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密 顏安 蘇暢
摘要:典型人物報道是我國新聞宣傳工作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用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去感染受眾。脫貧攻堅期間,重慶涌現出一大批“三農”領域的典型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相林。他帶領下莊人用最原始的工具,耗時七年鋪就了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毛相林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并第一個上臺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的頒獎。研究發現,對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分為早、中、后三個時期,不同時期的報道主題、形式、主體不同。早期,報道主題為“修路”,形式以報紙、電視為主,主體為傳統媒體;中期,報道主題為“脫貧”,形式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增加了新媒體,主體仍為傳統媒體;后期,報道主題為“致富”,形式除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還融入了宣講報告團、文學作品等,主體呈現多元化特征,包括毛相林等都是宣傳主體??偨Y對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經驗,分析宣傳成果和規律,對做好“三農”新聞宣傳報道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用其中的經驗做法推動“三農”領域典型人物報道,講好“三農”故事,繼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典型人物;毛相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農”宣傳報道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5-0010-03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脫貧攻堅時期,典型人物報道是宣傳脫貧攻堅工作的主要報道方式之一,通過聚焦典型人物,講好脫貧故事,營造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良好氛圍。
毛相林正是在脫貧攻堅時期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以他為典型人物進行報道,既能體現人物具有的脫貧攻堅精神,又能客觀反映當地的脫貧成果和群眾生產生活的變化。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期后,對毛相林的報道從傳統媒體延伸至新媒體,宣傳報道方式愈發多樣,如宣講活動、文學藝術、數字影像等。總結分析相關報道的成果、經驗及規律,對重慶乃至全國媒體做好鄉村振興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關于典型人物報道的研究
學術界對于典型人物報道的看法各不相同。朱清河、林燕在《典型人物報道的歷史遷延與發展邏輯》中,將典型人物報道分為萌芽、繁榮、畸變、回歸、革新五個階段[1]。孫瑋認為,典型人物報道具有社會整合、榜樣示范、時代象征三大社會功能[2]。嚴宏偉指出,典型人物報道可進行故事化的探索,通過對真實可感的語言、動作、細節的挖掘,來增強典型人物的感染力、吸引力與親和力[3]。嚴勵從受眾角度出發,認為應基于受眾接近心理、參與心理、求新心理等,創作迎合受眾心理特征的典型人物報道[4]。楊帆從典型人物影響力降低、受眾接受度減弱兩方面,論證典型人物報道社會功能趨向弱化[5]。王鳳敏通過批評話語分析方法,提出典型人物報道的價值認同困境,認為其存在傳受價值取向差異、宣傳意味濃厚及內容模式化的問題[6]。劉穎超認為,傳統典型人物的形象過于拔高、報道內容過于重宣傳且缺少溫度[7]。陳響園認為,新媒體時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呈現迎合消費的特征,逐漸傾向“偽真”的趨勢[8]。
但總體而言,大部分學者傾向典型人物報道不會消亡,并聚焦如何創新典型人物報道。麥尚文從實錄性報道模式、組合報道模式、網絡互動傳播模式等方面,提出典型人物報道的創新舉措[9]。朱清河、林燕從平民化敘述策略、挖掘人物個性突出時代特征、客觀化策略等方面,提出發展建議[10]。趙兵提出典型人物報道要精心挑選素材,用故事打動人,以細節感染人[11]。李良榮認為,應與時俱進,呈現給受眾一個可信、可敬、可親的典型[12]。劉偉娜、崔磊從媒介融合、增強媒體互動等方面,探究了互聯網時代典型人物報道的媒介策略[13]。麥尚文和李慧敏提出,典型人物報道的創新可以通過5G、AI、VR、AR等新型傳播技術賦能[14]。
(三)概念界定
1.典型報道
倪思潔認為,要明確“典型報道”的概念,需要明確典型報道的報道對象、傳播方式以及功能作用。報道對象是具有新聞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事件、經驗或問題;傳播方式既可以是傳統紙媒、廣播電視,也可以是新媒體等;功能作用可概括為社會整合、價值導向、社會教化、榜樣示范[15]。典型人物報道是典型報道的一種報道方式?!暗湫腿宋飯蟮馈笔侵高\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對具有新聞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進行報道,以發揮社會整合、價值導向、社會教化和榜樣示范的作用。
2.典型人物宣傳報道
典型人物宣傳報道與典型人物報道的區別在于,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傳播載體除了傳統媒體、新媒體,還包含宣講活動、文學藝術、數字影像等。因而,“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概念界定為:以傳統媒體、新媒體、宣講活動、文學藝術、數字影像等為傳播載體,對具有新聞性、代表性、示范性、超越性的人物進行宣傳,以發揮社會整合、價值導向、社會教化和榜樣示范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毛相林成為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對象,對其進行的宣傳報道可大致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為1997—2004年,中期為2015—2021年,后期為2021年至今。不同時期,毛相林事跡的宣傳報道在主題、形式、主體上均體現出不同特點。
(一)宣傳報道主題發生變化
1.修路:七年鑿出8公里“天路”
早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題為“修路”。1999年8月12日,三峽都市報第四版刊發長篇通訊《鑿天坑》,報道下莊修建出村“天路”。該報道介紹了被當地人稱為“天坑里的村莊”的下莊村,記錄了下莊人用炸藥、鐵錘等原始工具鑿山修路等內容。
2.脫貧:探索培育“三色”經濟
中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題為“脫貧”。2005年,毛相林開始帶領村民種植柑橘,并探索培育出勞務輸出、西瓜、臍橙的“三色”經濟。2018年5月16日,重慶日報客戶端推出《巫山下莊村毛相林:開山修路 讓“糠籮籮”變成“米籮籮”》,報道毛相林動員兒子返鄉發展柑橘產業,并帶動村民種植柑橘。
3.致富: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后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題為“致富”。2021年2月18日,新華社刊發《老支書毛相林的“新春三事”》,講述毛相林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的事跡。2022年9月15日,重慶日報刊發《天路變通途 下莊變康莊》,整版報道下莊村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二)宣傳報道形式發生變化
1.早期以傳統媒體為主
早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形式以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為主。1999年9月27日,萬州區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記錄下下莊人修路的場景。同年12月24日,重慶日報刊發《感天動地下莊人》一文,報道下莊人不等不靠、不屈不撓地向大山進軍,向懸崖宣戰的修路經歷。
2.中期融入新媒體
中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形式不再僅限于傳統媒體,還融入了新媒體。人民日報、新華社等運用新媒體手段,對毛相林的事跡進行了宣傳報道,如新華社客戶端推出H5作品《當代“愚公”毛相林》。2020年11月19日,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毛相林為什么是“時代楷?!薄?,以全媒體的方式報道下莊人的修路壯舉。
3.后期融入更多形式
后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形式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報告團宣講、文學作品、電影、話劇等形式。2021年4月20日,“‘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同志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在巫山縣舉行,包括毛相林在內的六位報告人現場講述了下莊的戰貧故事。用文學作品的形式對毛相林的事跡進行宣傳的也不在少數。2022年4月,作家羅偉章發表長篇報告文學《下莊村的道路》。毛相林的事跡還被拍成了電影。2021年12月,取材于毛相林和下莊人先進事跡的電影《開山》在巫山縣開機。此外,電視節目也對毛相林的事跡進行了宣傳。2022年4月24日,央視綜合頻道《故事里的中國》用話劇展現了毛相林和下莊村的故事。
(三)宣傳報道主體發生變化
1.早、中期宣傳報道主體是新聞媒體
早、中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是新聞媒體。毛相林僅作為宣傳報道的對象。
2.后期宣傳報道主體多元化
后期,關于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除新聞媒體外,還包括毛相林本人、作家、藝術家、記者等。如在前文提及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同志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上,毛相林就作為報告人,向現場聽眾講述他帶領下莊人修“天路”、擺脫貧困的故事。作家是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主體。如作家羅偉章創作長篇報告文學《下莊村的道路》,講述毛相林帶領下莊人擺脫貧困的故事。藝術工作者是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主體。如電影《開山》,就是由編劇陳亮根據毛相林及下莊人的真實事跡改編的。記者是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主體,如重慶日報的記者,就是“‘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同志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的報告團成員。
(四)宣傳作用發生變化
1.用事跡打動人
早期,對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圍繞下莊“天路”的修建展開,用毛相林帶領下莊人修路的事跡打動受眾。
2.用精神鼓舞人
中期,對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旨在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毛相林帶領下莊人用七年時間修建8千米的絕壁“天路”后,又帶領全村發展“三色”經濟,脫掉了脫貧村的帽子。對其進行報道,可以挖掘宣傳人物身上的精神,激勵干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
3.用榜樣引領人
后期,對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主要體現為引領脫貧地區的干部群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全面鄉村振興。這一時期,毛相林重點推動臍橙產業發展、傳統村落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民宿建設、拓展旅游市場等,帶領下莊村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挖掘典型人物,用他們的經驗引領其他人參與鄉村振興,能夠發揮社會整合、價值導向、社會教化和榜樣示范的作用。
(一)典型人物選擇范圍更廣
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期,典型人物的選擇范圍較過去更廣。這些人才既有原鄉人,如村社干部、鄉村醫生等;又有返鄉人,如致富帶頭人、龍頭企業負責人等;還有新鄉人,如科技特派員、鄉村藝術家等。
(二)利用多種報道方式進行傳播
新媒體時代,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四種:一是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傳統媒體發布內容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審查和把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公信力,且報道內容在深度、廣度和高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二是通過新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表現手法生動、接地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互動性強,受眾不僅可以對宣傳內容進行評論和點贊,還可以通過轉發傳播典型人物的事跡。三是通過文學、電影、舞臺劇等藝術形式進行宣傳報道。對典型人物的事跡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能夠突出典型人物身上的精神,更能引發受眾共鳴。四是通過開展宣講、評選等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比如,2020年和2021年,重慶日報連續開展“尋找巴渝鄉村振興榜樣——鄉村振興十大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以全媒體形式對“三農”領域涌現出的典型人物進行宣傳報道,為鄉村振興凝聚起磅礴力量。
(三)采用不同的宣傳主體進行報道
過去,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以新聞媒體為主。而如今,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越來越豐富。
以毛相林的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為例。在宣講活動中,毛相林就是宣傳主體,傳播自身先進事跡。記者也是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記者除了對典型人物進行新聞報道外,還可以通過參加報告團等形式,對典型人物的事跡進行宣講。導演、作家等也是典型人物宣傳報道的主體。通過對典型人物的事跡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創作出電影、小說等藝術作品來感染受眾,引領受眾。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從傳統媒體延伸至新媒體、宣講報告團、文學作品、影視電影等多種宣傳方式??偨Y分析相關報道的成果、經驗及規律,對重慶乃至全國媒體做好鄉村振興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清河,林燕.典型人物報道的歷史遷延與發展邏輯[J].當代傳播,2011(4):104-107.
[2] 孫瑋.典型報道的社會功能[J].新聞大學,1997(1):11-13.
[3] 嚴宏偉.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的“最美”樣本[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0):85-87.
[4] 嚴勵.典型報道與受眾心理[J].新聞愛好者,2005(5):27.
[5] 楊帆.新形勢下典型人物報道社會功能弱化現象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6] 王鳳敏.典型人物報道的價值認同困境[J].青年記者,2021(2):111-112.
[7] 劉穎超.新媒體環境中典型報道存在的問題及突圍[J].青年記者,2017(21):61-62.
[8] 陳響園,滕小娟,張路.新媒體背景下英雄形象的異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1):93-98.
[9] 麥尚文.中國典型人物報道創新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5.
[10] 朱清河,林燕.敘事學視野下典型人物報道的危機與出路[J].新聞記者,2011(10):37-40.
[11] 趙兵.如何做到典型人物報道的真實可信[J].試聽縱橫,2010(3):37-38.
[12] 李良榮.典型報道中若干問題的探索(上)[J].新疆新聞界,1987(2):12-13.
[13] 劉偉娜,崔磊.互聯網時代典型報道的媒介策略[J].青年記者,2015(11):27-28.
[14] 麥尚文,李慧敏.重塑“典范”:典型人物報道的轉型與創新[J].新聞戰線,2021(6):73-76.
[15] 倪思潔.典型人物報道的價值導向研究:以《人民日報》“身邊的感動”專欄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鄒密,高級編輯,重慶日報農業農村部主任,研究方向:涉農信息傳遞。 顏安,高級記者,重慶日報農業農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三農”新聞采編。 蘇暢,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媒介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