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建立政府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加強人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人大的新使命。
近五年來,全省各級人大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鑼密鼓地構建、完善人大國資監督制度體系,實現了對四大類別國有資產監督的首輪全覆蓋,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但存在的“短板弱項”也不能忽視。
“目前,不少鄉鎮國有資產由于鎮村合并、企業改制、機構精簡、教育布局調整等原因,家底不清、閑置浪費、隱患突出、運作失管、監督缺位等矛盾問題較為突出。”有些基層人大代表提出疑問:鄉鎮國有資產誰來監管?如何監管?對此,鎮江人大在做好鄉鎮集體資產監督方面做出工作探索,努力暢通報告制度的“最后一公里”。
鄉鎮國有資產監督既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也是一項摸著石頭過河的工作,要在深入貫徹落實國有資產報告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創新探索。
為打通人大監督鄉鎮國有資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鎮江市人大乘著新時代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的東風,依托丹陽人大開展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鎮人民政府向鎮人大報告鎮國有(集體)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明確了鎮人民政府向人大報告的方式和重點,鎮人大審議程序和重點,對人大、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具體的要求,建立了多層次、多角度的鄉鎮國有(集體)資產報告監督機制。為確保監督工作取得實效,鎮江市人大創新工作舉措,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針對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體不清、資產不清、安全不穩、增值不多、監管不嚴5大類問題,在總結導墅鎮做法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形成了人大監督鄉鎮國有資產的“356”工作法,即“三個堅持”健全工作體系,堅持黨委領導、堅持人大監督、堅持政府主導;“五大重點”報告資產明細,包括鎮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投資建設形成的資產、倒閉搬遷企業遺留的資產;“六項措施”提升監督實效,形成了“兩查兩審兩辦”的閉環監督流程。
同時,鎮江市人大在拓展國有資產監督鏈條、明晰鄉鎮政府主體責任、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探索向集體資產延伸監督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思考與建議。

目前,丹陽導墅鎮人大在開展鄉鎮國有(集體)資產監督時,已按照“356”工作法這一標準推動落實。如通過“兩查兩審兩辦”的閉環監督流程機制,導墅鎮在處置違法用地拆遷等歷史遺留問題的摸排走訪中,發現存在無合法手續占用文教中心用地行為,經過溝通協調、科學研判,最終以市場評估價為租賃價,對占用人收取相應租金,為鎮政府挽回了經濟損失,切實提高了鄉鎮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
“為群眾守好‘家產’,摸清家底是基礎也是關鍵,只有底數清、賬目明,老百姓才能放心。”導墅鎮人大主席蔡小紅說。按照“356”工作法中鄉鎮國有資產明細全覆蓋報告要求,今年導墅鎮認真排查、細致分類,再次對本鎮家底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鎮屬國有(集體)資產總計47 宗,其中自用房屋資產6宗,房屋總面積9190平方米;非自用資產29 宗;待處置資產12 宗,理出了一本讓人民群眾一目了然的“明白賬”。
家底清楚后,導墅鎮人大對鎮存量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逐一摸排,并分門別類加強監管。對部分無證或證照不全資產、上級主管部門移交的部分資產進行梳理,明確權屬;對部分租期過長和業主侵占的資產,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規予以解約和收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對部分存在安全隱患的國有資產,妥善處置,并及時處置1起因電線牽拉引發的房屋開裂和4 起未經同意私自占用國有資產的違規行為。
鄉鎮閑置資產也在逐步盤活。鎮政府順應人民群眾要求和期待,根據人大代表建議,把資產盤活與項目招引相結合,引進了“藍城·桃李春風”地產項目,拆除了原派出所北樓地塊用于貫通主干道。原小學校辦廠、敬老院、葛家小學等閑置資產的盤活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2022年,丹陽導墅鎮重點實施鄉鎮國有資產陽光平臺招租,成交項目16 個,成交租金5.99 萬元,較往年溢價率達31%,實現了鄉鎮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是導墅鎮人大的一組數據,不僅有效防止了資產的流失,保障了資產安全,更促使資產效益的最大化,打造了閑置資產盤活的成功范例,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近年來,在鎮江市縣人大的共同推動下,基層政府對鄉鎮國有資產的“守夜人”意識不斷加強,鄉鎮人大監督國有資產工作也有序拓展,且各具特色。如導墅、陵口、延陵鎮在鎮人民代表大會上,由鎮政府作口頭匯報,并提交代表審議,作出相應決議。司徒、呂城、皇塘、珥陵鎮先召開主席團會議聽取鎮政府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然后書面提交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皇塘鎮還增設詢問環節,鎮政府分管領導及部門負責人一一解答代表提問,呂城鎮組織代表會前專題視察。訪仙、丹北、界牌鎮重點組織主席團會議聽取專項匯報,訪仙鎮還增加了詢問和測評環節,代表填寫滿意度測評表,界牌鎮將代表監督國有(集體)資產管理情況融合到代表小組活動中。
“鎮江及丹陽人大對鄉鎮國有、集體資產的監督非常好,具有推廣的價值,可作些總結,并擴大試點范圍,進一步開展探索。”今年2月,鎮江市、縣人大的探索實踐得到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今后的工作中,鎮江人大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除丹陽市外,擬選擇京口區開展新試點,以“一市一區”雙聯系點形式,探索完善人大對鄉鎮以及農村集體組織中國有和集體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監督。同時,重點加強對“資產云”管理系統的關注力度,指導基層人大督促政府加強對國有(集體)資產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形成資產從“入口”到“出口”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推動政府健全各單位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制度格局,讓國有資產向人大報告制度在基層不斷開花結果、枝繁葉茂,真正形成一條用法治力量守護鄉鎮國有資產工作的新路子,補全鄉鎮國有資產向人大報告制度的“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