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水晶之都江蘇省東海縣的“鮮花小鎮”雙店鎮上,有一位連云港市、東海縣兩級人大代表郝大寶,他扎根鄉村12年,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成長為帶領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年均新增60多萬元、讓全村成功脫貧的雙店鎮副鎮長、三鋪村黨總支書記,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中國好人等。
2011年8月大學畢業后,郝大寶放棄了大企業的工作機會,以一名省選大學生村官的身份來到了他工作的第一站——連云港市東海縣雙店鎮北溝村。
當時的北溝村70%的村民以種植鮮切花為生,但花農們普遍反映缺少技術指導、管理不到位、銷路單一、銷售價格低。為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挨家挨戶走訪,看實情、聽意見、謀思路,并主動向鎮黨委提出申請,進入當地的省級龍頭花卉企業學習相關知識。
在實踐中,郝大寶逐步摸索并推廣“百合種球冷凍催芽生根技術”,花球成活率和開花率提高了20%以上;編寫《百合種植指南》,供花農參考學習;先后為花農們引進試種推廣了160 多個高端的百合新品種,贏得了市場賣點,也獲得了花農們的普遍好評;創立了占地30 畝的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基地,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投入到鮮切花百合種植,每戶年均增收6萬元。
2017年6月,鎮黨委看到郝大寶在北溝村出色的工作成績,便委派他到全省“倒掛”的經濟薄弱合并村——東海縣雙店鎮三鋪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當時三鋪村的貧困戶達536人。“村民富不富,關鍵看產業帶動”,帶著這樣的想法,郝大寶多方調研,力爭為村子找到一條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
萬事開頭難。發展鮮切花種植就得要流轉土地建大棚,為了改變村民們的思想觀念,郝大寶一方面組織村民群眾外出參觀學習,另一方面利用黨群會、鄉村“大喇叭”等多種形式講政策、擺實例、算細賬,讓村民們深刻感悟到“一棟溫室大棚頂上幾十畝糧田”。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在3個月內流轉土地800多畝,及時建棚搶占了溫室大棚種植的“黃金檔”。隨著鮮切花產業的逐步發展壯大,2018年底,三鋪村的173戶貧困家庭全部實現了脫貧,三鋪村一舉摘掉“江蘇省經濟薄弱村”的落后帽子,村民人均收入進一步提高。為了解決鮮切花銷售問題,郝大寶還牽頭開發了“花直達”網上銷售App 軟件,實現了農戶與客戶的零距離交易,同時爭取到項目資金,新建了三鋪村電商物流中心。
為了讓村里婦女多創收,郝大寶主動協調市縣婦聯并聯合農技部門組織花卉技能培訓,兩年內組織培訓了500多人次,已經有150余人通過花卉種植管理考核。2020 年4 月,郝大寶又創辦了“大寶會客廳”,定期、不定期面對面征集村民意見建議,切實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
如今的三鋪村,已然成為東海縣乃至全市、全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示范村、明星村,不僅實現了群眾生產生活脫貧致富奔小康,更實現了鄉村全面振興和發展。郝大寶用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大代表的堅守,在鄉村振興路上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