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建設幼兒園 鮑愛麗
一個美好的秋日午后,大班幼兒享受完美味的午餐后,像往常一樣跟在老師后面開始散步。幼兒一個接著一個,老師走到哪兒,幼兒就跟到哪兒,這畫面像極了《母雞帶小雞》的故事情節,一切都是那么的溫馨和美好。那么,這美好而又溫馨的畫面是否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及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相適宜呢?我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開啟了一場有價值、有意義的幼兒餐后散步研究之旅。首先,我和幼兒共同梳理了“小朋友們喜歡什么樣的餐后散步方式”的問題;接著從大班幼兒那兒尋找答案,傾聽幼兒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我們已經長大了,能夠保護自身安全了。”“我喜歡自由參觀幼兒園里的各個角落。”
“我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老師帶了。”
……
從幼兒的回答中,我得到了最真實的答案——大多數幼兒都喜歡自由散步,但不喜歡跟在教師身后散步,并且幼兒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那么,傳統的“母雞帶小雞”的散步方式存在哪些問題?有的教師認為,傳統的餐后散步方式是老師在高度控制幼兒的生活活動;還有的教師認為,這樣的散步方式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后,長此以往幼兒便失去了生活活動的自主性……
經過大家一致的討論和交流,我們決定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餐后散步方式。我們以《指南》提出的“珍視幼兒的游戲和生活價值”為引領,以課程游戲化文件支架四“幼兒的生活活動如何游戲化”為抓手,用課程的思路去解決實際問題,盡量減少教師干預,讓幼兒嘗試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將自由、自主真正交還給幼兒。
我們根據小、中、大班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大班開始實行餐后自由散步活動,變教師“帶”為幼兒“自由散步”,幼兒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真正實現“我的餐后散步活動我做主”。
大班幼兒的餐后自由散步從熟悉幼兒園內每一處、每一角環境入手,教師和幼兒一起先觀察幼兒園的環境,再說一說自己認識幼兒園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都有什么,最后用筆畫出幼兒園的地圖——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熟悉了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為后面的餐后自由散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的理念轉變了,幼兒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但在實施餐后自由散步的過程中,幼兒出現了“嬉戲式瘋跑”以及“磕破皮”的現象。如何保障幼兒餐后自由散步活動的安全,我和教師們又進行了研討,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師組織幼兒先討論餐后自由散步活動中的安全規則;其次,再請幼兒用繪畫的方式把制定的安全規則畫出來;最后,形成自覺遵守安全規則的意識,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
接下來,我們采用分組散步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先將日常生活中規則意識較強的幼兒進行分組,緊接著由幼兒選擇兩個組長,餐后散步的時候一個組長排在隊首,一個組長排在隊尾,負責管理本組的幼兒。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組長的責任感以及樂于為同伴服務的意識。對于那些規則意識較弱的幼兒,暫時先由教師負責跟隨他們,他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等這部分幼兒安全規則意識提高后教師再放手。這種以強帶弱的方式,能讓幼兒相互管理、相互約束,共同提高規則意識,共享分組散步帶來的樂趣。
幼兒分組散步時班級教師在哪里?教師會巡視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觀察幼兒散步的真實情況。當發現幼兒出現不遵守散步規則的行為時,教師會及時制止,并與其溝通、交流,為幼兒的安全保駕護航。
通過以上有效的教育策略,幼兒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也沒有出現分組散步時磕傷、瘋跑的現象,有效推進了幼兒餐后分組散步課程的發展。
幼兒餐后分組散步課程實施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幼兒不知道回班級的時間,甚至有幾組幼兒是聽到午睡的音樂響起才回班級,影響了其他幼兒的午睡——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于是,我們又進行了研討,有的教師提出了用電子表、音樂等方式提醒幼兒。最后,我們選擇用音樂來提醒幼兒結束餐后分組散步活動。教師動員班級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搜索適合餐后散步的音樂,然后組織幼兒投票選擇最合適的音樂。我們將幼兒最后選擇的《你笑起來真好看》的音樂拷貝到幼兒園廣播室,有了特定音樂的提醒,再也沒有出現幼兒遲回教室午睡的現象了。
幼兒每天入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簽到,我們將簽到滲透到幼兒餐后分組散步活動中。幼兒自主設計了多種有創意的簽到表,每天自由選擇散步小組并簽到,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將自主權真正交還給幼兒。
問題總會隨著課程的深入而不斷出現。幼兒每日餐后分組散步結束后,教師會組織幼兒說一說散步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趣事,但幼兒的回答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又進行了研討,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教師為每一組幼兒提供書寫工具,便于幼兒每天隨時記錄散步活動中發生的趣事,并在班級進行分享、交流。記錄餐后散步故事不僅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也從中感受了分組散步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里有很多自然資源材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對幼兒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寶貝。為了有效利用大自然中的教育資源,大班教師增加了餐后分組散步過程中“撿拾寶貝”的環節——幼兒自由選擇撿拾工具,自由撿拾幼兒園里的小石子、小樹葉等,并將經過消毒處理后的自然材料分類擺放在資源架上,之后可以自由玩起樹葉拼圖、排序等游戲,這樣也有效發揮了自然資源材料的教育功能。
為了激發幼兒挑戰有難度的任務,讓餐后分組散步活動更有深度,大班教師及時調整了餐后分組散步的內容,鼓勵幼兒去數一數桂花樹、枇杷樹各有多少棵?高的樹有多少棵?矮的樹有多少棵?幼兒回班級后相互分享、交流,在分享活動中獲得了數學、科學等多元領域的發展。




在一個月的實踐研究中,我陪伴教師們圍繞“幼兒餐后分組散步”的教研話題,借助教研力量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在研究中,我和教師們一直追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根據幼兒在餐后散步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和調整,由此教師們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都有了很大的轉變,有效落實了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同時,幼兒在餐后分組散步活動中學會了交往、合作、謙讓與分享,感受到了餐后分組散步帶來的自由、自主與愉悅,幼兒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諧的發展!
未來的日子,我們除了繼續探索幼兒餐后分組散步的新策略,還將探索幼兒入園、盥洗、入廁等其他生活環節如何游戲化教育策略,讓幼兒在園的每一個生活環節更加自主、愉悅,從而進一步有效落實《指南》以及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讓它們在幼兒園生根、發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