效的信息。這就更需要向實踐求知,善讀社會這部書,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在耳聞、目見、足踐之中見微知著、管窺全豹,獲得真知灼見,形成正確思路,作出科學判斷”。基層黨組織的正確決策,來源于會前充分的調查和科學的論證。只有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克服決策的片面性、主觀性,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因此,討論問題前,正副書記要通過談心談話、集體座談、征求意見和專家咨詢等多種形式,深入一線“接地氣”“摸活魚”,走進官兵“拜師問計”。比如,研究年度工作計劃、分析單位建設形勢,會前就要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指示精神,深入了解本單位建設現狀和官兵的意見建議;研究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問題時,要充分發揚“三大民主”,事先廣泛聽取和收集群眾意見;等等。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胸中有數、議事有底。
(二)個別醞釀要充分。個別醞釀是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環節,對于落實“集體領導”、實現“民主集中”、促進“會議決定”有著重要作用。毛澤東曾指出:“在會議之前,對于復雜的和有分歧意見的重要問題,又須有個人商談,使委員們有思想準備,以免會議決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決定。”方案初步形成后,上會之前,正副書記之間、正副書記與委員之間要進行醞釀。個別醞釀應把握三個重點:一要立足會前解矛盾、化分歧。就是要把個別醞釀的著眼點放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上,不搞形式主義。二要平等醞釀、坦誠交流。正副書記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委員磋商,以真誠的心態與委員交流,只拿預案不拿定案,只講原則不定細則,不能搞成變相的通氣授意、定調,讓委員簡單服從,防止以個別醞釀搞私下交易、團團伙伙、自由主義。三要堅持合理的醞釀程序。正副書記首先醞釀通氣,統一思想認識,形成一個可行性方案;然后,逐個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達成基本共識,形成初步預案。只有把統一思想的工作做在會下,一班人充分溝通、交流和磋商,會上研究決定問題才會“瓜熟蒂落”。
(三)會議討論要民主。黨章明確規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揚民主,又要適時正確集中,發揮好正、副班長的作用。正副書記的民主作風直接影響一班人參與決策的積極性。要防止和克服用行政職務的高低和資歷的深淺來界定在黨內的地位,防止和克服因為個人素質上的某些差異而改變相互之間的平等參與地位,鼓勵班子成員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允許大家發表不同意見和見解。特別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班長”與“家長”的關系,自覺把自己居于一班人之中,而不能居于一班人之上;二是處理好“主見”與“主觀”的關系,不能把主見當成真理,強加于人;三是處理好“主持”與“主官”的關系,防止把行政身份帶到組織內部、把集體決策變成主官拍板。黨組織書記要在工作中高人一籌,而不能在身份上高人一頭,應把自己放在組織之下,注重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創造條件使委員廣泛發表意見,充分吸納每個人的智慧,提高決策質量。
(四)形成決議要果斷。領導力的載體在議事決策。基層黨組織必須善議事、能決策、敢擔當,適時形成最終決議,提高議大事、把方向的能力,以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贏得尊重、贏得人心。具體要把握三點:一是摸準意見。耐心細致地掌握所屬人員的真實意愿和想法,及時歸納梳理委員們的意見,形成正確的決策建議,做到“篩去秕糠,留下良種”。二是抓準時機。當討論的問題議透徹、議明白了,絕大多數委員意見趨于一致時,就要及時集中、形成決議,防止議而不決。三是用準方式。當決策時機成熟后,要區分不同議題,正確采取口頭、舉手、無記名投票或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