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部署7 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一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二是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 四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增強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保供能力。 五是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提升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綜合生產能力。 六是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 七是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筑牢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意見》要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持內蒙古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領域開展節能減污降碳技術改造,延伸煤焦化工、氯堿化工、氟硅化工產業鏈。 鼓勵鐵合金、焦化等領域企業優化重組。 加快發展電子級晶硅、特種合金等新材料。
《意見》提出,有序釋放煤電油氣先進產能,加快推進煤炭儲備項目建設。 優先支持內蒙古開展煤炭產能儲備, 建立一定規模的煤炭調峰儲備產能。支持內蒙古油氣勘探開發,加大油氣勘查區塊出讓力度,推進鄂爾多斯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高質量建設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和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帶動煤基新材料高端化發展。
《意見》提出,壯大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開展大規模風光制氫、新型儲能技術攻關,推進綠氫制綠氨、綠醇及氫冶金產業化應用。 在完善行業標準等前提下,推動烏蘭察布至燕山石化輸氫管道建設。 支持低碳零碳負碳工程建設。 鼓勵新能源就地消納,支持先進綠色高載能產業向內蒙古低碳零碳園區轉移布局。
《意見》要求,根據戰略定位需要,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奶業、農畜產品等領域,在重點產業發展、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給予支持。
近日,工信部發出《關于組織開展2023 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推薦的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應具備能效水平先進、技術成熟可靠、經濟效益好、推廣潛力大等特點,包括工業節能降碳技術、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高效節能裝備3 類。
在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方面,可推薦技術包括石化、化工等行業生產過程新工藝新技術,工藝系統集成優化技術等; 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氫能利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低碳原料替代、生產工藝深度脫碳、碳捕集利用封存、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工業低碳零碳負碳技術。
在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方面,可推薦的技術包括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重點用能設施節能提效與綠色低碳相關技術,利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能量流、物質流等信息采集監控、智能分析、精細管理、系統優化,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技術等。
在高效節能裝備方面,可推薦的技術包括能效指標達到或優于相關國家標準1 級能效等級的工業量產裝備,包括風機、容積式空氣壓縮機、泵、塑料機械、工業制冷設備等。
近日,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規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
這一辦法是保障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序運行的基礎性制度。 辦法對自愿減排交易及其相關活動的各環節作出規定, 明確了項目業主、審定與核查機構、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等各方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以及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管理責任。
辦法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根本目的,突出“自愿”屬性,并堅持信息公開、強化監督,統籌協調、統一管理,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立足國內、對接國際等原則。
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推進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各項工作, 構建基本制度框架,明確市場支持的具體領域, 批準一批審定與核查機構,為項目業主申請項目和減排量登記提供審定核查服務,并上線運行全國統一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做好準備。
江西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提出立足該省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對標國內外先進發展模式,聚焦電子信息、銅基新材料、鋰電和光伏新能源、鎢和稀土金屬新材料、航空、煉化一體化和化工新材料等6 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梯次培育工程,培育一批融入國際、國內競爭的標志性集群,爭創兩三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動態培育20 個左右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以國家級集群為引領、省級集群為骨干、市級集群為基礎,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發展體系。
江西省自2014 年開始, 開展產業集群培育工作,規劃了60 個工業重點產業集群,以縣(市、區)、開發區為依托,開展集群培育認定和動態管理。9 年來,累計培育136 個省級(培育、特色)產業集群,2022 年集群營業收入近4 萬億元, 占全省規上工業的82.4%,其中:營業收入過千億集群5個,過百億集群105 個,實現“百群百億”目標。 近年來,更是以落實國家決策部署為重點,遴選南康家具、鷹潭市銅基新材料、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等特色優勢集群參與全國競爭,2022 年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成功入選全國45 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江西省零的突破。
作為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的牽頭指導部門, 江西省工信廳將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啟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通過“賽馬制”遴選一批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按照“一個集群促進組織、一個產業聯盟、一批鏈主企業、一個制造業創新中心、一支產業基金、一所現代產業學院或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六個一”模式完成組建,明確集群的主攻方向、發展路徑和區域布局,加快構建集群產業生態和現代化治理機制,著力建設有江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陜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強化常態化督查考核,加強安全生產過程管控,督促推動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日前,陜西省安委會印發實施意見,全面推動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月督查、季考核常態化督查考核工作。
常態化督查考核工作在省安委會領導下,由省安委辦負責具體實施,范圍包括各市(區)黨委政府和省安委會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行業管理等職責的省級部門。每月督查不少于4 個市(區)、8 個部門涉及的重點行業領域和16 家企業, 每季度末實現對市(區)和省級部門全覆蓋督查。 考核每季度開展一次,突出工作重點,嚴格工作過程,注重工作成效,強化責任落實,打好月督查、季考核的督考“組合拳”,推動各項工作高效有序落地落細。
月督查重點圍繞各地貫徹落實中省關于安全生產決策部署情況;黨委政府、部門、企業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情況;聚焦重點時段、重大活動,精準防控重大安全風險情況;安全生產專項活動開展及推進落實情況;考核巡查、督導檢查、明查暗訪問題整改情況;以及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置、整改措施落實和責任追究等情況。 督查采取暗查暗訪、隨機抽查、突擊檢查、“回頭看”等方式進行,對事故多發頻發的行業領域、地區、部門和企業單位強化突擊檢查;對重點關注的行業領域突出安全問題強化督查,開展“回頭看”復查,推動重大安全風險防控措施落實,實行閉環管理。
季考核包含事故考核、常態化督查檢查考核、日常工作臺賬考核三個方面,實行百分制評分,結果分別為“優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個等次。 對本季度發生重大以上事故的,實施“一票否決”,直接評為最低等次;對某方面出現突出問題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或連續兩次在省部級季度調度中通報有重大問題的,直接降低一個考核等次;對其他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降低一個考核等次。 對考核結果為“一般”等次的,由省安委辦約談市(區)政府、省級部門分管領導;對“不合格”等次的,由省安委會負責同志約談市(區)政府、省級部門主要負責人。考核結果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 平安建設考核、文明單位考核及其他考核確定考核結果的重要參考。
近日,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公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3 年第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新疆至臻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至臻化工”) 憑借突出技術優勢與綜合競爭力,獲得了評審專家的認可,位列名單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企業綜合指標有著嚴格的審核要求,要求企業相關技術必須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認定要求從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進行綜合評價。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每三年重新認定一次。
至臻化工自2014 年首次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3 年已是連續第四次獲得認定。 在此之前, 至臻化工已先后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企改革“科改”企業、等一系列殊榮。 此次再次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無疑是對公司技術實力、研發實力和綜合實力的又一次認可與鼓勵。
近年來,至臻化工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和國家戰略方向, 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將知識產權與企業戰略發展規劃充分融合,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完善人才引進管理制度和加強科技人才培養,依托公司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推進開展技術攻關、組織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持續推動催化技術、新材料和綠色化工技術成果轉化, 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迄今為止,公司成功開發了氣固相法氯化高聚物技術、生物可降解塑料PBS 關鍵技術、草酸烷基酯合成新技術、 電石法氯乙烯合成非貴金屬催化劑、等離子體氯化氫氧化制氯工藝技術、煤基乙二醇羰化/加氫催化劑技術等技術,其中一些科技成果居于國際領先地位。 至臻化工累計申請國家專利160 余項,其中獲得授權近90 項,榮獲專利優秀獎2 項;參與國家標準5 項,行業標準2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