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軍山蒲潭幼兒園 劉海菊 劉 晗
設計意圖:我們班有一部分幼兒思維活躍,他們喜歡主動分享自己認為有趣的事情;但也有一部分幼兒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以上目標和要求,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設計了本節語言活動“小白兔歷險記”,旨在創設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善于主動表達的幼兒帶動不愿意表達的幼兒,以期實現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1.能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大膽創編故事。
2.學習有順序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能較完整地講述故事。
3.喜歡看圖創編故事的語言活動,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1.幼兒有看圖講故事的經驗。
2.飼養的小白兔;猴子、長頸鹿、小鳥的圖片若干;故事情景圖片,故事掛圖、故事視頻。
活動方案
[活動時長]20~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聽讀兒歌,引出主題
1.教師出示園所飼養的小白兔,幼兒讀兒歌發現故事主角。(小白兔,真靈巧;紅眼睛,白皮襖;前腿短又小,后腿長又高;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又蹦又跳!)
教師在念兒歌時,鼓勵幼兒以手勢動作表現小白兔活潑可愛的模樣;共同回憶兒歌時,通過肢體動作幫助幼兒快速記住兒歌內容。
師:兒歌里的主角是誰?
幼:小白兔。
2.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討論。
師:小白兔和伙伴們高高興興地唱著兒歌出門覓食了,請大家設想一下:它們會遇到什么事呢?
教師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增強畫面感,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
幼1:會遇到灰太狼。
幼2:它們一定會被老虎盯上,因為老虎最愛吃小白兔。
二、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回答問題
1.教師請幼兒觀察圖片1:瞧,小白兔來到了哪里?它們在干什么?
幼:小白兔來到森林里采蘑菇。
教師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小結:森林里的蘑菇真多!小白兔想要采滿一籃子蘑菇回家,它哼唱著兒歌專注地采蘑菇:“小白兔,真靈巧……”
2.教師請幼兒觀察圖片2:發生了什么事?誰來了?它想干什么?
幼1:我看到一只大灰狼躲在大樹后面,它想吃掉小白兔。
幼2:大灰狼口水都流下來了,好可怕呀!小白兔被嚇哭了。
幼3:小白兔快跑呀!不要讓大灰狼吃了你。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講述圖片內容,并將動物人格化,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引導幼兒感知大灰狼兇猛的樣子以及小白兔害怕的神情,并大膽進行角色扮演。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大灰狼出現之前和出現之后小白兔神情的變化;幼兒則扮演小白兔邊采蘑菇邊哼唱兒歌。
三、大膽想象,講述小白兔脫險獲救的方法
1.師:想一想小白兔怎樣才能脫險獲救。
幼1:小白兔趕緊爬到樹上躲起來。
幼2:小白兔趕緊跑。
教師在活動中適當留白,給幼兒留出更多想象空間和運用創造性思維的機會。
2.幼兒分成四組交流討論讓小白兔脫險的方法,每組請一名代表發言。
第1組:小白兔和小伙伴們團結起來,撿石頭把大灰狼打跑。
第2組:小白兔可以去搬救兵,請森林里的好朋友一起趕走大灰狼。
第3組:讓小白兔和小伙伴們四散跑,大灰狼就不知道要先抓誰了。
幼兒爭相表達幫助小白兔脫險的辦法,教師對幼兒夸張、獨特的想象給予肯定。
第4組:小白兔可以跟大灰狼進行談判,騙大灰狼說等它們吃飽了、長肥了,再吃它們。
小結:兇狠的大灰狼躲在大樹后面,大家為小白兔想了很多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白兔究竟用什么辦法脫險獲救的……
四、繼續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中的細節,探究結果
1.教師請幼兒觀察圖片3:大灰狼吃到小白兔了嗎?它怎么了?
幼:大灰狼沒有吃到小白兔,樹上的小松鼠用松果把大灰狼砸得滿頭包,它怕疼就逃跑了。
教師引導幼兒在圖中尋找線索,猜測答案——小松鼠和松果。
2.教師請幼兒觀察圖片4:找出線索,揭示答案。
師:大灰狼是被誰趕跑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幼:我看到小松鼠躲在樹上用好多松果砸跑了大灰狼。
小結:幼兒通過松果和樹葉里松鼠的小腦袋找到了答案:原來是小松鼠用松果砸跑了大灰狼,解救了小白兔。
五、幼兒完整講演故事,并為故事創編新的結尾
1.觀看完整的故事視頻,鼓勵幼兒嘗試完整地講述“小白兔歷險記”的故事。(幼兒以夸張的肢體語言表演小白兔和小松鼠的動作、神態等)
每組幼兒一套故事情景圖片,幼兒根據圖片上動物角色的不同創編救小白兔的方法。
2.分組編創:教師將圖中的小松鼠換成小猴子、長頸鹿、小鳥等動物,請幼兒創編不同的動物幫助小白兔趕走大灰狼的故事。
幼1:長頸鹿利用長長的脖子把小白兔安全地送到樹上,大灰狼只好沮喪地離開了。
幼2:小猴子叫來了森林里的救兵,用一張網把大灰狼捆住掛在樹上,隨后森林里的動物們一起開Party慶祝。
幼兒創編故事時,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獲得充分發展,再通過故事表演進一步增強其表現力與合作力。
3.幼兒根據相關的故事情景圖片,完整地續編故事。(教師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創編內容)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故事大圖掛在表演區,鼓勵幼兒以不同角色為開頭編創故事。
2.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看圖創編出多種開頭或結尾的故事。
反思:
1.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吸引并支持幼兒主動表達,鼓勵幼兒與同伴、教師互動交流。教師出示園所飼養的小白兔,讓小白兔成為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觀察和交流中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2.以講演結合的方式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動作表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發展。幼兒在與同伴互動中講演故事,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同時也在表演中獲得美好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故事講演結束后播放故事,促使幼兒帶著深刻的體驗完整地、用心地欣賞整個故事,鞏固幼兒內化認知。
3.鼓勵幼兒續編故事,激發幼兒敢說、想說的欲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支持幼兒大膽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圍繞小白兔與大灰狼編創不同的結局,讓活動充滿生命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的語言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