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識博
摘? ?要:文化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歷史印記,在推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國家提倡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化發展如火如荼。G縣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文化大縣,卻沒有跟上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時代浪潮。為此,基于G縣固有的文化資源、潛力挖掘等現狀,結合新時期黨和國家對促進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部署、新要求,對G縣的文化資源和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對G縣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對策;G縣
中圖分類號:G11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066-03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盵1]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的歷史時代,黨中央對我國文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社會生產力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人文發展的不斷融合,也為當地的地域文化繁榮提供了有力的經濟基礎和輿論基礎。同時,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入,加之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得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加劇,頻率逐漸密集,使得人類社會發展呈現新的歷史形態,推動了區域文化的不斷繁榮。從這個方面看,地域顯示出了新時代文化的生動、新穎和充滿生機。
新時代區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往往不同于傳統文化的變更狀態[2]。文化的發展大多取決于地區的歷史底蘊和人文底色,在這個層面上,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方面因素對文化的影響就變得不是那么顯著,因為文化是由人創造的,也是由人發展和帶動的。所以,由于人口在大范圍的流動和交流,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不同空間和時間進行了深度的互動以及頻繁的交流,進而推動了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對于一個城市和集群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產業集群可以形成有力的虹吸效應,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但是,處在發展轉型關鍵期的G縣,面對新時期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又如何實現自身歷史文化的跨越式發展,又怎樣將文化與產業、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社會相融合發展呢?面對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G縣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切實提高對當地文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視程度。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低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對于當前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蹦敲矗绾渭訌娢幕ㄔO,加快文化形成產業化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自文化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以來,國家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定以保護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弘揚,倡導中小學開展國學經典學習、積極引導全社會學習傳統文化等,通過這些措施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文化、倡導文化的濃厚氛圍,為下一步實現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在研究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獻和資料時,不難發現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比較突出。第一,社會中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持懷疑態度,存在“認為月亮總是外國圓”的情況。第二,文化的交流和互動沒有構建統一的溝通平臺。例如在現在許多大學校園里有著各種各樣的學習角,然而對傳統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卻沒有一個可溝通交流的平臺,這讓一些喜愛傳統文化的人缺乏交流的平臺。第三,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還不完善,對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要制定和完善傳統文化產業化的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斷促進我國的文化事業產業化發展。
基于上述情況,本文站在第三方研究的視角,對G縣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為和行動開展綜合研究,并結合G縣的產業發展現狀,深入地探討了G縣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促進G縣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二、G縣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G縣位于華北平原南端,處在三省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悠久,古人類自七八千年前就已經活動在這片土地上。G縣作為省一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便誕生于此;境內先后有尹喜、伍子胥、范蠡、張良、嵇康等歷史名人在此生活,并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璀璨的文化。但是,G縣對農業和工業的發展給予了較多的關注,使得對文化的挖掘和產業發展關注度不夠高,從而導致G縣的歷史文化保護措施缺失,文化遺址保護不善,傳統文化斷層現象嚴重,導致G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后勁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G縣即使是最基本的文化保護和文化發掘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嵇康墓遭到破壞,墓里面的物品存在被盜現象,墓室破壞嚴重;老子出生地天靜宮附近的九龍井等歷史古跡大都被掩藏在塵土里;唐宋時期的古碑早已經破敗不堪等等,類似的現象不勝枚舉。
三、G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不足之處
(一)地方政府在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缺乏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優惠政策
從產業發展規劃謀劃方面來看,G縣長期以來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關注度較高,對于能夠凸顯G縣特色和亮點的文化產業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在進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雖然文化發展做了謀劃和規劃,但是不夠深入細致;同時在財政投入方面,由于對于文化遺跡和古跡發掘方面投入力度不夠,使得文化遺跡保護得不夠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從優惠政策制定方面來看,該縣在文化產業的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該縣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進行招商引資,怎樣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上面,并沒有對引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企業給予政策優惠,導致該縣在進行文化產業建設時缺乏發展后勁。
(二)G縣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單一、水平層次低,帶動效應不明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只有形成產業鏈才可能形成規?;彤a業化的發展態勢[3],才能實現文化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力。G縣在文化產業方面沒有進行深度挖掘,導致文化產業發展形式單一,缺乏發展后勁和生機。同時,由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單一性,使得該縣的文化產業層次低,對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缺乏真正有效的帶動作用。G縣的文化產業發展與新時代的文化發展要求存在一些差距,加之挖掘力度不足、創新動力不強、文化含量缺乏等因素,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文化市場需求。
(三)G縣在文化資源挖掘方面程度低,文化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文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核心,對于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帶動作用。而G縣由于在文化資源挖掘方面力度不足,而且歷史古跡保護措施不到位,使得該縣在發展經濟和進行社會建設時,對于外來的企業依賴過重,容易造成市場的脆弱和缺乏抵抗力。G縣作為道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老子故里、嵇康遺跡、范蠡西施冢、尹喜公園等古跡和遺址,這對于一個城市和地區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資源。由于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度不高,使得文化產業發展比較乏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G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地方政府要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文化產業扶持政策
政策是穩定文化產業發展的后備軍,只有制定出好的政策才會實現文化市場的繁榮。為此,地方政府要切實發揮主動作用,認真制定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為文化產業化的發展保駕護航,同時要高屋建瓴,科學謀劃好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切實將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相融合,促進文化保護和資源發掘,推動文化產品復合式發展,以技術創新帶動文化創新,持續增強文化創新驅動力。同時要加大財政投入,不斷促進文化企業品牌化、規?;l展,要深度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消費者和企業對當地文化的牽引,擴大文化影響力和輻射范圍。
(二)地方政府要加大文化發展的工作力度,切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
文化作為全民參與的一種發展模式,隨著近年來文化消費的不斷發展,文化旅游逐漸成為熱門,為此,G縣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實際,充分發掘自身的文化資源和傳統手藝,依靠這種資源和手藝,大力發展文化市場,多角度、多方位打造屬于G縣自身的本土文化產業體系,健全文化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提高文化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也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斷推陳出新,繁榮文化市場,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文化層次。
(三)地方政府要大力挖掘文化資源,實現保護和發掘的雙推進,切實提高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作為一種資源,具有高附加值作用,只有大力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在實現保護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文化資源的內涵,切實增強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鏈,實現從單一模式的發展到復合式發展理念,從源頭一直到銷售終端,全方位挖掘文化資源和文化潛力,不斷將文化和經濟發展深度結合,充分開拓新的文化發展市場,統籌資源,實現地方文化的產業化和規?;?,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科學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和動力。同時,要積極構建從源頭到銷售終端的文化產業發展鏈條,讓文化從產出到發揮價值無縫銜接。
結語
文化要想實現產業化發展,就必須首先由政府層面制定相關政策,從政府政治政策的角度,制定一個長遠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一個穩定的文化產業發展機構,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長期穩定性。從經濟學的角度,打造文化產業孵化基地,解決文化轉換生產力的問題,助推經濟轉型發展。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才能夠打造有利于地方文化發展的優良環境。為此,G縣要通過采取一系列行政手段,在建立完善有關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重點對與文化有關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其他團體在項目支持、稅收優惠和資金扶持方面提供更大優勢,并以此為地區文化發展積累經驗和資本,不斷提高風險抵御的能力和應對水平。同時要積極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中心,讓文化服務經濟,讓經濟反哺文化,并將文化的精神內涵孕育到企業的產品當中,讓文化的價值更加凸顯。
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可以推動文化的進步。為此,G縣要以文化產業化發展作為突破口,加大對文化資源的發掘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文化發展規劃,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進一步做好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工作。同時要立足自身,放眼未來,不斷擴大G縣的文化傳播方式和渠道,切實講好自身故事,傳播好自身聲音,塑造好自身形象。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20-10-29.
[2]? ?張明明,張明月,亓淑賢.浙江東陽橫店:從“文化洼地”到“文化產業制高點” ——基于區域文化視角的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31).
[3]? ?曹茲可.徐州市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以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為例[J].旅游經濟,2020,(11).
Abstract: Culture, as the spiritual foundation and historical imprint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progres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promotion of cultural revival,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in full swing. As a cultural coun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outstanding talents, G County has not kept up with the trend of 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based on the inhere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exploration of G County, combined with the new deploym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G County are studied. Based on thi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 County's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local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G County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