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樂

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是為紀念絲綢之路開通2100年而舉辦的。從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魯番舉辦。
葡萄節集旅游、經貿、文化為一體,以團結、友好、合作、發展為主題,廣交國內外經貿工商、旅游文化等各界朋友,擴大對外交流,進一步宣傳新疆,宣傳吐魯番,提高吐魯番的知名度。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織品,源源不斷地輸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十九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張騫開辟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謂稱得到世界的承認。吐魯番位居絲綢中路要沖,是名聞遐邇的歷史重鎮,自兩漢以來,長期是我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吐魯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稱為“火洲”,是中國葡萄主要生產基地,總產量占全疆的52.84%,是全中國的五分之一。由于這里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因而瓜果豐茂,又因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魯番的地下水貯量豐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吐魯番盆地種植葡萄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時,就發現這里種植葡萄。十六國北涼時,吐魯番就開始有了栽培葡萄的記載,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了這一時期任命管理澆葡萄地官吏的文書。
現有吐魯番的葡萄品種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種,僅無核白葡萄就有20個品種,它的含糖量可高達22%—24%。吐魯番堪稱“世界葡萄植物園”。

葡萄節期間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諸如專題文藝晚會、民族歌舞、消夏晚會、名優葡萄酒品嘗會、風味小吃一條街、科技商業一條街、葡萄瓜果一條街等。
法國檸檬節每年二月在法國小鎮芒頓舉行。芒頓被稱為“法蘭西的珍珠”,位于法國東南角的盡頭,是一個不起眼的邊境小鎮。芒頓曾是歐洲出產檸檬最多的城市,直至現在,每年檸檬節會用多達130噸的檸檬(同時也會用相等數量的橙)。芒頓出產的檸檬,酸性較強,檸檬皮含油精量也較高,香味濃郁。
圣經上說,亞當和夏娃因為受蛇的引誘而偷吃了知善惡樹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臨走時,他們帶走了這枚沒有吃完的“金色的果子”。后來,亞當說:你把它扔了吧。夏娃說:我要選一個好地方把它埋起來。他們選了一個好地方,挖了一個洞,把這枚“金色的果子”埋了起來,相傳這個地方就是芒頓。
圣經上并沒有說這枚果子就是蘋果,也許是因為常見蘋果的北方人比能見到檸檬的南方人多,于是北方人就想當然地將其演繹成了蘋果。而按照芒頓人的詮釋,“金色的果子”別無所指,當然就是當地盛產的檸檬和柑橘了。由這個傳說,引出了芒頓檸檬節。人們感恩于自然的厚待、先人的遺澤。
芒頓人將檸檬節定在了每年的二月,這時候,人們剛剛歡度完了圣誕節和新年,然而意猶未盡,還想樂一樂。可是天依然冷,水仍舊涼,無需避暑度假,無法下海戲水。正好插空安排了一場更為歡快的節目——檸檬狂歡節。
芒頓檸檬狂歡節歷史悠久,到目前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了。雖然沒有巴西狂歡節那么豪放,沒有威尼斯狂歡節那么詭異,也沒有尼斯狂歡節那么華麗,但是芒頓檸檬狂歡節卻有它獨一無二的特點,那就是鋪天蓋地的檸檬!

為了慶祝檸檬的豐收,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的芒頓人用萬千只新鮮檸檬和柑橘非常有技巧地扎成一座座巨大而絕妙的雕塑,有動物、有器皿、有城堡、有教堂,每年一個主題,年年都是新面孔。
芒頓檸檬節每年平均可以吸引五十余萬人來參加,在城內的比奧夫公園里放滿了由檸檬和橙所做成的造型。檸檬狂歡節的重頭戲是檸檬花車巡游,街道兩旁擠滿群眾,巨型的花車夾雜巡游隊伍,有鼓打樂器的,也有大跳桑巴舞的,非常熱鬧。
芒果的名字來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樂語。野芒果樹的果實不能食用,印度人最先發現這種樹,并栽培成可吃的芒果,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世界上栽培芒果歷史最久、產量最多的國家。據一些統計數據來看,印度芒果年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芒果總產量的一半。全世界1000多個芒果品種,在印度可以找到絕大部分。

印度人驕傲地把芒果稱之為“水果之王”,將芒果樹的花朵稱為“春天的靈魂”。在印度,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宗教信仰者,都認為芒果對他們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印度的很多寺廟里都栽種著高大的芒果樹。在芒果成熟的季節,寺廟里的僧侶會挑選品相和品質俱佳的芒果,來供奉神靈。
每年7月到9月,是在印度吃芒果最好的時節,這段時間被印度人稱為“芒果瘋狂”。自1987年以來,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年都舉辦芒果節,時間均在7月。
芒果節會場的大門口樹立著鮮艷奪目的巨幅會標,屋頂、樹上和電線桿上掛著超大的芒果模型,一隊民間藝人擊鼓奏樂載歌載舞地歡迎著前來的觀眾,還沒入場就已經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歡快熱烈的節日氣氛。

在芒果節上,印度各地的果品生產商都會將他們引為自豪的芒果品種帶來現場向公眾展示。形狀不同、顏色各異、大小懸殊的各種新鮮芒果擺滿上百個展臺,大的似椰子,重量以公斤計;小的可比核桃,一個不過幾十克;“面相”粗糙的,表面疙疙瘩瘩像個未長熟的木瓜;“面皮”細嫩的,讓人有彈指即破的感覺。望著這一盤盤紅如脂、綠如翠、黃如金、黑如炭的各式芒果,幾乎每一位參觀者都會嘖嘖稱奇,連呼大開眼界。
與數百種芒果擺在一起的,還有以芒果為原料制成的各種腌菜、酸辣醬、糖果、果汁、果脯、果酒和果醬等。在芒果節主辦者的眼里,這些特色產品是印度寶貴的文化,值得大力弘揚。因此,他們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組織各種芒果知識競賽、卡通芒果表演、芒果廚藝論壇、芒果種植歷史評說講解等活動。
除了展出并銷售各種芒果以及眾多芒果制品外,芒果節上最吸引人的是吃芒果大賽。女子組比賽上,不論是上年紀的阿姨,還是青春靚麗的小姑娘,隨著一聲令下,一律不顧形象甩開腮幫子,只見她們熟練的右手抓起一個芒果使勁捏,左手把捏軟的芒果塞進嘴里,吸吮著流淌的芒果汁,再把芒果核送進嘴里出入幾下,接著連皮帶核甩進小塑料桶里,又進食下一個,賽況非常激烈。
隨著印度人將芒果文化推向世界,印度的芒果也逐漸為更多國家的人民認識和喜愛。據說,在印度獨立后,他們國家的領導人同別國政要交往時喜歡把芒果當作禮物來贈送,使得印度的“芒果文化”蜚聲海外,廣泛流傳。

蒂爾位于荷蘭中部地區,是著名的水果之鄉。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蒂爾都會奉上一年一度的水果盛宴——水果節。在這場為期十天的大型盛會里,有條不紊地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吃喝玩樂活動節目,而重頭戲當然是別具特色、不容錯過的水果花車游行。
花車使用水果和各種新鮮原材料進行設計,比如梨、蘋果、堅果、種子、甜椒、葡萄等等,蒂爾人的想象力超乎尋常。
這種水果花車游行活動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每年會吸引超過八萬名游客前來參觀。經過半個世紀的成熟運作,花車游行在2013年被選入荷蘭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項備受外界矚目的傳統項目。2021年它更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游行活動還專門開辟了獨屬于兒童的水果花車游行,4歲到12歲的小朋友們可以選擇在特定的日子里前往領取基本材料包,回家以后在家人或鄰居幫助下進行打磨、組件、裝飾、添加、設計,制作一輛百分百屬于自己的花車,并在節日中向觀眾展示。
除了水果花車游行,節日期間還有食品卡車節、水果馬賽克和夜間水果游行等活動。特別是蒂爾城市運河岸邊的草坪上一幅幅精彩絕倫的“水果馬賽克”,是節日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