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元敏

自2009年寧南縣實施每年在荒山荒坡栽種核桃200萬株、100萬株杉木和華山松的林業“三百萬工程”以來,全縣一直在大力發展核桃種植,截止2021年,全縣累計栽植核桃92.46萬畝,年產核桃39583噸,實現綜合產值26697萬元,核桃產業已經成為寧南縣二半山區林農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筆者一直在寧南縣從事林業產業發展工作,比較了解寧南縣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就當地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對策及建議。
生態環境條件優越。寧南縣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南部,位于東經102°27′09″~102°55′09″,北緯26°50′12″~27°18′34″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年平均氣溫19.8℃,年降水量1126.7毫米,年日照時間2927.3小時,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其中海拔1300-2400米之間山區是核桃的自然分布區域,氣候十分適宜核桃的生長。該區域的土地除了小部分緩坡地帶適宜耕種農作物外,大部分都是荒山荒坡和林地,正好為核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土地空間。
種質資源豐富。據核桃資源普查統計,寧南縣有直徑25厘米以上的原生核桃65.5萬株,其中32萬株核桃正處于盛果期,種質資源極為豐富,有不少品質較好農家品種。寧南縣從2009年開始本地核桃優良單株篩選、品種認定工作和外地良種引種工作,目前已選育出1個省級審定良種-白鶴灘米核桃,適宜在縣內海拔1600-2100米的區域栽培;1個省級認定良種‘白鶴灘狀元黃’泡核桃,適宜在縣內海拔1700-2200米的區域栽培;引種成功1個國家級審定良種-鹽源早,適宜在縣內海拔1300-2000米的區域栽培。
成片種植面積已初具規模。寧南縣現有核桃種植面積92.46萬畝,其中零星栽植面積40.12萬畝;成片栽植面積52.34萬畝,其中單片面積在千畝以上的核桃種植面積就有46.8萬畝,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的區域,該區域生態環境條件優越,道路交通方便,具有規模化發展核桃產業的潛力。
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條件差。核桃產業發展周期長,風險大,見效慢,投資大,投產前幾年基本無收入。種植區域內的農戶主要靠出售糧食和外出務工賺取收入,經濟比較困難,很難把有限的資金投入核桃產業發展。目前全縣的核桃產業發展投入主要靠國家、省、州財政項目資金補助和農民投工投勞,與現有的核桃栽植面積相比,項目資金嚴重不足。該區域缺乏蓄水池、排水溝等灌溉基礎設施,無法進行人工灌溉,導致核桃栽植只能靠天吃飯,而且大部分產區都沒有林間生產便道,導致樹體撫育管理和果實采摘運輸困難,薄弱的基礎設施條件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
品種混雜,良種化程度低。寧南縣核桃良種的篩選和引種工作起步較晚,在核桃產業發展前期只有鹽源早和白鶴灘米核桃2個可以推廣的良種,加上采穗圃面積配置過少,導致良種接穗供應不足,種植戶只能自行采集周邊品質相對較好的本地泡核桃接穗進行品種改良,致使產區核桃品種混雜。 截止2021年底,全縣累計嫁接改良核桃62.2萬畝,其中使用良種接穗嫁接的面積有31萬畝左右,占全縣核桃種植面積的33.5%左右,良種化程度還比較低。
勞動力短缺,栽培管理粗放。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增多,且多為年輕強壯勞動力,在家的多為中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勞動能力有限,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難以嚴格執行核桃的規范化栽培管理和標準化生產,普遍存在重栽輕管的現象。種植戶在核桃嫁接改良成活后就放任生長,很少采取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灌溉施肥田間管理技術,導致部分核桃的干果品質差、單位面積產量低,經濟效益差。
加工業發展滯后,產品附加值低。寧南縣目前有2個核桃加工企業,能進行去皮、清洗、烘干、榨油、取仁等初級加工,加工規模不大,大部分核桃還是以青皮核桃、濕核桃、核桃干果等原材料形式向外銷售。由于產品過于單一、附加值又低,銷售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近年已經出現銷售困難的現象。如何通過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業增值已成為核桃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推廣林下復合經營模式,以短養長。在森林可持續經營發展戰略指導下,全力推進林業管理改革,創新森林經營模式,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可持續經營模式,即林茶、林藥、林菜、林果、林禽相結合林下復合經營模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增加農戶在核桃投產前的經濟收入,以短養長。
增加融資渠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合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的項目資金,作為核桃產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啟動資金,通過招商引資引導企業、個體、專合組織等方面的社會資金投入產區基礎建設,動員產區農戶采用投勞折資方式參與建設,逐漸完善產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核桃規?;l展打好基礎。
加快良種化進程,積極推廣本土良種。根據寧南縣實際情況,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區域主要發展鹽源早核桃,充分發揮該品種果實早熟的特性,打造早市鮮食核桃基地;在海拔1500-2200米的區域通過高枝換接發展本土良種-白鶴灘米核桃和狀元黃核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規?;挤N核桃基地,提高寧南核桃的市場競爭力。
建立核桃栽培示范園,推行栽培管理標準化。建立核桃栽培示范園,落實核桃高接換優、修枝整形、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病蟲害、間種套種、成熟采收、堅果商品化處理等生產經營管理措施,打造一個豐產、優質、高效、經濟效益良好的核桃生產示范基地,總結一套核桃標準化種植技術,以樣板示范帶動種植戶標準化栽培管理核桃,生產出外觀、內在品質一致的優質核桃,為核桃的加工和銷售打好基礎。
培育核桃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核桃深精深加工。整合現有加工企業,培育一家核桃初加工龍頭企業,引進先進的加工工藝,提升加工能力,保證縣內核桃能以較低的成本完成去皮、清洗、分級等初加工環節。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品研發合作關系,結合白鶴灘米核桃和‘白鶴灘狀元黃’泡核桃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高、易取仁的特點,先研發一批核桃油、核桃仁、炒核桃、核桃粉、核桃乳飲料等核桃食品,再開發一批以核桃青皮、殼、分心木、雄花序等副產物為原材料的特色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加強組織化管理,走規?;l展模式。在自愿互助的前提條件下,鼓勵農戶以入股或租賃的形式將土地流轉給有投資經營能力的種植大戶或企業,由種植大戶或者企業進行投資和經營管理,實現核桃種植的規?;?。同時推行“企業+基地+專合組織+家庭林場”聯市場的規?;l展模式,把分散的核桃種植戶、龍頭企業和市場連接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推動寧南縣核桃產業朝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