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英 劉洪儒
摘? ?要:基于知識習得視角分析合資企業獨資化對績效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在知識密集型行業,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將導致績效劣化,跨國企業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將導致績效改善;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本土合作伙伴與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均不會導致績效劣化。改善制度環境,有助于使合資企業成為雙方真正的相互學習平臺,使雙方都因學習對方技術知識而實現己方技術知識升級。
關鍵詞:合資企業獨資化;績效劣化;制度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9?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109-03
一、研究背景
通過與本土企業組建合資企業是跨國企業進入我國市場的重要方式。隨著時間推移,在華合資企業獨資化現象屢見不鮮(李維安等,2003),但合資企業獨資化后的績效結果不一(王進猛等,2011),并可能影響我國利用外資與地方經濟發展(譚紅旭,2006)。
然而,以往多數研究都是基于跨國企業合作伙伴視角分析合資企業獨資化傾向(李維安等,2003),較少關注本土合作伙伴的角色,并忽略了跨國企業合作伙伴與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績效差異的深層原因。少數研究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探索了這種績效差異,認為具有對合資企業作出更大貢獻的事前激勵的合作伙伴實施獨資化后會帶來績效改善(Chang,2019)。本文基于知識習得視角分析了為何本土合作伙伴與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會產生不同績效結果。分析結果表明,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可能導致本土合作伙伴績效劣化,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績效改善;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兩者均未績效劣化。此外,在制度欠發達地區,本土合作伙伴更有可能績效劣化;制度環境的不斷完善有利于使合資企業成為雙方真正的相互學習平臺。
二、知識習得與合資企業獨資化后的績效
不失一般性,假定合資企業中的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本土合作伙伴的本土專有知識的習得率為0<Afi(t)<1,通過外部對本土知識的習得率為0<Afo(t)<1,二者都是時間的增函數。其中,f表示跨國企業合作伙伴,i表示從合資企業內部獲取知識,o表示從合資企業外部獲取知識。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失去向原本土合作伙伴學習的機會,但這并不妨礙其通過新的學習途徑和來源習得當地知識,至少可繼續以0<Afo(t)<1的習得率獲取本土專有知識,0<Afw(t)=Afo(t)<Afi(t)<1,低于合資企業情況下的習得率,其中,w表示獨資企業。
Afo(t)<Afi(t)的原因是,跨國企業選擇能夠更好地與己方技術知識實現互補的本土合作伙伴,從所選擇的本土合作伙伴那里獲得本土專有知識的交易成本較低。本土合作伙伴由于直接參與合資企業經營,雙方因合作而導致信息不對稱降低,因此,本土合作伙伴能夠比合資企業之外的其他潛在合作伙伴更充分地提供本土專有知識。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從外部獲取相同或相似知識來替代原本土合作伙伴所提供的本土專有知識時需要更高的交易成本,知識習得率必定低于與本土合作伙伴通過合資企業進行合作時的知識習得率。原因是,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之后,獲取原本土合作伙伴當地專有知識的機會自動消失,當地知識獲取渠道由原來的“雙渠道”變為“單渠道”,仍可從外部持續獲得當地專有知識,只是習得速度慢于合資企業情況下的習得速度。
從技術知識保有角度看,合資企業情況下,本土合作伙伴對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技術知識的習得率為0<Adi(t)<1,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己方知識的保有率為0<[1-Afi(t)]=Afip(t)<1,其中,d表示本土合作伙伴,p表示保有preserve。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本土合作伙伴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盜用己方技術知識的機會已不存在。假設跨國企業與本土合作伙伴共同經營合資企業T年后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其貢獻到合資企業的技術知識為Q(t),則,跨國企業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之后,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可能會在現有技術知識水平上,以更高的技術知識投入率ek(n)來進行生產經營,使得獨資化之后,企業技術知識水平變為Q(t)×Q(t)ek(n)。其中,K≥0。當時K=0,意味著跨國企業至少可以基于以往投入到合資企業的技術知識進行生產。因此,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已無須擔心合資企業狀態下的技術知識損失,技術知識投入將更為充分,這可能使企業績效比在合資企業情況下更好。
可以假設,在高新技術行業,本土合作伙伴對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知識習得率為0<Asdi(t)<1,可以認為Asdi(t)隨時間而增長。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對習得的技術知識的利用(效)率0<Usdw(t)<1必然低于合資企業狀態下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利用率Usfi(t),也低于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之后的利用率Usfw(t),w表示獨資企業。由于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之后,已不存在盜用己方資產的本土合作伙伴,從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來講,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在投入企業的技術知識的“量與質”都會下更足功夫。因此,0<Usdw(t)<Usfi(t)<Usfw(t)≤1。本土合作伙伴的當地專有知識具有眾多當地潛在替代提供者,跨國企業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不僅已部分習得本土合作伙伴的當地專有知識,而且可以繼續通過外部市場,從潛在的替代提供者那里獲取當地專有知識。在高新技術行業,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技術知識對合資企業的互補性更強,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更有可能改善企業績效。
在高新技術行業,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技術知識對于本土合作伙伴而言,獨特性更高,替代提供者更少,難以通過市場交易獲取。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隨著時間推移,同類企業技術不斷升級,從跨國企業合作伙伴那里習得的知識的有用性會不斷衰減0<Dsiw(t)≤1。因此,本土合作伙伴實施獨資化后,在合資企業狀態下習得的技術知識對獨資化之后的企業的貢獻將會下降,這將導致績效下降。
因此,從技術知識角度講,在高新技術行業,跨國企業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的績效會比合資企業狀態下有改善,而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之后績效會劣于合資企業未發生獨資化時的績效,除非能夠通過自主研發或從其他渠道獲得比原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投入合資企業更先進的技術。
在技術知識要求不高的勞動密集行業,可以認為,合資企業中的本土合作伙伴對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知識習得率為,Aldi(t),0<Asdi(t)<Aldi(t)≤1,即,本土合作伙伴對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知識習得率,高于在高新技術行業的知識習得率。原因在于,在高新技術行業,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投入合資企業的技術知識更先進,跨國企業合作伙伴通過各種措施對之保護的力度更大,本土合作伙伴學習難度也更大。而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同類企業眾多,競爭激烈,企業各種知識相似程度更高,本土合作伙伴獲取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技術知識的難度更低,渠道更多,因而對跨國企業投入合資企業技術知識的習得程度更高。
從資源互補視角看,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本土合作伙伴的本地專有資源可能對合資企業的運營具有更強的互補性(本土合作伙伴的本土專有無形知識成為擴大企業銷售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關鍵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即使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短期內也可利用習得的技術知識進行生產經營。由于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合資企業中,本土合作伙伴從跨國企業合作伙伴那里習得的技術知識的有用性衰減較慢,即Dliw(n),較大,而且對習得的技術知識的利用效率也較高Uldw(n)。因此,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幾乎可以以如下技術水平進行生產經營,即,Dld(n)=KldT(T)×Dliw(n)×Uldw(n)≈KldT(T)。
從這一點來看,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技術知識Dld(n)幾乎不會喪失,Dld(n)≈KldT(T)。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由于幾乎完全習得了原跨國企業合作伙伴貢獻到合資企業的技術知識,因此企業績效幾乎不會劣于與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持續經營合資企業時的績效,如果能夠通過自主研發和其他渠道實現技術升級,則可能會進一步改善績效。
三、制度環境的影響
無論是在高新技術行業,還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合資企業獨資化及獨資化后的績效,均受地方制度環境影響。尤其在制度欠發達地區,本土合作伙伴出于自利的機會主義行為,更容易利用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外來劣勢”而在高新技術行業的合資企業中進行不恰當的獨資化,導致獨資化企業績效不斷劣化。其原因是,第一,在合資企業經營過程中,高新技術的學習與模仿難度均較大,導致習得率降低;第二,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本身就會采取阻止本土合作伙伴盜用己方高新技術的防范措施,使得本土合作伙伴對跨國企業合作伙伴的習得率更低。這兩個原因又導致本土合作伙伴在合資企業獨資化后對獲得的技術知識的有效利用率更低。因此,在制度欠發達地區,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實施獨資化后,更難以通過市場交易持續獲取原本由跨國企業合作伙伴提供的技術知識,自主研發能力不足時,更難以在產品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在制度欠發達地區的高新技術行業,本土合作伙伴對合資企業的獨資化直接威脅企業可持續發展。從較宏觀層面來看,這將降低整個地區的經濟效率。
制度環境不斷完善與產業技術不斷升級對跨國企業具有新的吸引力,會降低跨國企業組建合資企業的必要性和交易成本,跨國企業會更愿意以優勢資源來組建獨資企業(跨國企業支付固定費用來獲取本土互補資產供應商的服務),本土企業也更容易通過本土市場獲取技術與資金。跨國企業無論采取獨資還是合資形式進入當地市場,采取的技術水平不僅必須高于同類企業,而且必須高于本土技術市場上的技術供應商所能提供的技術水平。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將為尋求與己方技術知識的互補而組建合資企業,并為最大化合資企業績效充分貢獻己方技術知識。否則,本土企業不會與之合作,跨國企業在與本土企業競爭時將處于劣勢;雙方都將持續貢獻己方優勢資源,合資企業將真正成為雙方互相學習的平臺,通過學習對方技術知識而與己方知識形成更高層次的互補。因此,跨國企業進入技術市場完善的制度發達地區時必須具備優勢技術。無論是技術競爭促進國內企業通過與產學研機構合作而加快技術升級,還是通過跨國企業的技術溢出,都將使本土企業與產業技術不斷升級,使產業向價值鏈高端不斷攀升。
結語
合資企業獨資化對績效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基于合資企業合作伙伴雙方與知識習得視角分析了合資企業獨資化造成的績效結果,表明本土合作伙伴在高新技術行業容易實施不當獨資化并造成績效劣化。同時,本文的分析表明,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有助于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以優勢資源來組建合資企業,促進雙方技術形成更高層次的互補。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將有助于企業與行業技術不斷升級,不斷沿著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因此,本文的分析對于政府機構制定合資企業獨資化的引導政策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Chang S. When to go it alone:Examining post-conversion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9,(6):998-1020.
[2]? ?李維安,李寶權.跨國公司在華獨資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權結構戰略的視角[J].管理世界,2003,(1):57-62.
[3]? ?譚紅旭.在華跨國公司股權安排的獨資化成因、影響及對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11):64-68.
[4]? ?王進猛,沈志漁.跨國公司在華獨資化改善了績效嗎?——基于企業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11,(3):59-69.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