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紅明 上海市中醫醫院肝病科主任、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
“長新冠”癥狀多達十余種:如口苦加重,晨起口苦,或伴口干;咽喉部癥狀(咽癢、咽干、咽喉異物感、咽喉有痰、咽喉堵塞感);干咳(干咳少痰,咽癢即咳);乏力、疲憊,不耐體力、腦力和心力,或伴困倦、嗜睡;盜汗、自汗,白天動不動就出汗,夜間容易盜汗,或伴手腳心熱,或伴低熱持續;心慌、心悸,或伴胸悶;畏寒、怕風;出現味覺障礙,食不知味、納食不香、不知饑餓、食欲不振;頭部癥狀(頭暈、頭疼、頭脹、頭昏沉,或伴頸椎僵硬不適);肌肉癥狀(肌肉酸痛、腰背酸脹、腰酸腳軟);口中黏膩不清爽,舌苔白、厚、膩或垢膩、穢濁等。
當你有了上述這些癥狀時,不必過于擔心,可及時到肝病專科進行評估,在排除肝功能損害、器質性問題等因素后,尋求中醫康復調養,實現內治與外治結合、治療與養生結合。
中醫認為,新冠感染是外來邪氣對身體的嚴重侵犯,這種外來邪氣大多是寒濕疫毒,傳變迅速,易化熱內迫閉肺,表現為外寒內熱,出現惡寒、發熱、咽干咽痛、咳嗽咳痰,嚴重者呼吸困難。恢復期熱毒耗氣傷陰,余邪未盡,遺留口苦口干、咽癢咳嗽、乏力易汗、納差腹脹、頭暈頭疼、口中黏膩不清爽,舌苔白、厚、膩,或垢膩、穢濁。
要改善上述遺留癥狀,需要分清病邪的寒熱性質,辨清個體的不同體質,結合原有的肝病特征,進行個性化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充分發揮中醫養生調理的優勢,為慢性肝病患者新冠感染后的身體調護提供“有力武器”。
除了專科治療外,個人的養生保健也必不可少,結合肝臟特征和肝病特點,正確進行養生保健,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戒煙戒酒,健康生活,“陽康”后應避免飲酒。肝臟作為分解酒精的主要器官,容易受到酒精代謝的影響,長期飲酒不僅對肝臟造成嚴重負擔,產生酒精肝,也會損害全身健康。另外,吸煙會加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演變,產生協同效應,所以戒煙戒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養肝臟的第一法則。
二、少酸增甘,調肝健脾,肝在五行中屬木,主升發,有朝氣蓬勃之象,故春季養肝要少吃酸澀之物,可適當食用生發陽氣之物,如蔥、姜、蒜等;同時春天肝火易旺,可食用疏肝解郁之品,如絲瓜、菊花茶、玫瑰花茶等;春雨綿綿加之肝旺傷脾,可食用健脾利濕之品,如薏米、山藥、蕎麥等;部分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會促進肝臟的排毒,可適當攝入,如西蘭花、生菜等。
三、情緒舒暢,怡情養肝,春季對應肝,肝主情志,怒易傷肝,春季易肝火過旺,同時新冠康復后,人們情緒波動較大,所以保持情緒舒暢是保養肝臟的一大法則。生活中可以尋找適合宣泄情緒的方法,比如聽些舒緩的音樂、培養平和、豁達的心態,肝氣舒暢、氣血安和,肝臟才會健康。
四、適量運動,排陳納新,春三月,適宜“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新冠康復一段時間后,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可適當多做運動,并以柔和運動為主,比如打太極拳、八段錦,做瑜伽等,運動量可由小到大,適當的體能活動可增加新陳代謝,減少肝臟脂肪蓄積。另外,春季萬物復蘇,融入到大自然中有利于保持肝氣舒暢。
五、注意休息,充足睡眠,根據子午流注法中的“子膽丑肝”,肝膽對應的時間為夜間23 時到凌晨3時,肝臟屬于夜間修復的臟器,所以充足的睡眠對養肝血至關重要,尤其是新冠康復后熬夜工作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六、穴位經絡,舒肝養膽,除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少穴位和經絡也有保肝護肝的作用。
1.太沖穴,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 厘米處的凹陷中。根據經絡循行,太沖和肝經有著密切的關系,故有人把它比作人體的“出氣筒”,每晚睡前按揉該穴,可以疏肝行氣,理氣降火。
2.膽經,經絡循行中,大腿內側屬于肝經,大腿外側屬于膽經,敲打肝膽經有利于肝氣的舒發,可將雙手握空心拳,從腳踝外側往上敲打至大腿根部,后轉向大腿內部,敲打至腳踝內側,兩腿交替。
3.期門穴,這是肝經的最后一個穴位,位于乳頭之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的位置。期門穴與肝臟的活動密切相關,在期門穴進行針刺、艾灸,對肝臟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故經常用來輔助治療肝臟疾病。

(攝影制作/鹿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