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華,溫芳芳,干克娜,江宗華,黃玉菁,鄭偉英
(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氣管切開術可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是搶救危急重癥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當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顯著減少,能自行咳嗽、咳痰,肺部情況良好,病情穩定時,就可以考慮行氣管套管堵管[1-2]。氣管套管分為金屬套管和塑料套管兩種,由于金屬套管管腔較細,外管和氣管壁之間間隙較大,無氣囊,管壁光滑,具有不易與氣管壁粘連、不易發生二氧化碳儲留、易咳出痰等優點,并且金屬導管內芯的更換和消毒更方便[3],臨床使用廣泛。氣管切開患者往往需要在拔管前使用金屬套管試堵管。目前國內沒有專門的堵管裝置,傳統使用的氣管套管堵管材料多種多樣,包括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無菌采血管的帽套、一次性引流袋、一次性輸液器等[4-6],其中使用最多的是1 mL一次性注射器。但是這些裝置都不容易制作、不好消毒、堵管不嚴實、容易脫落,尤其是在患者劇烈咳嗽、咳痰或移動、改變體位時,膠布、棉簽類物品有因誤吸而窒息的危險。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加藥端口可與金屬套管外管口緊密貼合,因此本研究利用其制成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進行堵管,并評價其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急重癥且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100 例,經治療搶救后患者病情穩定,呼吸道分泌物顯著減少、能自行咳嗽咳痰,復查肺部CT示肺部情況良好后就可以行氣管套管堵管。選取氣管套管更換為型號9 mm和10 mm金屬套管且均已達試堵管指證的患者,試堵管前就兩種堵管方式先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后,按照意愿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17 例,年齡(57.5±15.0) 歲;觀察組男38 例,女12 例,年齡(60.0±18.0) 歲。兩組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涉及的醫療器具均通過醫療器械審核。
觀察組采用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進行試堵管。材料:采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規格為1 440 mL(配有兩個帶端頭的加藥端口)。制作步驟:用無菌剪刀將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加藥端口沿著注射液袋的邊沿剪下,剪的時候剪刀放平,加藥端口一定要剪平整,剪下的加藥端口包括突出的端頭(6 cm長),剪平整后的加藥端口放置在按照院內感染要求配置的健之素消毒液中浸泡30 min以上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待干備用。待干后的加藥端口放置于無菌彎盤中,戴無菌手套捏住有端頭的一端將另一端口對準金屬套管的外管口,置入后稍用力旋轉為宜,使加藥端口與金屬套管的外管口緊密貼合(見圖1)。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1 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上的膠塞制作堵管裝置試堵管。材料:一次性1 mL注射器。制作步驟:戴無菌手套拉出1 mL注射器活塞,用無菌剪刀把前端從軸心細小部位剪斷,將膠塞的一小部分輕扣在氣管導管外口周緣上,再沿順時針方向將膠塞完全旋扣在氣管導管外口周緣上進行堵管。

圖1 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試堵管方式
第一,堵管期間需嚴密觀察意識、呼吸、心率、瞳孔、血氧飽和度等情況,床旁備用吸痰裝置并保證性能處于完好狀態。若患者出現呼吸急促、憋氣、痰液不能咳出等情況,及時將試堵管器具取出給予吸痰并報告醫生,之后做好護理記錄。第二,取出的堵管器具放置于按院內感染要求配置的健之素消毒液中浸泡30 min以上,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待干備用。第三,堵管期間將床頭至少搖高30~60°,加強翻身拍背,可從口鼻腔處吸痰。第四,氣管切開患者病房的溫度保持在夏季24 ℃、冬季20 ℃左右,相對濕度55%~65%,每天開窗通風2 次,每次30 min以上,并加強病房空氣消毒。第五,堵管前、堵管中、堵管后均需與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取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從而增加患者成功堵管的自信心,提高堵管成功率。
堵管器具的堵管嚴密程度:評估堵管裝置的密封性是否完好,檢測漏氣情況。堵管器具脫落情況:監測由于咳嗽等出現堵管器的脫出情況。堵管時間:記錄患者開始堵管至完全堵管成功的時間。患者舒適度:通過調查表評估,評分1~10 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好。
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如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如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數據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堵管嚴密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堵管器具脫落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堵管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氣管堵管效果比較
氣管切開術能改善重癥患者的呼吸困難。在拔管前需要試行氣管套管堵管,待患者呼吸平穩、無胸悶和憋氣并且能夠自行咳嗽咳痰后才可以拔管,早日拔管對患者的恢復非常重要[7-9]。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堵管器對實現安全有效的堵管至關重要。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堵管器具,傳統的堵管材料多樣,但存在制作繁瑣、堵管不嚴密、容易脫落等缺點[10],從而使堵管成功率下降。因此臨床上不斷摸索,針對不同材質、型號的氣管套管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堵管裝置。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堵管嚴密程度優于對照組,堵管器具脫落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堵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與金屬氣管套管外管內徑貼合嚴密,無縫隙,取材方便,制作方法簡單,消毒方便,可重復利用,節約成本。此外,患者劇烈咳嗽、咳痰或搬動、改變體位等情況下,也不易導致堵管器具噴出或松動。加藥端口本身有一個外置端頭,堵管時將帶有端頭的另一端口放置于金屬套管的外管口,而端頭直徑大于氣管外口,杜絕了因堵管材料誤吸入氣管內造成嗆咳、窒息的危險,從而減少繼發感染等堵管并發癥,提高堵管成功率,為氣管切開患者解決堵管難題,提高了護理水平。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采用的1 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上的膠塞制作堵管裝置進行堵管,并不能使其大小與氣管套管完全貼合,其內管與外管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空隙,容易造成堵管不嚴密,易脫落,延長了堵管時間,從而使堵管成功率下降。而加藥端口制成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與套管外管口緊密貼合,只留了2 cm左右的端頭,堵管后不影響患者的頸部活動,安全可靠、舒適、美觀。
綜上所述,該改良式氣管切開封堵裝置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簡便、節約資源、堵管嚴密、不易脫落,可提高堵管成功率,提升患者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