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波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是最基本的一項能力,也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可以快速捕捉文章傳遞的信息,增強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同時,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在朗讀過程中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對文章感情走向的把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高效實施朗讀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此,下文圍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的探究從重視朗讀教學,提升朗讀地位、做好基礎教學,促進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熟練掌握文章思想感情,促進朗讀質量的提升、營造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朗讀活動、開展朗讀綜合訓練,綜合提升學生朗讀水平這六個方面來詳細介紹。
一、重視朗讀教學,提升朗讀地位
朗讀對于語文教學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當前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對于朗讀教學并不重視,覺得一遍一遍地朗讀是浪費時間,因此在朗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他們的積極性不高,或是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導致朗讀教學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語文朗讀教學效率,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提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去有效提升學生對朗讀的看法,增強學生在朗讀教學中的積極性?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關于朗讀教學重要性的知識講座,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明白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在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時,學生要重視起來;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來增強朗讀的趣味性和多變性,比如說可以采用領讀、泛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讓學生的朗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此外,教師還可以去引導學生思考,比如說如何快速地去了解文章大意呢?學生發現朗讀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途徑,以此也可以提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說,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教學是提升朗讀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這對于開展后續的朗讀教學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二、做好基礎教學,提升朗讀能力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基礎的一個部分,但是許多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卻磕磕巴巴,一點都不流暢,究其根本原因,是基礎的教學工作有待加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找出問題所在。首先,學生在朗讀的時候不流暢,是因為他們對課文不熟悉,所以朗讀起來自然不是非常通順;其次,在朗讀的時候,學生對于一些生字和生詞沒有掌握,在朗讀的時候,這些生字生詞成了他們朗讀過程中的“攔路虎”;再者,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斷句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文言文,他們不知道在哪兒斷句,這也是造成他們朗讀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針對上述存在的情況,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提升朗讀教學質量:第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在課前進行預習,在預習的時候,自己先朗讀課文,爭取將課文讀流暢;第二,加強對生字、生詞的學習,文章都是由字詞構成的,在語文教學中,做好生僻字的教學工作,對朗讀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去領讀等,讓學生逐漸地摸索、掌握如何斷句,增強他們朗讀的語感。
例如,在朗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在學習之前自己先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可以流利地朗讀文章;其次,對詩歌中不懂的字詞自己先嘗試解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去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首先是重點詞匯,比如說“高者掛罥長林梢”中的“罥”如何讀,“下者飄轉沉塘坳”中的“坳”等,對于學生讀錯的,教師可以糾正過來,接著教師去檢驗學生的朗讀預習效率,通過學生的朗讀,發現學生的朗讀預習不錯,發現通過夯實基礎教學,對于朗讀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說,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加強基礎教學,嚴格要求學生做好基礎教學工作,尤其是生字、生詞等,在提升語文朗讀教學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文章情感,激活朗讀體驗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僅可以流利地朗讀文章,熟練掌握文章中的生僻字詞,同時還要求學生對文章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和體會。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傳統的教學中,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都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的,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很少。而在當前教學中,尤其是新課改的實施,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視,更加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去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帶著感情去朗讀文章,體現文章的靈魂。要想有效地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要將朗讀教學和文章內容的剖析有效結合起來,以此去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可以詢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對于我們有什么啟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聽了問題后去查閱資料,發現作者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告誡我們不要安于現狀,要發憤圖強,要有憂患意識。在了解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后,對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知道自己該以何種語感去朗讀,是壯志豪邁的,還是低沉的。其次,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知道,比如說一些轉折點,哪些地方需要急促,哪些地方可以緩慢地朗讀,這些都是朗讀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點,對于朗讀效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有效的。可以說,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感情色彩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將文章的思想感情融會貫通,然后體現在朗讀教學中,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掌握能力。
四、運用情景模式,激活朗讀興趣
重復朗讀是一件很枯燥的教學工作,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如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朗讀教學充滿興趣,情景教學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營造和文章相匹配的情景,帶領學生走入文章,走進作者生活的時代,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朗讀,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此外,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活躍朗讀教學氛圍,讓學生朗讀的熱情高漲。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去營造情景模式呢?一是可以通過一些教室場景的布置,還原作者生活的年代和場景,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變成”作者,去講述、去表達,提升朗讀的真實感;二是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多媒體的聲響、動畫等效果去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境地,讓學生去走作者走過的路,說作者說過的話,還原文章的背景感和時代感。
例如,在學習《社戲》時,文章主要描寫的是魯迅先生少年時候在紹興的一些經歷,深切表達了自己對少年生活的懷念。在朗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去還原一些場景,有些是江南地方的特色,通過多媒體中的圖片體現得淋漓盡致;其次是鄉村生活,對于現在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來說,對于鄉村生活的了解并不深刻,這部分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江南鄉村的民間活動有更深的了解,這對于學生的朗讀、感情的把握有很大的幫助。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眼前仿佛就是一幅畫卷,在展示著作者的生活場景。可以說,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情景模式的設置對于朗讀教學的代入感有很大的提升,讓文字變得更加鮮活和富有生命力,在他們的眼中,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畫卷、一種感情的流露。
五、運用問題驅動,促進朗讀思考
在朗讀過程中,部分學生只是單純地朗讀,對于通過朗讀可以獲取什么信息、收獲什么知識,學生思考卻很少。此外,還有部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專注度,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問題,提高學生朗讀過程中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來提高朗讀的效率,進而去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文章理解起來很容易,但是對于文章所要傳達的深層次含義,教師還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以思考,比如說在舉辦隆重的典禮的時候,皇帝選了什么樣的新裝?這個新裝是誰設計的?為什么最后皇帝什么服裝都沒有穿,卻沒有一個大臣敢說真話,卻都要贊美衣服很好呢?……面對著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格外關注,也會一邊朗讀一邊思考,這種朗讀方式提升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說,在語文朗讀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更加活躍,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大有裨益,值得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設計和開展。
六、開展朗讀訓練,提升綜合水平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還需綜合地去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提升他們的朗讀水平,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學生停連,在朗讀的過程中,在遇到一些長句的時候,哪些地方應該連起來讀?哪些地方可以停頓?對此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其次,在朗讀的過程中,如何去突出感情,比如說可以通過重音來體現等;再者,語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朗讀過程中,要根據語調來判斷語氣,進而來凸顯文章的感情色彩;最后,在朗讀訓練中,對于文章的節奏也得關注,哪些地方是輕快的節奏,哪些地方是舒緩的節奏等。
例如,在訓練《岳陽樓記》的過程中,在朗讀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時,停頓的地方則是在“居”“高”“則”以及“處”“遠”“則”這幾個字后面;在朗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重音就在兩個“不”字以及“喜”“悲”上,通過系統的訓練,讓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可以說,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專門的朗讀訓練,從講解到練習,使學生可以牢固掌握朗讀的技巧,提升朗讀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朗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值得教師和學生去關注,通過系統設計合理的朗讀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系統的訓練等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