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解讀一般有三種視角,即作者主體、讀者主體、文本主體。以文本主體這一視角關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章用平實樸素的文字刻畫一個面對生活的艱難仍勉力而為的父親形象,將生活偶然的瞬間定格為人生的永恒,揭示人的心靈成長的秘密,展現文化意義上父親角色的代際更替。
關鍵詞:文本主體;《背影》;主題
對文本的解讀一般有三種視角,即作者主體、讀者主體、文本主體。作者主體視角下的文本解讀以大量引入作者的資料為特征,通過把握作家的經歷、時代背景、作品的創作動機以及社會影響等進而明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作本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人論世。而讀者主體視角則強調讀者對作品的創造性解讀,閱讀欣賞成為讀者在作品“引導下的創造”,就如同“閱讀《紅樓夢》,如魯迅所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便是此意。文本主體視角則專注于文本本身,對文本解讀時,力求立足文本內部,一切從文本出發,一切以文本為依據,一切觀點從文本中提煉。本文便嘗試從文本主體視角來探究朱自清先生的經典之作《背影》的主題,嘗試回答“《背影》一文何以成為經典?”
一、一個什么樣的父親
“背影”是父親的背影,寫背影就是寫父親,背影不過是寫父親的一個切入點而已。可是,那么多鑒賞文章卻很少談到作者筆下父親的形象,很少對文中的父親做出評價,人們多把關注點放在了對父子關系的解讀上,這是不應有的疏忽。筆者擬結合具體的詞句來分析文中的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一個有作為的父親?!薄八倌瓿鐾庵\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睒O簡潔的一句話,對父親的評價卻極高:少年出外,說明父親很早就闖蕩社會;獨立支持,說明父親完全靠自己打拼;做了許多大事,雖沒有明言什么大事,由此一句,我們盡可想象父親曾經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一個有擔當的父親?!薄澳悄甓欤婺杆懒耍赣H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去世的是父親的母親,交卸的是父親的差事,可是當“我”——他的兒子為此而憂傷哭泣時,他卻強忍心痛,掩藏憂愁,反而安慰“我”:“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泵鎸彝サ淖児?,父親毅然挺起脊梁,這便是一個父親應有的擔當。文章接著寫道:父親變賣典質還了虧空,父親借錢辦了喪事。在家境最艱難的時刻,父親仍在勉力支撐,他是家的支柱。中年失業,沒了經濟來源,這是何等的打擊,可是父親依然到南京謀事,沒有頹廢、沒有猶疑、沒有沮喪,毅然決然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一切。這就是擔當,一個父親應有的品格。
“一個有母愛情懷的父親?!敝袊丝傉f嚴父慈母,這是傳統意義上對父母角色的不同定位,但是,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著母親情懷的父親形象,而且作者反復寫這一點:可以不必送“我”的理由是那樣充分,可終因不放心非得自己親自去;幫“我”照看行李;送“我”上車;給“我”揀定座位;因為小費忙著給腳夫講價錢卻給“我”做了紫毛大衣;囑咐“我”路上小心別著涼;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周到如此,體貼如此,事事親力親為,舐犢之情溢于言表,完全不顧及“我”已經是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一個成年人。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逼鋵嵨闹械母赣H又何嘗不是如此。
也正因父親對兒子的這樣一份情感,才有下文他堅持要為兒子去買橘子的行為。
二、一個什么樣的背影
文章中這樣描述父親的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上述樸素的語言敘寫片段為我們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背影呢?
一個沉重的背影。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是從穿著的角度描寫父親的背影,無論衣帽的質地還是衣帽的顏色都給人沉甸甸的感覺,讓人陡然生出英雄遲暮的感慨。
一個艱難的背影。蹣跚的腳步,小心翼翼地探身,盡管文章說“尚不大難”,但這只是相對爬月臺而言,而爬月臺時,兩手的攀,兩腳的縮,身體的微傾,更展現了父親的艱難。
一個努力的背影。父親攀爬月臺是艱難的,但也正是這艱難彰顯了父親的勉力而為,他的背影“顯出努力的樣子”。其實,父親所要攀爬的何止是現實的月臺,他不也在努力地攀爬生活的月臺嗎?即使不容易,也要不斷努力。
一個觸動“我”心弦的背影。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我們看到的父親的背影,是那個特定的情景中“我”眼中的。父親的艱難是“我”眼中的艱難,父親的努力是“我”眼中的努力,父親的不容易是“我”眼中的不容易。當父親面對兒子時,他是堅強的,他是家的支柱,他是子女的守護者,他要操持兒子的一切??僧斔硨鹤訒r,兒子卻從他的背影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體味到他的艱難,他的努力,他的不容易,就在這一瞬間,兒子對父親的情感發生了質變,他突然間理解了父親,理解了父親為自己所做的種種,完成了心靈的成長,角色的轉換,兒子成長為文化意義上的父親。有時候真的很奇怪,強大只能讓我們感到敬仰,而柔弱反而會讓我們憐惜,促我們成長。
三、父親的背影為什么令“我”最難忘
文章開篇便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逼鋵?,讀到此處我們都有一個疑問:父親的背影為什么令“我”最難忘懷呢?一般意義上的回答是“這個背影是父親努力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最能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边@樣講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學生只體會到這些還遠遠不夠,根本沒有看到背影于“我”的深遠影響。
只要關注文本就會發現,在看到父親買橘子的背影前后,“我”對父親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簌簌流淚”與“趕緊拭干淚”。前者是到徐州時“我”在父親面前的表現,根本沒有顧及父親的哀痛比“我”更甚,壓力比“我”更大,心情比“我”更糟,“我”只是一味宣泄自己的情緒,反而需要父親來安慰。但是,看到父親的背影后,“我”知道在他面前要表現出堅強了,知道自己的流淚會讓父親更加傷感,也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我”成長了。
“暗笑他的迂”與“趕緊去攙他”。前者是父親囑托茶房時“我”的心理活動,對父親的行為如此的反感,毫無體貼之意。后者是父親買橘子回來時“我”的行為,是兒子發自內心地對父親的愛與體貼。這都是背影帶給“我”的變化。
“爸爸,你走吧。”與“我望著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鼻罢撸倘豢梢岳斫鉃榕赂赣H忙,不想耽擱父親太多時間,可總讓人覺得父子之間有些隔膜,“我”好像在攆父親走。后者那種對父親的留戀之情、不舍之意溢于言表,特別是句中這個平常的“找”字,“我”的目光一直在追隨著父親,有那么一瞬間見不到,“我”便要在人群中尋找,一直到最后再也找不到了。此時“我”對父親的感情何其濃烈。
“暗笑他的迂”“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與“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前文“我”對父親是怎么看怎么不順眼,老覺得自己更高明,當然無法體諒父親的舐犢之情。而后文父親的背影觸動了“我”的心弦,“我”理解了父親,哪怕父親發脾氣,“我”也可以接受,可以理解了。這認知的根本改變就是背影所給予的,這樣的背影又怎么能夠忘懷呢?
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文章中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秉S厚江老師從作者主體的視角引用資料來闡明這是父親向我主動示弱和解的手段,這不無道理。但從文本視角出發,筆者倒覺得這是父親真實心情的流露,此時的父親已經放下父親的身份,坦然地在兒子面前展現出生命脆弱。作為兒子的朱自清是感受到這一點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從那次車站分別之后他就要逐漸扮演起父親的角色了,是背影讓作者意識到了這種文化意義上父子角色的轉換。
《背影》一文用平實樸素的文字刻畫了一個面對生活的艱難仍勉力而為的父親形象,將生活偶然的瞬間定格為人生的永恒,揭示了人心靈成長的秘密,展現了文化意義上父親角色的代際更替。任一點都具有普遍意義,都具有穿越時空的偉大力量,這樣的文章又怎能不被奉為經典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縣域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設計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2022YB1387】
作者簡介:崔玉東(1978— ),男,河南省夏邑縣郭店鎮第一初級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