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豐寶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規劃。縣級檔案部門(以下簡稱檔案部門)應當順應形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契機,大力加強村級檔案建設,探索建立村級檔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檔案工作賦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要充分加強檔案部門與基層農業農村、林業、民政等主管部門的工作協作,將農業農村工作與村級檔案工作同安排、同督促,搞好協調配合,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長效協作機制。比如,可以同民政部門協作,規范村級組織檔案的收集整理標準;可以同農業部門聯合制定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確權登記及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的收集整理規定。農業農村部發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辦法》要求,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數據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材料,應當納入農村土地承包檔案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農村經營管理)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工作方案、健全檔案工作管理制度、落實專項經費、指定工作人員、配備必要設施設備,確保農村土地承包檔案完整與安全。要按照《村級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以文書、基建項目、設施設備、會計、音像、實物等類別檔案為重點”,提出歸檔要求,制定專項檔案管理辦法并督促落實,把檔案工作作為日常督查和成效評價的重要依據。
要以《檔案法》和《鄉鎮檔案工作辦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貫徹實施為抓手,創新檔案工作運行機制,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把村級檔案工作納入目標考核責任體系,提高村級檔案綜合管理水平。加強鎮村兩級綜合檔案室建設(村級應選擇有條件村莊先行一步,后逐步推進并完善),加快推進鄉鎮檔案信息化。建立健全村級檔案工作長效機制,在遵循村級檔案業務規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村級檔案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務實管用的村級檔案管理制度,規范村級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環節工作,尤其是要不斷完善村級檔案收集、保管、利用等相關制度,推動村級檔案規范化管理。
加強調研,廣泛宣傳,增強基層干部群眾的檔案意識,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重視和財力支持,為開展村級檔案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據地方村級實際,制定《村級檔案工作發展目標》,不斷探索和總結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檔案工作經驗,逐步形成符合農村實際、符合農民需求、符合農業需要的檔案業務服務、指導機制;因地制宜制定《村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然后分類分層指導,及時幫助解決檔案業務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推進村級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
要根據村級基層組織實際,分類實施,加強村級檔案保管保護,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設置專門的檔案室,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可設置檔案專柜。村級檔案涵蓋文書檔案、會計檔案、特殊載體檔案等各種門類,要結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同步加強民生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明確接收進館村級檔案范圍,將利用率高的林權檔案、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等民生檔案納入重點接收進館范圍予以優先接收;對基層保管保護環境較差又符合檔案進館范圍的檔案,檔案形成單位可與所在地區檔案館協商提前將檔案移交進館。在開展村級檔案接收工作時,要嚴把檔案移交接收關,進館檔案必須統一移交要求和質量標準,按照規范程序辦理檔案移交接收手續,確保各種門類和載體檔案齊全完整。
根據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構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的要求,引導指導農業產業企業建立本地特色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和品牌檔案,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加強對農產品流通合同、協議的管理,建設信用檔案,發揮檔案的憑證作用,發揮檔案在現代農業體系轉型過程中的服務功能,構建完整的現代農業體系檔案。
以農產品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切實抓好如農產品良種選育、水產品育苗養殖、農產品儲運加工、病蟲害防治、農機化新技術等農業科技檔案,充分發揮檔案在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轉型過程中的服務功能。指導做好黨務政務公開和村級組織管理檔案工作,把會議記錄、各類報表、工程文件、經濟合同以及土地、矛盾糾紛排查等材料納入檔案管理范圍,明確其歸檔標準、管理方式和利用規定,確保檔案齊全完整、管理規范和有效利用,充分發揮檔案的監督約束、保障依據和存證查考作用。
應注重利用珍貴的民族、民間藝術檔案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引導村級增強檔案文化意識,保護并傳承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注重收集整理“非遺”“方言”“食俗”“民居”等檔案資源,把鄉村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民宅故居、文化遺址、民間藝術等歸檔管理,收集保存族譜、名人實物、手工藝技能、民俗活動等反映鄉村歷史文化變遷的檔案資料,為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振興提供“第一手”資料。
利用國際檔案日、法治宣傳日和與社區村莊共建活動等向廣大群眾進行多方位宣傳,讓農民認識檔案、了解檔案,引導農戶建立家庭檔案。強化對農戶建檔工作的服務指導,做好農戶宅基地使用、協議契約、養老醫療等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內容齊全、規范實用的農戶家庭檔案,發揮農戶家庭檔案信息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要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鼓勵農戶采用家庭誠信檔案的形式記錄“家庭發展史”,建好家庭誠信檔案。比如山東省青島平度市檔案館2022年與共建社區合作舉辦“家庭信用檔案建設”講座3次,鼓勵社區群眾采用家庭檔案的形式記錄“家庭發展史”,并詳細講解了建立家庭信用檔案的具體方法及步驟。當年共接收共建社區符合條件的代管家庭信用檔案13戶、50余人,受到了群眾好評,帶動了其它農戶家庭信用檔案建檔積極性。
要積極探索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的切入點,著力做好反映當地地標產品和特色農業、農業農產品開發重大活動和項目、農業農產品歷史發展和地方特色的檔案資料收集、征集工作,把與農民切身利益有關的文件材料作為重點和核心,注重整合有用資源,提高鄉村振興檔案管理水平。要聚焦服務大局,完善村級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主陣地,進一步優化村檔案室收藏結構。要進一步鞏固“十三五”以來村級檔案建設成果,以“十四五”發展規劃為目標,下大力氣提高檔案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同時加強檔案資源、利用、安全、治理“四個”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為檔案安全保管提供有效保障,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確保檔案實體和信息的絕對安全。
提供多點式服務,除到檔案館室查閱檔案以外,采取多種形式提供服務。通過檔案門戶網站設置專欄,把館(室)藏涉農檔案的目錄上傳,從而提供查閱服務(如各地開設的檔案信息網等)。開設互動平臺,及時了解利用者的需求,努力實現為利用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如浙江省開設的微信“浙里辦”APP、山東省依托互聯網政務云開設的“山東檔案查詢利用平臺”等)。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網提供服務,農民可通過電視、網絡直接接收涉農信息,有效實現檔案服務。同時以信息化助力檔案查閱利用,將村級檔案利用納入便民服務事項清單,開展村級檔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鄉鎮便民服務大廳、網絡自助查詢終端等渠道,努力實現以數字化查詢服務為主、庫房提卷為輔,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深入挖掘館藏、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服務。農業和農村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要把農業和農村檔案信息資源開發作為工作重點,加強對涉農檔案信息的分析研究、深度開發,提供深層次、高質量的檔案信息產品,充分挖掘農業檔案資源的現實和歷史價值,服務文明鄉風建設,使檔案信息資源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的“助推器”。進一步加強村級檔案資源開發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地方特點,建立村史館、農耕文化館、鄉村記憶館等各類檔案文化體驗陣地,展示鄉村振興發展歷程,留存美好鄉村記憶。
做好農業科技檔案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將有關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簡明手冊等下發給廣大農民,將科技含量高、適用性強的做法和經驗通過現場授課指導等形式加以推廣和服務。立足基層實際和地區產業特點,大力探索建立產業發展檔案、一域一特檔案、一村一品檔案等各具特點的特色檔案;積極挖掘村級檔案資源,編輯惠民政策匯編、產業發展專題、檔案利用案例選編等資料,發揮村級檔案服務鄉村振興的資政價值;積極開展檔案指導下鄉、檔案培訓下鄉、檔案信息服務下鄉的檔案“三下鄉”活動,科學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和服務設施,建立集檔案、信息公開、編研成果、科技信息為一體的新型農村檔案信息服務模式,滿足新形勢下農民的信息需求,為村級發展振興提供資源、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