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帥,周桂香,郭小峰,譚 寶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胃癌在人類消化系統癌癥中較為普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在全球范圍內,胃癌的發生率約占全部腫瘤病例的5.6%,排于世界第五位;死亡率低于肺癌、結直腸癌、肝癌,位列世界第四位[1]。近年來,研究[2]發現丹參內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并對胃癌也有較好的抑制效果。丹參素是丹參內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在體內能夠發揮抗氧化、消炎、抑癌、活血化瘀等藥理作用[3]。已有實驗證明丹參素對胃癌具有抑制作用,但對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4],本研究旨在探討丹參素對人胃腺癌AGS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機制。
1.1 實驗細胞 人胃腺癌AGS細胞株,受贈于上海中醫藥大學課題組。
1.2 試劑及儀器 DMEM培養基(批號:MA0212)、CCK8試劑盒(批號:SC119-02)均購買于正合生物公司;順鉑注射液(批號:601210605)購買于江蘇豪森藥業;丹參素標準品(批號:MUST-21060920)購買于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公司;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批號:16H10A46)、SDS-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變性)(5X)(批號:16J20B12)、SDS-PAGE凝膠制備試劑盒(批號:16J27C38)均購買于博士德生物公司;胎牛血清(批號:21090706)購買于四季青生物公司;Annexin V-FITC/PI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批號:Jan-18G)、Mei Lunbio飛克特超敏EGL發光液(批號:MA0186-Sep-17G)均購買于大連美倫公司;細胞周期染色試劑盒(批號:A10734)購買于北京聯科公司;Bax、BCL-2抗體(批號:3560006120、3560138106)均購買于thermo公司。
TD5A-WS型低速離心機(中科中佳有限公司);DYY-2C型電泳儀(北京六一公司);RT-6100型酶標儀(MoLecuLar Devices公司);BD-C6型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DYCZ-40D型轉膜儀(北京六一公司);3111型細胞恒溫培養箱(thermo公司);CJ-2F型超凈工作臺(北京東聯哈爾公司)。
1.3 藥物配制 于電子天平上準確稱取4 mg丹參素標準品,溶解于DMEM培養基中,配得200 μg/mL的丹參素溶液,按濃度稀釋,得到丹參素濃度為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溶液。
1.4 胃癌AGS細胞培養 用DMEM培養基(含10%胎牛血清、1%雙抗)培養人胃癌AGS細胞,將其放于恒溫箱中生長(溫度為37 ℃,CO2含量為5%),傳代條件為培養液顏色變淺或細胞貼至瓶底70%~100%。
1.5 細胞增殖抑制率檢測 將胃癌AGS細胞按6×104/mL的密度接種在96孔板內,每孔放置100 μL細胞懸液,待其貼壁后,分別給予濃度為0 μg/mL(空白組)、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丹參素溶液及濃度為5 μg/mL的順鉑注射液溶液(陽性組)各100 μL,另取5個副孔只加入100 μL培養基,設為空白對照組,放于恒溫箱24、48 h后,加入110 μL的CCK-8工作混合液,放于恒溫箱孵育30 min,在酶標儀上測出450 nm處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后,計算其抑制率。抑制率=[OD(Ac)-OD(As)]/[OD(Ac)-OD(Ab)]×100。As(含藥組,含有藥物、細胞、CCK8溶液、培養基),Ab(空白對照組,含有培養基、CCK8溶液,不含藥物及細胞),Ac(空白組,含有細胞、培養基、CCK8溶液,不含藥物)。實驗重復3次。
1.6 細胞周期檢測 將胃癌AGS細胞按2×105/mL的密度接種在6孔板內,每孔放置2 mL細胞懸液,待其貼壁后,分別給予濃度為0 μg/mL(空白組)、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丹參素溶液各2 mL,干預胃癌AGS細胞24 h、48 h后,胰酶消化、離心、PBS重懸、最后使用預冷的無水乙醇固定細胞。在檢測時離心細胞,棄去含有無水乙醇的上清液,加入2 mL的PBS靜置15 min后離心,吸出上清液并丟棄,加入1 mL DNA staining solution后放于暗處避光30 min后上機檢測細胞周期。實驗重復3次。
1.7 細胞凋亡檢測 將胃癌AGS細胞按2×105/mL的密度接種在6孔板內,每孔放置2 mL細胞懸液,待其貼壁后,分別給予濃度為0 μg/mL(空白組)、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丹參素溶液各2 mL,干預胃癌AGS細胞24 h、48 h后,分別進行以下步驟操作:胰酶消化、離心、棄上清液、加預冷PBS后離心、棄上清液、加200 μL Bing Buffer重懸細胞、吸取一半重懸細胞放于流式管中、加入5 μL AV和10 μL PI、避光15 min、加入400 μL Bing Buffer后上機檢測細胞凋亡。實驗重復3次。
1.8 Western blotting檢測蛋白表達情況 將胃癌AGS細胞按4×105/mL的密度接種在6孔板內,每孔放置2 mL細胞懸液,待其貼壁后,分別給予濃度為0 μg/mL(空白組)、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丹參素溶液及濃度為5 μg/mL的順鉑注射液(陽性組)各2 mL干預胃癌AGS細胞,放于恒溫箱培養24 h后對細胞進行收集,于冰上對細胞進行裂解,裂解完成后在低溫離心機上進行離心,待結束后對蛋白進行提取并對所得蛋白定量分析,煮沸并收集變性蛋白,計算上樣量。然后按照配膠、上樣、電泳、轉PVDF膜這一順序收集轉膜成功的PVDF膜,將膜放于牛奶中封閉,于2h后用TBST每隔10 min對其進行清洗,共計3次,加入稀釋500倍的一抗后放于4 ℃冰箱過夜,第2天依法洗膜3次放于稀釋5 000倍的二抗中,1 h后依法洗膜3次,最后加入ECL發光液行顯影分析。
1.9 統計學方法 從Excel數據表中導入數據信息,用SPSS 25.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LSD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增殖抑制率的影響 除空白組外,丹參素同一濃度不同時間段對胃癌AGS細胞均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隨著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而逐漸升高(P<0.05),說明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的抑制具有時間依賴關系;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的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24 h,可使胃癌AGS細胞抑制率從8.10%上升到24.21%,干預胃癌AGS細胞48h,可使胃癌AGS細胞抑制率從15.24%上升到47.45%(P<0.05),說明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的抑制具有濃度依賴關系。陽性組對胃癌AGS細胞的抑制率明顯高于高濃度組(P<0.05)。結果表明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24、48 h,能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地抑制胃癌AGS細胞的生長。而陽性組對胃癌AGS的抑制率優于丹參素。(見表1)

表1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增殖抑制率的影響 (x±s,%)
2.2 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凋亡的影響 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24 h凋亡率如圖1所示,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后凋亡率分別為6.4%、12.2%、23.8%;干預胃癌AGS細胞48 h凋亡率如圖2所示,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后凋亡率分別為12.7%、21.1%、52.5%。結果表明,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有促凋亡作用,其凋亡率隨著丹參素濃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

圖1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凋亡的影響(24 h)

圖2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凋亡的影響(48 h)
2.3 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周期的影響 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24 h,對其周期影響如圖3所示,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的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G2/M期具有抑制作用,能夠使G2/M期細胞數目顯著增加,其抑制率從27.14%上升到50.26%(P<0.05)。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48 h,對其周期影響如圖4所示,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的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G2/M期具有抑制作用,能夠顯著抑制G2/M期的細胞數,其抑制效果從40.94%上升到73.55%(P<0.05)。結果表明,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后能將其周期阻滯于G2/M期。

圖3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周期的影響(24 h)

圖4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周期的影響(48 h)
2.4 丹參素對胃癌AGS細胞不同蛋白表達的影響 丹參素干預胃癌AGS細胞后對不同蛋白表達的影響如圖5所示,與空白組比較,低、中、高濃度組丹參素及陽性組對胃癌AGS細胞Bax、p53、Cytochrome C蛋白的表達具有促進作用(P<0.05),對Bcl-2蛋白的表達具有抑制作用(P<0.05)。與丹參素高濃度組比較,陽性組Bax、Cytochrome C、p53蛋白表達升高明顯,Bcl-2蛋白表達降低明顯(P<0.05)。結果表明丹參素能夠抑制胃癌AGS細胞Bcl-2蛋白的表達,促進Bax、p53、Cytochrome C蛋白的表達,并呈劑量依賴關系。陽性組對胃癌AGS細胞Bcl-2蛋白的抑制效果及對p53、Cytochrome C、Bax蛋白的促進效果較丹參素好。

圖5 丹參素對胃癌AGS 細胞不同蛋白表達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中藥抗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丹參及其有效成分被發現對胃癌具有較好抑制的效果,但大多是對其脂溶性成分的研究,對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較少[5]。由于丹參素是丹參的水溶性成分之一,因此本實驗采用丹參素作為實驗藥物。研究表明丹參素可以通過調控細胞內的信號因子,來抑制癌細胞生長并對癌細胞的凋亡起著積極作用[6-8]。本實驗通過CCK8試劑檢測證實丹參素可以對胃癌AGS細胞的增殖產生抑制作用,表明丹參素可以抑制胃癌細胞的生長,進一步驗證了丹參素具有抗腫瘤作用。
細胞凋亡具有獨特的生化和遺傳途徑,是細胞受到體內多種信號分子影響所發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在正常組織的發育和體內平衡中起關鍵作用[9-10]。細胞凋亡受阻可以導致腫瘤發生,調控信號分子可以使細胞凋亡。細胞周期是按照一定順序在細胞內不斷發生的一組事件,細胞能夠正常進行生長與分裂是因為細胞能夠嚴格按照G0/G1→S→G2→M這一順序進行[11-12]。如果細胞周期被阻滯于某一階段,則會導致細胞增殖分化異常,最終凋亡,這表明周期阻滯是藥物發揮抗癌作用的機制之一[13]。楊華等[4]發現丹參素可以通過周期阻滯來促進胃癌細胞凋亡;畢明慧等[14]使用丹參素作用于肝癌細胞后,發現p53高表達對肝癌細胞凋亡起著積極作用;賈金靖等[15]發現丹參素可以通過調控凋亡相關蛋白來控制銀屑樣細胞凋亡;彭汝琴等[16]通過實驗證實丹參素能通過調控Bax、Bcl-2等凋亡蛋白來加速肝星狀細胞凋亡。這提示丹參素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促進癌細胞的凋亡。在本實驗中,將丹參素作用于胃癌AGS細胞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和藥物濃度的增加,細胞凋亡率增加,G2/M期細胞比例上升,由此推斷丹參素能夠通過G2/M期阻滯來抑制胃癌AGS細胞生長,誘導細胞凋亡。
Bax、BCL-2蛋白與線粒體凋亡有著密切關聯,在促進或抑制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的內在凋亡途徑中起關鍵作用[17]。研究發現Bax/Bcl-2比值發生變化會使膜電位的穩態受到影響,使線粒體膜電位發生改變,導致與線粒體凋亡密切相關的Cytochrome C從線粒體釋放到細胞質與Apaf1結合發生寡聚化,引起Caspase的級聯反應,使凋亡程序開始進行,從而引起細胞凋亡的發生[18-23]。有研究[24-25]發現,DNA的損傷會活化p53。這時p53能夠作為一個上游基因,調控Bax、Bcl-2蛋白表達來強化線粒體凋亡途徑。這表明線粒體凋亡途徑有Bax、Bcl-2、Cytochrome C、p53蛋白參與。在本實驗中,將丹參素作用于胃癌AGS細胞后,p53、Bax、Cytochrome C蛋白表達升高,Bcl-2蛋白表達下降,這表明丹參素促進胃癌AGS細胞凋亡可以通過啟動線粒體凋亡進行。
綜上所述,丹參素能夠抑制胃癌AGS細胞的生長,促進胃癌AGS細胞凋亡,其機制與丹參素阻滯細胞于G2/M期、啟動線粒體凋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