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喬,曹建偉,黃 穎,李 杰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之一,是當前社會較常見的一種情感性心理疾病,主要臨床特征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有自殺觀念以及食欲和睡眠改變等[1]。抑郁癥的發病情況及嚴重程度會受到患者基因易感性、病史、外部環境因素變化、心智模式、大腦功能、營養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接受有效恰當的治療可以大幅度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 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在精神疾病和情感性心理疾病的發病中具有關鍵影響[3]。維生素D 會影響促炎癥細胞因子的生成和凋亡,而促炎因子會激活炎癥反應,進而增加抑郁和焦慮樣行為[4]。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 串聯質譜法(UPLC-MS/MS) 測定脂溶性維生素D,此檢測方法是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的一門新型技術。該技術檢測出的血清總25- 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濃度是血清25(OH)D2和25(OH)D3兩項濃度之和。血清總25(OH)D 是血清維生素D 的活性形式,也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判斷人體內維生素D營養水平的指標。本文主要是針對血清總25(OH)D 水平與中重度抑郁癥的關聯進行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屬于單胺類神經遞質,可參與能量代謝循環,其表達量的上升對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影響,可能與病人的抑郁癥狀有關[5]。Hcy 代謝異??蓪е聠伟飞窠涍f質甲基供體S-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速率的下降,導致去甲腎上腺素合成減少,從而可促進抑郁癥的進展[6]。本次研究主要是對血清總25(OH)D 及血清Hcy 在健康人群和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群體中的表達情況以及不同嚴重程度抑郁癥患者血清總25(OH)D水平和Hcy 水平的差異進行深入探究,旨在更有效地指導臨床實際治療工作,為臨床制定個體化抗抑郁治療策略提供參考依據,以有效減少抑郁癥狀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
選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期間我院接診的80 例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將患者分為中度抑郁組和重度抑郁組。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1)符合ICD-10 和DSM-5 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由2 名主治醫師以上的精神科醫師獨立做出診斷;(2)患者的體檢、生化及心電圖檢查無臨床意義的異常;(3)近12 周未攝取任何維生素制劑。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家族史;(2)合并軀體疾病和(或)腦器質性疾?。唬?)存在雙相情感障礙;(4)存在其他精神疾病伴發抑郁;(5)存在嚴重的自殺傾向;(6)酒或其他物質依賴或濫用者;(7)近兩周內經歷應激事件者;(8)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中度抑郁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齡25 ~62 歲,平均年齡(43.9±5.3)歲;病程1.8 ~3.5 年,平均(2.3±0.2)年。重度抑郁組: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年齡27 ~65 歲,平均年齡(43.4±5.5)歲;病程2.3 ~4.5 年,平均(3.1±0.4)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選取40 例同期于我院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人員(年齡相仿)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的納入標準:(1)受檢者的體檢、生化及心電圖檢查無臨床意義的異常;(2)無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無抑郁癥病史,也無其他精神疾病史;(3)近12 周未攝取任何維生素制劑。對照組的排除標準:(1)近兩周內經歷應激事件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抑郁癥嚴重程度評估:采用HAMD 評估患者的抑郁狀況。該量表包含焦慮軀體化、睡眠障礙、日夜變化、體質量、認識障礙、遲緩、絕望感7 個因子,總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HAMD 評分17 ~24分為中度抑郁,>24 分為重度抑郁。(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 串聯質譜法(UPLC-MS/MS) 測定血清中25(OH)D2和25(OH)D3兩項的濃度,以上兩項濃度之和即為血清總25(OH)D 濃度,而本項目主要針對血清總25(OH)D 濃度進行研究。采集受檢者的空腹外周血5 mL,采集后2 小時內離心(3000 rpm,3 ~5 min)獲取血清,盡快置于2 ~8 ℃冰箱中保存待測,試劑盒為杭州佰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25-羥維生素D 樣本釋放劑專用檢測試劑盒,相關檢測流程和操作按說明書進行。將檢驗結果顯示的血清25(OH)D2和25(OH)D3濃度之和總25(OH)D 濃度納入研究項目。判讀結果參考標準:入組者血清總25(OH)D ≤10.00 ng/mL 為維生素D 嚴重缺乏,血清總25(OH)D <20 ng/mL 為維生素D 缺乏,血清總25(OH)D 在20 ~30 ng/mL 為維生素D 不足,血清總25(OH)D 在31 ~100 ng/mL 為維生素D 正常。(3)Hcy:采集受檢者的空腹外周血5 mL,標本采集后2小時內離心(3600 rpm,3 ~5 min)獲取血清,使用ADeia2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循環酶法)檢測血清Hcy。判讀結果參考標準:入組者血清Hcy ≥10 μmol/L為Hcy 增高。
觀察對比血清總25(OH)D 及血清Hcy 在中重度抑郁癥患者和健康體檢人員群體中的表達情況,研究分析其意義。
將本次研究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 22.0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重度抑郁癥患者血清25(OH)D 水平較對照組健康人員低,且隨著抑郁癥病情加重,血清25(OH)D水平進一步降低,中度抑郁組患者血25(OH)D 水平高于重度抑郁組患者,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抑郁癥患者維生素D 水平與抑郁癥狀嚴重程度呈負相關關系。中重度抑郁癥患者血清Hcy 水平較對照組健康人員高,且隨著抑郁癥病情加重,血清Hcy 水平進一步升高,中度抑郁組患者血清Hcy 水平低于重度抑郁組患者,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抑郁癥患者血清Hcy 水平與抑郁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三組人群血清總25(OH)D 及血清Hcy 表達情況的比較(± s)

表1 三組人群血清總25(OH)D 及血清Hcy 表達情況的比較(± s)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 <0.05 ;②與中度抑郁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25(OH)D2(ng/L)25(OH)D3(ng/L)總25(OH)D(ng/L)血清Hcy(mmol/L)重度抑郁組 40 0.19±0.05①② 21.36±2.08①② 21.55±2.13①② 13.76±3.13①②中度抑郁組 40 1.48±0.22① 26.20±2.99① 27.68±3.21① 10.88±2.41①對照組 40 4.47±0.31 34.50±3.23 38.97±3.54 8.25±3.04 t 值 4.019 5.174 6.375 4.396 P 值 <0.05 <0.05 <0.05 <0.05
作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頑固性精神疾病之一,抑郁癥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等特點,發病后對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明顯影響,同時給患者家庭帶來較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抑郁癥的發病以及病理生理學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涉及基因易感性、個性特質、外部環境變化、單胺神經遞質系統、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HPA 軸)功能障礙、神經、免疫、內分泌、消化等系統變化以及軀體疾病等多種因素的交錯作用。關于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一直是此領域內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在抑郁癥發病機制中,某些營養成分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維生素D、維生素B 族、葉酸、硒、鋅、鐵和脂肪酸等[7-8]。維生素不直接構成身體組織,其營養價值是通過組成輔酶或輔基的形式, 參與體內物質和能量代謝實現的,是代謝調節、維持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9]。隨著科學領域的持續探索,研究發現維生素D 除可調節骨和鈣磷代謝外,還與抑郁癥、癌癥、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有關[10]。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維生素D3可以提高單胺神經遞質的水平,這組神經遞質包括5- 羥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而這組神經遞質與負性情感、認知和情緒調節障礙、快感缺失等相關聯[11]??挂钟羲幬锎蠖鄶凳峭ㄟ^提升大腦中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來發揮作用,因此研究認為維生素D 可能通過此相關機制起作用。維生素D 作為激活神經系統的類固醇,可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引導大腦分化和大腦功能的變化[12]。抑郁癥可能是多種病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維生素D 會影響神經保護機制、免疫系統調節機制、神經因子的產生以及神經元細胞的可塑性。維生素D受體存在于大腦許多區域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中,極有可能參與抑郁癥的病理生理過程。有研究發現,通過曬太陽或者攝入維生素D3可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情緒[13]。目前,國內精神心理科領域針對抑郁癥人群采用維生素D3補充治療的相關研究存在空缺。今后,我們將探索應用維生素D3增效治療對抑郁癥的療效與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實踐證據。血清Hcy 是甲硫氨酸轉化的產物, 是人體甲基化反應中十分重要的物質。血清Hcy 作為一種神經毒性氨基酸,除了與心腦血管病的血管損傷有密切關系外,還與神經意識的改變有關聯。血清Hcy 屬于單胺類神經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 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合成的前體,對于認知功能障礙疾病,甚至對精神心理疾病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4-15]。血清Hcy 在正常情況下可在機體內分解代謝,較低水平的血清Hcy 可被機體經兩種途徑轉化。葉酸(維生素B9)、維生素B12可分別作為輔助因子參與甲硫氨酸合成酶代謝,促進合成甲硫氨酸,維生素B6可作為輔助因子生成半胱氨酸[16-17]。而抑郁癥患者的上述轉化途徑可能發生損傷,致使Hcy 在機體內堆積,血清Hcy 水平升高可直接對中樞N- 甲基-D- 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產生興奮性神經毒性作用,從而引起單胺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加重抑郁癥狀。國外研究發現,血清Hcy 水平與抑郁發作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患者血清 Hcy 水平越高,抑郁發作的可能性越大,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8]。本文主要是針對血清總25(OH)D 水平與中重度抑郁癥的關聯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的血清總25(OH)D 水平較正常健康人員低,而血清Hcy 則處于較高水平,且各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低水平的維生素D、高水平的血清Hcy 與抑郁癥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相關聯,臨床上應予以重點關注。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血清總25(OH)D 和血清Hcy 的表達情況與其抑郁程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血清總25(OH)D 水平降低和血清Hcy 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抑郁癥患者病情發展的程度,在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診治中有必要檢測血清25(OH)D 和血清Hcy 水平,為臨床制定個體化抗抑郁治療策略提供參考。針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除給予抗抑郁藥規范化治療之外,還需考慮制定個體化治療計劃,例如鼓勵患者多去戶外接觸陽光、通過補充營養劑獲取維生素D3, 以及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等營養劑干預血清Hcy 異常升高,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抑郁癥病情的持續發展,有希望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存質量。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樣本的數量有限,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將會進一步擴大樣本的數量, 細化納入和排除標準,使研究結果更具有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