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撰稿人 許家樹 圖/許家樹提供
鄭州打虎亭東漢墓內壁畫
趙岐畫像
東漢延熙年間的某日,天氣晴好。青州北海(今山東濰坊)的鬧市中有輛牛車在行進,街上人多,車也走得慢。由于牛車穩、載重大,車廂里除了座位寬敞外,還可以放案幾,所以這些年官員、貴族們都流行坐牛車。此時,車廂里坐著一位二十多歲富家公子,他正靠在車側的窗口看街景。
遠處有個五旬開外挑擔賣胡餅的老者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家雖著粗布衣服卻氣度不凡,明顯有別于周圍的販夫走卒。公子叫停下車上前施禮交談,見老人驚恐,便請他到車上說話。公子命隨從放下帷帳,并屏退隨從后對老人輕聲說自己叫孫嵩,看先生不像是賣餅的人,剛才問先生時臉色有變,是否避難此處?老者知道孫嵩是當地有學問的名士,便如實告知自己真實姓名叫趙嘉,因被宦官追殺逃到此地,更名為趙岐。
孫嵩得知眼前就是著名的經學大家,大為高興,便熱情慰留家中。此后,兩人經常切磋學問、談天說地,十分歡愉。為避人耳目,孫嵩砌了夾壁墻讓趙岐躲入。幾年后對頭唐家人被誅,朝廷大赦,趙岐才得以見天日。而躲避期間他也沒閑著,著作甚多。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今陜西咸陽)人,約生于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 年)。青少年時他便刻苦學習,多才多藝,對經學很有研究,還是名儒馬融的侄女婿。不過趙岐鄙夷馬融的外戚身份,從不去拜見。之后他曾在州郡任職,由于嫉惡如仇、廉明正直,很有口碑,被提拔到京城做司空掾。
當年漢桓帝為鏟除外戚蕭冀,曾與左悺、唐衡等宦官歃血為盟,奪權后宦官勢力滔天。趙岐非常痛恨宦官專權,當時有個叫左勝的,靠弟弟左悺的勢力出任河東太守,趙岐認為是朝廷恥辱,一怒之下回家不干了。老家長官京兆尹延篤好言相勸請他任功曹輔佐自己,倒霉的是他又遇上了宦官親屬。同事京兆虎牙都尉唐玹是中常侍唐衡的兄長,此人不學無術,當地人都很輕慢他,趙岐當然也看不起他,常在人前抨擊他,唐玹十分痛恨,一時又奈何不得。幾年后唐玹當上了京兆尹,成了趙岐的上司。趙岐知道他報復心強,一得到消息便立刻逃離。他的判斷沒錯,唐玹上位后便逮捕了趙家老少宗親,以莫須有的罪名全部處死,趙岐只得隱姓埋名,四處逃亡,于是才有開頭的這一幕。
直到唐玹死后,又恰逢朝廷大赦,趙岐才重見天日。畢竟他有才干,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同時征召他,他選擇去司徒府。當時北疆吃緊,眾公卿舉薦趙岐為并州刺史。趙岐到任后經過一番調查,寫了詳盡的守邊策略上奏,但還沒等奏章發出,他就因反宦官的黨錮之禍遭罷免。兩年后漢桓帝駕崩,少年漢靈帝竟尊宦官為父母,他再次因黨錮之禍被圈禁了十多年。
后來黃巾起事全國大亂,漢靈帝下詔選用有才干的前官員,趙岐才得以復出,先后擔任議郎、車騎將軍長史、敦煌太守等。去西北上任途中他曾被叛軍抓獲,還脅迫他當大帥,費盡口舌方脫身。在陳倉又遇亂兵,只身躲草叢十二天,幾乎餓死。初平三年,85歲的趙岐奉旨安撫關東,百姓見了都高興地說,又看到朝廷的車馬了。當時袁紹與公孫瓚、曹操在冀州打得不可開交,百姓遭害,十室九空。聽說趙岐到來,袁與曹都停戰遠迎數百里。趙岐對他們陳說利害,勸雙方退兵。
兩年后獻帝東歸洛陽,他又出使荊州,說服了劉表上交賦稅并助建破敗的皇宮,隨著人員物資落實,捉襟見肘的朝廷稍稍喘過氣來。在荊州他還巧遇當年的恩人,處境平平的孫嵩,趙岐便上表朝廷推薦孫嵩為青州刺史,總算是報了恩。當時荊州局面安定、物產豐富、氣候適宜,考慮到自己已年邁,趙岐便留下養老,朝廷再拜他為太常。建安六年趙岐在荊州去世,享年94歲。作為世紀老人,他的一生幾乎見證了整個二世紀的動蕩。
趙岐著作多、學問大,其中對儒家經典《孟子》的注釋是現存最早的,被收入《十三經注疏》,對后世很有影響。
趙岐雖然高壽,但在其三十多歲時曾得病臥床七年,以為將不久于人世,便求兄長在自己墓前立字碑:“國有逸民,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康復后他很是小心,或許久病成良醫,所以一直很注意飲食和健康,即使在受難時,也會調整心態,適應環境。再加上他忠君報國的士大夫情結很濃厚,人生目標明確,雖命運多舛,卻頑強挺了過來。
趙岐擅長繪畫,是漢代與張衡、蔡邕等齊名的畫家。他雖然在臨終前囑咐兒子簡樸下葬別張揚,但他在荊州造的墓,外表簡單,內飾卻華麗。墓室兩邊他還親自畫上了季扎、子產、晏嬰、叔向四人的像,中間主位畫上自己。那四位都是春秋時期仁厚正直、治國有方的君子,讓他們來墓中作客,趙岐的心思一目了然。
畫家多長壽,九旬乃至百歲老人甚多。現代齊白石、晏濟元、何香凝、劉海粟、林風眠、李友朋、朱屺瞻等都是壽星。筆者家藏朱屺瞻一幅花卉,寥寥數筆,其味無窮。這位壽高105歲的畫家年輕時身體也單薄,曾因患心臟病綴學,后來又得肺病,六十歲還在咯血。說起長壽的緣故,朱老說作畫也是一種運動。尤其是站著作畫時,手中握筆,不僅用力,還要運氣,畫后常常出一身汗,像打了套太極拳一樣。他還說:“運筆之頃,氣從腳發,如歌似舞。”“創作得意時,物我兩忘,其樂融融。”
可見作畫也有益健康,時下中老年人習畫的不少,心有所系、情有所得、體有所康。愿傾心美術的朋友也能像趙岐一樣,人生雖有風浪,只要丹青相隨,也可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