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嵐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黨同志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要求以歷史主動精神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方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堅定的歷史自信勇毅前行、引領未來的精神。“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1](P210)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勇立時代潮頭,勇于創新、勇于實踐,充分彰顯了把握歷史規律、主動作為的政治自覺和順勢而為、奮發有為的精神品格。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要堅定歷史自信,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精神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深刻的實踐邏輯,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忠誠為民、踔厲奮發的實踐品格。
在漢語中,“主動”一詞意為一種向上的態度和向好的精神態勢,主要強調人能夠在主客觀之間創造有利局面。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主動”是對天人關系的認識,反映了人類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能動作用。《老子·道德經》有云:“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所不為。”老子強調只有在順應自然的前提下,人才能夠有所作為。《荀子·天論》寫道:“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荀子提出人能夠“制天命而用之”,可以利用天時地利等條件改造主客觀世界。充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提出的主動精神,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塑造人的精神品格方面,古人也突出強調增強主動性,具體表現為要培養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品質。《易經·乾》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求人們積極進取,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語,啟示人們在面臨困境時,應當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排除萬難,勇于追尋真理。《日知錄·正始》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們以胸懷天下、奮發有為的精神擔當歷史重任。這些積極進取的思想既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也推動形成了中華民族奮發有為的精神品格。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這些以自信、自強和自立為代表的思想愈發豐富,為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主動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養。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歷史主體和客體的辯證統一。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形態不斷更替和前進;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改造世界,從而推動歷史發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有時超前、有時滯后,但歸根結底,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關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科學闡釋,為中國共產黨人歷史主動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不僅指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性,還進一步探討了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指出:“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行任何戰斗’!其實,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斗。”[2](P295)人只有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充分發揮自身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推動人類社會歷史向前發展。恩格斯也認為,歷史是人帶有目的性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3](P254)。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堅持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等思想,充分體現了歷史主動精神的特質。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敢于斗爭、勇于創造的歷史,是化被動為主動、引領時代進步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面臨內憂外患,認清中國國情、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引是化被動為主動、開創新局面的先決條件。“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4](P1516)中國共產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團結帶領人民英勇奮斗,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主動把握歷史規律,增強歷史自覺,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主動抓住歷史機遇,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憑借敢闖敢拼的開拓精神,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開辟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判斷國內外形勢,以自信自強、敢于斗爭的歷史主動精神,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科學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發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歷史主動精神,順勢而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歷史主動精神始終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之中,并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弘揚歷史主動精神,不僅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鑄就鮮明的政治品格,還有助于增強黨在偉大斗爭中的高度自覺性,從而把握戰略主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價值層面看,歷史主動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內在反映和外在表現。弘揚歷史主動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所特有的崇高價值,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精神風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各種偉大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在長期奮斗實踐中孕育產生的。
從井岡山精神到偉大抗戰精神、鐵人精神,從改革開放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并在新的時空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斗實踐中構筑而成的精神譜系,展現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革命氣魄以及強烈的歷史主動和政治擔當。新時代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求我們繼承革命遺志,吸取精神力量,主動擔當作為。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和崇高風范,自覺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歷史主動精神既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信仰、堅守初心的優秀品質,也生動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政治品格。在面對各種復雜局面時,錘煉鮮明的政治品格既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發展壯大、克敵制勝的寶貴經驗,也是每一位共產黨員自身成長的必修課。新時代新征程,以歷史主動精神滋養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有利于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堅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促使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更純粹、更鮮明。
邁上新征程,面對國內外新矛盾新挑戰,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堅守理想信念,不斷提升思想境界,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要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主動涵養和提升政治品格,保持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歷史主動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的優秀政治品格。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要勇于汲取開拓進取的勇氣和力量,以超強的精神意志,不斷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政治品格,強化黨性修養。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要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些新的偉大斗爭對象和形式全面多樣,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需要中國共產黨人找準歷史方位、勇擔歷史重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擁有敢于擔當、敢于斗爭的精神和能力。如,“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斗爭”“扎扎實實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各項工作”等,這些重要論述涉及到治國理政的各方面,既表明了偉大斗爭對象的復雜性,又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奮發進取、敢作敢為的精氣神。要在這些復雜多變的偉大斗爭中把握戰略主動,就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自覺增強主動性,做到因勢而謀、順勢而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共產黨需要在統籌“兩個大局”中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歷史主動性,以堅強的政治領導和靈活的斗爭策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唯此才能化危為機,掌握戰略主動權。
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克服重重困難、創造新的偉大成就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我國正朝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續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善于從歷史主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樹立正確歷史觀,要堅持以史為鑒、知史資政。正確的歷史觀是把握歷史主動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主動作為的思想基礎。只有不斷學習歷史,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才能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歷史自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提高政治自覺和歷史自覺。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必須遵循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共產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四史”教育,傳承革命力量,促使他們深刻感悟科學理論蘊含的時代價值、科學內涵和真理力量。通過創新學習方式和完善學習保障、激勵和考核制度,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和長效化,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做到“知史愛黨”和“知史愛國”。
二要主動推動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凝聚力量、指導工作,在實踐中努力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5](P14)。要主動將“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行動自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共產黨人要自覺深入基層、深入人民群眾,針對不同對象開展不同層次的理論宣傳,為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凝聚社會力量。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中國共產黨要準確把握歷史方位、善于抓住歷史機遇,以全新視野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統一。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堅持各項工作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一要堅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完善密切聯系群眾的體制機制。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鞏固執政地位,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制勝法寶。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要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不斷鞏固黨的群眾基礎。要通過增強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加強群眾工作相關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積極發現并解決好黨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符合人民群眾期待的大政方針。
二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堅持黨的領導與激發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相統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6](P17)要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的全過程,為激發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提供根本保證。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必須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搭建民主協商平臺,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治理等方面的首創精神,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地位相統一。
三要在發展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心竭力地解民憂、解民難。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特點,向往更高品質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我們黨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注重加強基礎性和普惠性的民生建設。新時代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主動深入基層,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加快補齊鄉村發展的短板,主動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等問題。
中國共產黨雖然歷經風雨卻依然風華正茂,永葆青春活力,關鍵密鑰就在于黨敢于直面自身問題,始終堅持以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推進自我革命。
一要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凈化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本質和基礎,需要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黨風建設,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隊伍。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要通過自我完善,為黨進行自我革命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自我革新作為黨自我革命的關鍵環節,是黨尋求突破的關鍵所在,中國共產黨必須通過破除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自我提高是黨自我革命的價值目標,中國共產黨人要在新的實踐奮斗中自覺加強黨性修養,不斷提升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
二要堅持問題導向,自覺回應群眾關切。中國共產黨始終將解決人民群眾問題作為研究和制定政策的出發點,著力聚焦我國發展中面臨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只有樹立問題意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并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重大時代問題,才能真正贏得民心使江山永固。
三要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期,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在堅定斗爭意志的基礎上掌握正確的斗爭方法,增強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中國共產黨要緊緊依靠自我革命精神來提高政治本領和執政能力,從而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掌握歷史發展主動權,不斷贏得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