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易 采訪專家/陳啟儀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腸道微生態治療中心主任
陳啟儀介紹說,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種,前者一般持續1周左右。“在臨床上,我們將持續2周以內的腹瀉稱為急性腹瀉,4周以上的稱為慢性腹瀉,介于兩者之間的是遷延性腹瀉。”引起急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與攝入不潔食物后導致的細菌病毒感染有關。當前隨著氣溫升高,食物中的細菌繁殖力加強,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的腹瀉。部分病毒如諾如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會引起腹瀉。
此外,藥物副作用引起的腹瀉常被人們忽視,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和抗生素等。陳啟儀說,有些患者感覺胃部不適就服用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來解決反酸、燒心、腹痛等胃酸相關癥狀。“p H 值為1.5 的胃酸能夠殺死很多混雜在食物中的細菌。使用奧美拉唑后,胃酸酸性降低,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癥狀,原因就是食物中的細菌順利通過胃部進入腸道,引起炎癥反應。”
使用抗生素后的腹瀉也是常見現象。陳啟儀說,寄居在腸道內的細菌可分為益生菌、共生菌和致病菌,健康狀態下這些細菌構建了良好的腸道微生態,抗生素的使用會破壞腸道微生態,使上述三類細菌失去平衡,進而導致腸道炎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使用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傷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常要以年來計算。”
還有一些人的腹瀉與食物過敏有關,如麩質過敏等。此類人群應盡量遠離過敏原,麩質過敏人群需采用無麩質飲食。
腹瀉產生的最直接后果是脫水,人體在大量脫水后如果得不到及時補水,很可能致命。被歸入甲類傳染病的霍亂就是一種會引起腹瀉并大量脫水的疾病,盡管這是一種自限性的急性傳染病,但大量脫水會導致多個器官的損壞,因而非常危險。
這種情況下,人體需要的并非一般的水,而是電解質水。急性腹瀉會造成大量電解質丟失,引起體內電解質紊亂失衡,臨床上一般會建議補充口服補液鹽,這是一種含葡萄糖和多種無機鹽的混合物,可以在小腸被吸收,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我們可以去藥房購買專用的電解質鹽水。”陳啟儀說,電解質飲料跟電解質水并不是一回事兒。
補水用的電解質水中除了含有鈉之外,還有鉀、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其滲透壓與人體體液一致,即屬于等滲的水;而市售的電解質飲料常用于運動后補水,可能是低滲的水,服用后反而會加速人體電解質析出,此外部分電解質飲料還含糖,飲用后反而進一步破壞腸道菌群。為全方位滿足人體對液體和電解質的需求,患者還可多喝湯水,如加鹽的菜湯、米湯等。
急性腹瀉后,為了給胃腸系統減負,可以少食多餐,吃些清淡、低纖維、易消化的食物,盡量避免攝入富含動物脂肪的食物,因為動物脂肪會刺激膽汁分泌,反而會加重腹瀉的癥狀。陳啟儀說:“如果已經在補充電解質水,每天熱量攝入也得到保證,一天不吃飯菜也行。”很多人覺得既然要清淡飲食,白米粥是上選。對此,陳教授坦言,光吃白粥不行,還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如雞蛋、白肉等。“蛋白質的烹飪方法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則,可以采用蒸、煮等方式。”
陳啟儀強調,當腹瀉導致嚴重脫水癥狀時,如疲倦、口渴、口舌干燥、肌肉痙攣、頭暈、意識模糊、尿液呈深黃色等,應立即就醫。此外,通過糞便性狀也可判斷是否需要就醫,如大便成糊狀可以繼續觀察,出現膿血便或噴射狀水樣便,則需要前往醫院治療。
腹瀉其實是人體排毒的過程,對人體是有益的。諾如病毒、流感病毒等自限性疾病導致的腹瀉,不用干預也能自愈。
此前很多人因為擔心新冠病毒會引發腹瀉,搶購了蒙脫石散以備止瀉之用。陳啟儀說,止瀉藥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斂吸附性的,以蒙脫石散為代表;另一類是減少腸道蠕動的,如地芬諾酯等。收斂吸附類的止瀉藥并不會阻止腸道蠕動及排毒。因此,出現腹瀉后蒙脫石散可以立即使用;而地芬諾酯等減少腸道蠕動的藥物容易導致腸道內毒素堆積,使用時需非常慎重。
如果懷疑是細菌感染,還可以同時使用黃連素。陳啟儀說:“黃連素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可以對抗細菌,故抗生素并非首選。”如果益生菌、蒙脫石散、黃連素聯用一天后,癥狀仍無改善,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會對患者的血液、糞便進行化驗,明確病因并對癥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