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魁 _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勞動周是勞動課程的主要實施途徑之一,根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中小學每年要開設勞動周,連續勞動5天時間。勞動周教學時長較為充分,勞動形式豐富,在籌劃設計并實施時,可以基于勞動周開展單元教學。下面,以“豐收節勞動周——花生的摘收與處理”為例闡述如何開展勞動周。
勞動周的教學時長較為充分,學生專注度較高,可以規劃連續性勞動內容,從單元的角度出發規劃階段性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規劃圍繞花生的摘收與處理開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真實場景中的農業生產勞動,讓學生開展勞動實踐,體驗出力流汗、獲得勞動果實的過程,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現代的中學生對花生及加工后的食品并不陌生,尤其是對花生糖、花生醬等很熟悉,但對于花生是怎樣摘收和處理的卻不太了解。學生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對整個勞動周感興趣,對于勞動成果也非常渴望。本單元教學內容共分為五個勞動階段,前三個階段間是承接關系,后兩個階段是并列關系。

單元課時的規劃與分配
基于勞動周的單元教學目標要落實育人價值。整個勞動周要統籌規劃,分階段完成,每個階段有各自的學習目標,但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托,共同完成勞動周的學習目標。
例如,第一課時目標:能正確、規范、安全地使用釘耙、鏟子、鐵鍬等工具摘收花生,體驗勞動出力、出汗過程,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可以發現,其中既有勞動技能方面的目標,也有勞動育人價值方面的目標,而目標的確定要結合實際勞動,并能落到實處。
本單元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較為清晰,勞動內容非常明確,可據此安排好各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活動項目。在活動內容上緊扣單元學習主題并體現勞動周的特點,在活動安排實施上具備較高可行性,盡量具備挑戰性和階梯性。

單元整體教學過程設計
本單元的學習效果評價要貫穿在勞動過程中,既有過程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既有勞動能力、勞動成果的評價,又有勞動習慣、品質、精神的評價。這些評價指標中,有的是外顯的,能夠直接評價,有的則是內在的,需要觀察、體會。
以下是某一教學主題的評價表:
環節一,引入新課。
教師引領學生走進勞動實踐基地(花生田地),展示花生植物,分析花生特點。學生走進實踐基地,觀察、分析、討論、總結、思考。最后,教師歸納總結。花生采摘要求:花生果實埋在地下,需要使用工具摘收;花生果實和枝葉連在一起,要去除枝葉。開展勞動實踐要求:安全、規范操作,積極勞動,團結協作,珍惜勞動成果。
設計意圖:在真實的勞動場景中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開展真實勞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建構新知。
第一,學習摘收花生。
首先,分析釘耙、鐵鍬的結構組成,展示使用方法。教師演示:雙手握緊釘耙,對準花生根部土地用力向下扎入土中,然后向上撬動,使花生根部土質松軟。也可使用小鐵鏟或鐵鍬,將小鐵鏟或鐵鍬尖端離開花生根部10cm左右,斜向下插入花生根部土壤中,向下撬動手柄或鐵鍬把,轉換入土部位并反復操作,松動花生根部土壤。注意事項:使用釘耙時一定要對準花生根部土壤,不要使用蠻力。
其次,拔出花生。教師演示:雙手抓緊花生的莖葉部分,先左右晃動,然后用力向上拔出花生。如果很難拔出,不要使用蠻力,否則花生會留在土壤里,要再次使用釘耙或鐵鍬松土,然后再拔出花生。
第二,學習去枝葉。
首先,初步去除花生附土。教師演示:花生被拔出土壤后,先用力抖動,去除一部分附土。注意事項:初拔出的花生上有較濕的附土,不易去除干凈,需要清洗、晾曬。
其次,去除花生枝葉。去除花生枝葉時,一手抓緊花生枝葉部分,一手抓住花生,用力向下拉扯即可把花生采摘下來,放入專用的收納容器中。
學生觀察、分析、理解、模仿。
第三,學習安全操作要求。教師再次強調安全操作要求。
設計意圖:教師一步步講解演示,再請學生操作,不斷指導、鼓勵,讓學生樹立規范、安全操作的意識,養成正確對待勞動的意識,提高勞動能力。
環節三,勞動實踐。
第一,組織摘收花生的勞動實踐。教師與學生一起開展摘收花生的勞動實踐,關注、指導學生安全使用工具操作。
第二,組織去枝葉的勞動實踐。教師和學生共同開展去除花生枝葉的勞動實踐,組織學生將去除枝葉后的花生果存放在相關容器或場地中。
學生開展勞動過程中,教師巡視整個勞動場域,提供安全操作指導。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重要階段是體驗農業生產勞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出力出汗的勞動實踐中培養勞動能力,形成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
環節四,交流展示。
組織學生展示勞動成果。教師組織學生將摘收、去枝葉后的花生果盛放好,并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分享勞動經驗,交流勞動收獲。
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反思、評價。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勞動總結、反思,評價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
設計意圖:將勞動成果與同學分享,交流收獲,總結勞動感悟,提升勞動品質,養成勞動習慣。
環節五,課堂小結。
花生摘收勞動實踐:工具使用方法與勞動實踐。
花生去枝葉勞動實踐:手工勞動實踐。
勞動實踐總結:勞動收獲、感悟。
環節六,拓展。
現代農業收割作業時往往使用機械設備,在做好安全準備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部分參與使用機械設備摘收花生的勞動實踐。
教學設計的階段連貫、主線明確。本單元教學設計的五個勞動階段連貫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勞動主線,是真實的勞動場景。學生在學習與勞動過程中,能夠經歷完整勞動環節,形成清晰的勞動思路,養成良好的勞動規劃習慣。
教學內容豐富,勞動成果多樣。本單元教學中每個勞動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勞動方式都非常豐富,既有工具、設備的使用方法教學,又有手工勞動的指導,既有個人勞動,又有分工協作。同時,勞動成果有花生果、花生油、花生糖等,這些成果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通過自己的付出獲得成果,提高了勞動的興趣,有助于感悟勞動價值,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評價及時、全面。本單元教學設計的評價始終貫穿在勞動過程中,既有過程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既有勞動能力、勞動成果的評價,又有勞動習慣、品質、精神的評價。評價指標中,有的是外顯的,能夠直接評價,有的則是內在的,需要觀察、體會,且制定的評價表要求詳細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