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xué)梅
【摘要】阿英先生所搜集的說唱文獻,計有彈詞、戲曲和寶卷等三大類。彈詞量多質(zhì)精,其中尤以《珍珠塔》《馬如飛開篇》及大量繡像本最富特色。戲曲抄本數(shù)量略少,但有不少來自宮廷,為探討清宮演劇補充了有用信息。寶卷數(shù)量雖少,但也不乏稀見版本。阿英先生的藏書是有待進一步發(fā)掘的富礦,或?qū)橄嚓P(guān)領(lǐng)域的學(xué)術(shù)研究走向深入提供有力支撐。
【關(guān)鍵詞】阿英;說唱文獻;彈詞;寶卷
【中圖分類號】J809?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9-007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9.026
基金項目:蕪湖市第四批宣傳文化領(lǐng)域優(yōu)秀人才工程項目。
作為現(xiàn)代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藏書家之一的阿英,他搜集民間說唱文獻之勤之廣,素為學(xué)界所推崇。筆者近年因工作之便利,于卷帙浩繁的阿英藏書之中,爬梳出部分說唱文獻的抄本,試以此為話題就教于方家。阿英先生所藏之說唱文獻,計有彈詞、戲曲和寶卷等三大類,現(xiàn)分而述之。
一、彈詞抄本:量大面廣
阿英先生的學(xué)術(shù)成就,首推小說,其次彈詞,再次戲曲。盡管“阿英于晚晴小說研究用力最勤,歷來也最受人推重”,①但是,他的《彈詞小說評考》以及《女彈詞小史》在相關(guān)領(lǐng)域均具開拓之功。正因如此,也就不難理解阿英所藏說唱文獻中為何以彈詞最多了。即便依據(jù)目前學(xué)界最新最全的《中國彈詞書目知見綜錄》②來比照,仍有多種未錄抄本,譬如《元宵會》 《花眉旦》 《新編時調(diào)小梁山全傳》等等,難以盡述。
阿英先生所收藏的彈詞文獻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珍珠塔》和“馬如飛開篇”。作為彈詞史上的名作,《珍珠塔》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大眾的廣泛歡迎,民間素有“唱不塌的《珍珠塔》”之美譽。而在《珍珠塔》的傳播史上,活躍于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的蘇州藝人馬如飛可謂居功至偉。他所獨創(chuàng)的“馬調(diào)”,為當(dāng)時評彈藝術(shù)中傳播最廣的一個流派。
《珍珠塔》版本眾多,據(jù)阿英《小說二談》所載,他曾搜集到十多種。③對照書中所列各種版本,阿英現(xiàn)有藏書中的《孝義珍珠塔》以及《繪圖馬如飛彈唱珍珠塔全傳底本》則未被提及,第一本書也未見錄于《中國彈詞書目知見綜錄》,可見他們的文獻學(xué)價值尚有待進一步發(fā)掘。
《孝義珍珠塔》,扉頁橫題“正本堂”,下方起首為“咸豐壬子仲秋月”,居中為“孝義珍珠塔”,最后落款為“黟邑胡鑫抄錄”。抄本,寬14cm,高23cm。頁10行,行20字。敘云:
此書古今奇?zhèn)鳎填H多。世傳以來,彈唱久矣。內(nèi)中關(guān)節(jié)情詞補綴,卻又不及抄本。此系名士校閱,改削平仄,并無茍且淫詞,傳的忠孝節(jié)義。雖曰小說,而文典足可動觀,足可勸世態(tài)炎涼之輩,又可消書窗繡閣之閑。
敘后便是全書目錄,總計26回,且出目名稱均為四字,顯得頗為齊整。該抄本所依據(jù)的底本,當(dāng)為咸豐年間(1852年)正本堂的刊行本,是時馬如飛對《珍珠塔》的再加工應(yīng)該尚未名滿天下。
《繪圖馬如飛彈唱珍珠塔全傳底本》,扉頁題“隴西伯子署”,花欄。次頁題“光緒十九年上海書局石印”。至目錄頁,又將書名改為《繪圖孝義真跡珠塔緣》,且只有24回,比《孝義珍珠塔》還要少兩回,看來內(nèi)容上其實有壓縮。至于扉頁所云“全傳底本”,更像是書賈的營銷手段。出目名稱似嫌隨意,多則12字,少則4字,遠不及《孝義珍珠塔》那樣整齊。目錄之后、正文之前計有十六頁插圖(人物10幅,故事場景6幅)以及兩頁《新增馬如飛時調(diào)開篇》,似為其他版本所不多見。該本之獨特性除了插圖精細、與曲詞相映成趣之外,規(guī)格也較小,寬8.8cm,高15cm,頁16行,行32字,屬典型的巾箱本,便于購書者隨身攜帶,這也足見當(dāng)時《珠塔緣》受歡迎的程度,同時也受惠于晚清發(fā)達的石印技術(shù)。上述兩種彈詞,為我們探究《珍珠塔》的版本流變提供了不少信息。
馬如飛對于彈詞發(fā)展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創(chuàng)作了大量開篇。光緒十二年(1886)即已有酣春樓主校刊的《馬如飛先生南詞小引》行世。但在阿英先生看來,已經(jīng)印行的各類“馬如飛開篇”,雖有不少偽作,但總體看來“文詞雅馴,剪裁恰當(dāng),于很少幾句的唱詞中,能把一個人物或一件事,說的很生動,使聽眾獲得較深刻印象?!?④在寫于1957年8月的校后記中,阿英先生說:“馬如飛《珍珠塔》,我已找到全部開篇,凡四十二目,內(nèi)容系按全書故事,順序彈唱。” ⑤蕪湖市圖書館現(xiàn)藏《馬如飛先生南詞二卷》(二冊)以及《馬如飛南詞開篇二卷》(二冊),均為清代刻本,且實際內(nèi)容均為《南詞小引》。另有《馬如飛開篇》抄本,三冊,寬17cm,高26cm。頁10行,行25字,為方格稿紙謄錄,豎排。抄錄人物及時間均不詳,僅在封面左上角題“馬如飛開篇”,并分冊標(biāo)注。內(nèi)容涉及《珍珠塔》《南樓記》《蝴蝶夢》《西廂》《琵琶記》《荊釵記》《長生殿》等眾多劇目。
將《馬如飛開篇》與《馬如飛先生南詞小引初集》⑥相對照,首先是編排體例不同,《開篇》多按劇目編排,《南詞小引》則以人物為線。其次是篇幅差別較大,《開篇》的容量遠大于《南詞小引》,譬如第一冊的《珍珠塔》《南樓記》,就完全不見于后者,由此推斷《南詞小引》當(dāng)為《開篇》的精選本,同時也印證了前面所引阿英先生已經(jīng)找到《珍珠塔》全部開篇的說法。雖然《開篇》中的文字錯訛比比皆是,但它或許更接近當(dāng)年馬如飛演出之實況。無怪乎阿英先生曾經(jīng)感慨說,“《南詞小引》出而如飛真本絕” ⑦,僅憑現(xiàn)有的《南詞小引》,似乎還不足以揭橥馬如飛在彈詞開篇上的貢獻,而《馬如飛開篇》則彌補了既有文獻的不足,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這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阿英先生收藏的彈詞刻本中還有不少帶繡像的,譬如《繡像珍珠鳳》《增廣繪像百鳥圖全傳》《繡像萬花樓全集》《繪像繡香囊全傳》《增廣繪像蜃樓傳》《新刻繡像雙魚珮》等等,其中繡像精美者不在少數(shù),但也有不少實屬書賈營銷手段而已。囿于篇幅,不再枚舉。
二、戲曲抄本:量少質(zhì)精
1941年,鄭振鐸先生在為阿英《晚清戲曲錄》所作序言中感慨說,晚清民初易代之際,“我漢族之光復(fù)運動,萬籟齊鳴,億民效力,而戲曲家于其間亦盡力甚多……皆慷慨激昂,血淚交流,為民族文學(xué)之偉著,亦政治劇曲之豐碑?!?⑧正是受這種時代精神之鼓舞,《晚清戲曲錄》中收錄了不少反映晚清政治社會的劇目,涵蓋了傳奇、雜劇、地方戲以及話劇等四大類型,其中有極少數(shù)如《皖江雪》等,仍可見于阿英藏書。
但阿英先生所藏戲曲文獻,仍以來自清宮者最為珍貴。譬如尚小云所贈《錯中錯》抄本,當(dāng)為阿英先生所藏說唱文獻中品相最精最美者。該本總計三十六出,分為兩函三十八冊,題瀛海勉癡子偶編。有論者考證它所依據(jù)的底本實為道光乙丑(1829年)懷清堂刊本,而且是目前所知“文人用二黃代替南北曲作傳奇的較早的一個” ⑨,因此其學(xué)術(shù)價值不容忽視。從尚小云先生寫給阿英的信件中可知,“近由故宮老太監(jiān)手中得來《錯中錯》秘本共卅六出,系故宮抄本,頗足珍貴。想先生博學(xué)多能,社會人士所欽佩者,云特贈先生以作參考并留紀念”。⑩該信落款為1950年5月4日。一個多月以后,阿英先生想必已經(jīng)瀏覽過該抄本,他在文章中評價它“蓋寫離亂中才子佳人遇合之另一種戲劇形式,仿《十錯認》等而有作者。惜故事過于繁復(fù),文筆亦乏可稱之處……然為內(nèi)府精抄之冊,殊不易見”。?阿英所處的時代,學(xué)界對于清代宮廷演劇之了解,當(dāng)然不及今日之詳細。而近年隨著大量文獻的整理出版,學(xué)界對清宮演劇的研究也日益走向深入,但《錯中錯》抄本的文獻學(xué)價值仍然不可忽視。
除了受贈于尚小云先生的抄本,阿英先生還收購了一些清宮內(nèi)府抄本,計有安殿本和存庫本兩種類型,他們其實都服務(wù)于清代帝后看戲之需要。據(jù)《升平署月令承應(yīng)戲》所載,“此項劇本,咸裝訂成冊。冊衣黃色者,粘有紅簽,題寫劇目,稱安殿本,蓋供演唱時呈覽者。白色者,稱存庫本。冊內(nèi)抄錄字體頗工,詞句譜板,均標(biāo)朱色圈點(曲譜)。分無譜板,及有譜板二式”。?阿英先生所藏上述抄本,計有《雙釘記》《金山寺》《二進宮》《雁門關(guān)》等十五六種,且規(guī)格均為寬19cm、高26cm,而從書中所夾收據(jù)可以確切得知他們均購于中國書店,故尤顯難得。上述宮廷抄本的存在,無疑大幅提升了阿英先生所藏戲曲抄本的檔次,且為今日清宮演劇之研究走向深入也提供了不少可以佐證的資料。
阿英先生所藏戲曲文獻中,不乏《繡像風(fēng)箏誤》《繡像義妖傳》《長生殿傳奇》《尤侗雜劇》等常見類型,但這些刻本的版本較早、品相尚好,對相關(guān)話題的研究當(dāng)也不無補益。讓人略感遺憾的是,阿英先生曾依據(jù)自己的藏書,挑選其中的精品而編成《清末石印精圖小說戲曲目》?,當(dāng)中錄有多種精美的插圖本戲曲刻本,而這些在現(xiàn)有阿英藏書中似乎都難覓蹤影,畢竟時事多艱,那些刻本早已不知道流落何方了。正如阿英先生自己在《晚晴戲曲小說目·敘記》中所感慨的,“所痛心的,戰(zhàn)前數(shù)十年藏書,以交通困難,戰(zhàn)初無法運往延安,終為日寇、蔣匪劫毀,部分原稿亦因以散佚”。?
三、寶卷抄本:量寡類雜
雖然阿英先生對寶卷研究不大在意,然而,清朝及現(xiàn)代的江浙吳方言區(qū),寶卷及宣卷甚是流行。阿英先生曾長期在上海活動,又對民間說唱文獻格外留意,也正因如此,他還收藏了一些寶卷。有些是講述神道故事的,譬如《純陽寶卷》《和合寶卷》《十王寶卷》;有些是講述婦女修行故事的,譬如《趙氏賢孝寶卷》《白衣妙音寶卷》《紅羅寶卷》等等;有些則主要用于祝禱儀式,譬如《灶皇寶卷》《家堂卷》等等。還有一些似乎不大適合歸于上述任何類型的,譬如《黃糠寶卷》。
緣于晚清以降《珍珠塔》的廣泛影響,它不僅展演于彈詞、戲曲之中,也可在寶卷之中尋得蹤跡。阿英先生所藏《珠塔寶卷》,封面題“己亥年錄? ?千乘月記? ?珠塔寶卷”,抄本,寬19cm,高24cm。頁12行,行23字。扉頁云:
珠塔寶卷? ? 慶壽開場
海屋添籌無算爵,瑤池會集大羅仙。
仙本是凡人做神,(上)只恐凡人心不堅。
吾乃王母洞前灑掃庭除的仙童是也,今日乃蟠桃大會之期。命我灑掃仙府,侍候眾仙降臨。道言未了,你看祥云冉冉,想是眾仙來了。
接下來,便是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等八仙依次出場拜壽、獻禮,再退場。最后再頌“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句樂調(diào))”,并唱“寶卷初展開,香風(fēng)滿大千。因果須細聽,福利廣無邊”,至此才算開場完畢,再后面才正式開講《珍珠塔》本事。從上述開篇看,《珠塔寶卷》遵循的似為民間宣卷活動的常例,它與馬如飛等人演唱的彈詞也大異其趣。
總體看來,阿英先生所收藏的寶卷數(shù)量不多,主題也基本不超過中國寶卷常見的那幾種類型。譬如其中的《逆女寶卷》,末頁落款為“大清光緒二十年芙蓉月梁溪戴義發(fā)自記抄錄”,故事說的是公公與兒媳發(fā)生了家庭矛盾,公公一氣之下跑到三個女兒家去散心,本想尋找心理安慰,結(jié)果都遭到冷遇。公公心灰意冷地回到家,讓兒子對外謊稱自己去世,并讓女兒們前來奔喪。誰知女兒們來了之后不僅不傷心,甚至還想順手牽羊拿點東西。全卷中間還穿插了三個小故事,但也都圍繞著勸善教化的主題。故事本身沒啥新意,主題更是老調(diào)重彈,但其中記錄了不少方言俚語及民風(fēng)民情,語言俏皮幽默,倒也不失其趣。
阿英先生所藏寶卷基本來自吳地,將他們與《中國寶卷總目》 ?以及近年出版的大型寶卷集成譬如《民間寶卷》 ?《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 ?等等進行比照,雖然確實存在一些名同實異或者名異實同的情形,但依然有少數(shù)寶卷并不見錄于上述著作,也無怪乎有學(xué)者感慨:由于新發(fā)現(xiàn)的寶卷會時不時地冒出來,以致現(xiàn)在要想編一本類似于《中國寶卷總目提要》的書,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四、結(jié)語
檢視阿英先生所藏說唱文獻,彈詞最多,寶卷最少,這與20世紀上半葉江南一帶宣卷活動盛行的實際情形似乎不大相符,究其實,或許與阿英先生的文學(xué)主張息息相關(guān)。
正如研究者所云,阿英先生“較早地運用馬列主義階級斗爭學(xué)說,從革命功利主義的立場闡釋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的性質(zhì)、目的、綱領(lǐng)、任務(wù),并對大量作家、作品進行了立足于現(xiàn)實意義的評論”。?寶卷因為與民間信仰及習(xí)俗密切相關(guān),其“斗爭性”當(dāng)然遠低于阿英先生的期待。而彈詞因為屬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shù)品種,恰好與阿英“堅定的人民大眾立場、深厚的無產(chǎn)階級感情”?相吻合,故受到前所未有之重視。
時至今日,人們早已把彈詞、寶卷等而視之,他們被統(tǒng)統(tǒng)劃歸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大框架下予以傳承、保護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這些年彈詞、寶卷方面的大型文獻集成出版了不少,但總有遺珠之憾。而阿英先生所藏上述文獻,或可為資料搜集及學(xué)術(shù)研究大大助力。
注釋:
①吳家榮:《阿英傳論(修訂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頁。
②盛志梅:《中國彈詞書目知見綜錄》,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22年版。
③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250頁。
④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頁。
⑤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頁。
⑥蘇州戲曲博物館編:《馬如飛先生南詞小引初集》,古吳軒出版社2017年版。
⑦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頁。
⑧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頁。
⑨嚴敦易:《元明清戲曲論集》,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第220頁。
⑩錢榮毅編:《阿英與友朋書信輯錄》,作家出版社2022年版,第258頁。
?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8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頁。
?學(xué)苑出版社編:《升平署月令承應(yīng)戲》,《民國京昆史料叢書》(第四輯),學(xué)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頁。
?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35-747頁。
?阿英著,柯靈主編:《阿英全集》(第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頁。
?車錫倫編著:《中國寶卷總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纂:《民間寶卷》,黃山書社2005年版。
?車錫倫主編:《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商務(wù)印書館2014年版。
?陳泳超:《“中國寶卷總目提要”之編撰思路與地方性實踐——以常熟寶卷為例》,《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
?吳家榮:《阿英傳論(修訂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頁。
?吳家榮:《阿英傳論(修訂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