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東
為進一步提升閉會期間人大代表履職質效,江蘇各縣(區)人大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筆者認為還需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陣地建設是人大代表履職的基礎。加強和規范人大代表活動陣地建設,對保障和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促進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以淮安市淮陰區打造“與民同行”代表履職平臺為例,其以“家、站、室”為硬件支撐,為代表傾聽民意、傳遞民聲、回應關切搭起了連心橋,為代表建議或議案得到及時解決提供了陣地。縣區人大常委會應當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人大代表活動陣地,著力把人大代表活動陣地建設成為收集民意、知政督政、接受監督的陣地。
機制創新是人大代表履職的核心。在淮陰區人大常委會的“與民同行”代表履職平臺,座談會暢通了群眾反映急難愁盼問題的渠道,議政會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問效會為代表監督提供保障,從而形成了“問題反映→議政會辦→問效督辦→成效反饋”的閉環機制。縣區人大常委會應當在發揮人大代表主觀能動性和暢通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建立相應工作機制,讓民意表達更暢通、讓為民代言更精準、讓問題解決更徹底。

能力提升是人大代表履職的關鍵。人大代表在履職中要做到言之有理、問之有據,就必須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關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才能提升履職能力。縣區人大常委會應當聚焦代表履職能力提升,加強學習針對性和實用性,建立健全代表履職評價制度,通過評選“最美人大代表”、宣傳履職典型事跡等方式,切實讓人大代表在履職中獲得成就感與自豪感,不斷激發其內生動力。
經費落實是人大代表履職的保障。人大代表全面履職需要經費作為保障。縣區人大常委會應當依法制定《代表履職經費保障制度》,將代表履職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代表集中視察、專題調研等經費標準,依法逐步健全代表履職補貼制度,對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大代表,根據其履職情況給予適當補貼,切實激發其外生動力。
剛性問效是人大代表履職的利劍。淮陰區人大常委會動真碰硬、敢于亮劍,對于辦理成效較差的職能部門,適時啟動詢問、評議、質詢等剛性問效程序,通過剛性問效,問出壓力與動力,助推問題解決。縣區人大常委會應當建立健全剛性問效制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以“代表真參與、問題真解決、群眾真滿意”為目標導向,真正讓人大代表的議案或建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