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科學選擇與實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創新的新形勢下,教師應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進行多元化探究,以改變以往單一、僵化的課堂教學狀態,使初中語文課堂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教育價值;運用探究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單一、僵化會阻礙學生學習思維的提升,降低學生追求新知的熱情,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會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處于較低的狀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大語文”教學理念的推廣,語文課程教學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的運用有了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多元化語文教學形式中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教育價值
(一)有助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多元化探究本質上是對人本理念的有效踐行。初中階段的學生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其思維也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這就使其具有了個性化發展的內在需求。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探究,會使語文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有效地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回歸。
(二)有助于學生學習狀態的優化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目標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需要注意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態度及情感的培養。而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因此,教師通過對教學方法進行多元化探究,有效地創新了語文課堂的呈現形式,這不僅能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態度的改善和學習情感的優化,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有助于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所取得的效果。這一效果既包括學生學習知識的數量、深度,也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促使學生就對語文知識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在不斷實踐與體驗中獲得自身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探究
(一)創設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有效再現教學場景,而且能營造相應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入情入境,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圍繞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應注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實現學生生活經驗的調用。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綜合課程,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注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能結合現實生活對語文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關于春天景物圖片、視頻的展示,也可以帶領學生步入大自然,以此來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喚醒自身對春天的記憶與感悟,這樣學生在對這篇文章進行閱讀時,就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其次,教師應注重表演情境的創設,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化理解。表演情境是一種通過表演參與到文章學習過程中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進而與角色、作者進行有效的精神溝通,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程度的深化?!痘实鄣男卵b》作為一篇情節性較強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創設表演情境,使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故事演繹,讓觀看者通過生動的形式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參與表演的學生也能對文中人物的性格、神態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優化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開展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形式
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是“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互動式教學形式由此成為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受推崇的教學方法之一。據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堂組織結構的變化開展多元化的互動教學,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中,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積極優化課堂提問,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開展。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它不僅能優化課堂氛圍,也能對學生的思維給予有效的引導。因此,在進行互動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地進行課堂提問環節的設計,在有效的課堂提問中優化互動效果。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一文時,教師在學生進行文章自主閱讀時可以提出問題:“文章開頭處‘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與文章結尾處‘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說法是否矛盾?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思考,也可以與其他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和合作探究。在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不僅與教師進行閱讀感受的交流,同時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實現了良好的生生互動,使整個語文課堂通過互動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三)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生不僅能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吸收語文理論知識,同時也能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活動,以此實現外在知識向內在能力的轉化。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活動類型的教學方式很受教師與學生的歡迎。教師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組織多元化課堂教學活動,以此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拓展與優化。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增強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加了課外閱讀量,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進行結合,同時也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四)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輔助手段,通過教學課件、微課視頻以及教育終端設備等,有效地改善了以往“粉筆+黑板”的單一教學模式,使教學呈現出了多元化、信息化的趨勢。因此,需要教師積極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以科技的力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電子白板作為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電子終端產品,它不僅集合了黑板、投影儀等設備的教學功能,而且能使學生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實現自主生成性的學習。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電子白板,使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接觸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通過有效的電子互動,提升學習效果。
(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形式
教學評價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它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評價、導向的作用,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重要的激勵、激發作用。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地優化、開拓課堂教學評價形式,使學生在更加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中獲得學習的自信心,以此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優化。
綜上所述,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探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應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開展多元化的互動教學;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等,使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以此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劉素娟.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
[2]花愛琴.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解析[J].智力,2021(28).
作者簡介:鄭小麗(1995— ),女,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寧遠中學二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