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婷
黨的二十大發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號召,開啟了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新征程,水利部門相應做出了數字孿生水利的工作部署,以實現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跨越。數字孿生是物理實體或過程的虛擬表達,以及虛實之間的鏡像映射關系。“孿生體”其中之一是“物理孿生體”,即存在于物理世界(現實世界)的人類可以直接感知的物理實體;其中之二就是“數字孿生體”,它是通過數字化方式為其物理孿生體創建的數字化模型,也被稱為數字鏡像或數字化映射。數字孿生水利是“十四五”期間智慧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以數字孿生流域為例,它就是以物理流域為單元、時空數據為底座、數學模型為核心、水利知識為驅動,制造一個孿生體,對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實現孿生體流域與物理流域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簡言之,有一個物理形態的流域,就有一個相對應的數字形態的“活”的流域孿生體存在。我省近幾年強化數字賦能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促進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水利現代化實施進程。水利系統和各級單位為適應數字孿生水利工作新形勢,也深入思考、有的放矢,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努力實現水利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助力推進水利現代化。
(一)依托“山東水利一張圖”,實現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的同步建立、同步更新、同步存儲,保持數據一致性和時效性。在“2023山東數字強省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山東水利一張圖”面向全省進行發布。它從流域—河道—工程角度,整合水利基礎信息及監測數據,構建不同圖層、業務、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累計構建各類圖層76套,建立關聯關系120類,關聯節點21萬處,為數字孿生體同步建檔打下堅實基礎。
(二)依托“一流域一張圖”“一河一張圖”“一工程一張圖”實現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的虛實銜接。通過把全省所有水庫、堤防、險工、涵閘等基本信息以及動態監測數據等整合到一起,梳理構建流域、區劃、水系、工程之間的交互關聯,對16條骨干河道、173條中型河道、38座大型水庫、227座中型水庫、415座大中型灌區,以及南水北調、膠東調水等三大調水工程等流域水系進行實時分析、展示和應用。
(三)依托省水利系統國家級數字檔案室建設實現數字孿生體檔案的體系兼容。建立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轉換系統,通過符合規范的掃描識別、數據提取等技術,將未數字化的實體檔案,尤其是文書、聲像、實物等傳統載體檔案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數字化加工整理,力爭年內全部完成存量檔案數字化,及時將傳統物理檔案納入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體系;建立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對接系統,統一數據標準和數據接口,制定遷移對接方案,對原系統不符合要求的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包括對部分不符合長期保存要求的電子檔案格式進行轉換,對部分條目數據進行調整,數據轉換時自動采集相關元數據,及時與傳統物理檔案實現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
(一)建立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管理制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數字檔案室建設指南》《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等政策文件和標準規范,明確檔案的分類、歸屬、責任、流程、格式、標準等要求,規范檔案的生成、采集、存儲、傳輸、共享、利用、保護等環節,確保檔案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管理平臺。與省水利系統國家級數字檔案室對接,規范檔案業務流程和數據流程。業務流程包括:一是歸檔流程,即兼職檔案管理員申請→檔案管理員審核,各部門兼職檔案管理員將本部門收集的檔案,整理、分類后交由檔案管理員進行審核,后臺設置檢查標準,符合檢查標準即可送審,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效率;二是鑒定流程,即檔案管理員發起申請→檔案所屬部門領導審核→檔案部門負責人審核→檔案部門分管領導審核,數字檔案系統提供會簽鑒定及逐級鑒定方式,逐級鑒定的方式可參照以上流程,鑒定時自行選擇流程及用戶即可,方式較靈活;三是利用流程,即借閱人通過檔案系統的檢索功能,對檢索結果發起借閱申請,之后在利用流程審批,檔案系統根據審批狀態判斷是否有權限進行檔案借閱。若無權限借閱,再根據配置進行相關借閱申請和審核操作。數字檔案軟件平臺數據統一存貯在政務云,并由政務云進行相關業務處理,生成的檔案數據通過業務應用層的訪問入口為各級用戶提供服務。初步業務流程如下圖:

圖1 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管理業務流程圖
(三)建立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網絡安全系統。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保障體系,先后印發網絡安全管理辦法、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等,將網絡安全工作納入直屬單位績效考核。全面提升檔案管理網絡安全工作水平,檔案管理系統所有新建軟硬件系統,均符合等級保護二級標準。連續三年組織水利系統網絡安全攻防演練,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大檢查、互聯網應用專項整治、常見漏洞整治等安全活動,開展24小時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形成嚴謹周密的日常防御機制,及時防范和應對水利數字孿生體檔案的泄露、篡改、損毀等風險。
數字孿生水利檔案具有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數據質量高、信息化程度高、數字賦能創新能力強、衍生服務功能多等特點和要求,因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既包括水利工程的基礎理論、技術方法以及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實施過程、竣工驗收等各階段形成的項目文件進行分類梳理、整編和質量把控能力,也包括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熟知程度以及檔案收集、整理、歸檔、保管、鑒定和利用等基本方法的運用技能,還包括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方面的各種信息系統軟件和硬件設備的掌握使用技術以及網絡安全的監測預警、風險評估、事件處置能力。省水利系統借助國家級數字檔案室建設契機,注重綜合施策,強化人才引進和培養。
(一)在常規檔案管理培訓中重點加強了檔案數字化、信息化方面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結合工作進行實操培養,從直屬單位抽調有經驗、年富力強的檔案管理人員多名,配備必要的設備和軟件等,進行存量紙質檔案全面數字化工作,在實戰中提升信息化和數字素養。
(二)在檔案管理人員招聘中,在明確要具有檔案管理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同時,把具有信息化和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列為優先項。另外,充分用好第三方咨詢服務人員力量,通過公開招標,公開選聘資質相符、信譽良好、經驗豐富、性價比高的第三方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參與承擔國家級數字檔案室建設,與在編、抽調的檔案管理人員一起工作,協調配合,取長補短,形成強大的水利檔案事業人才合力,數字檔案室工作進展順利,有望保質保量提前完成。
總之,新時代新征程,作為水利檔案人,謹守蘭臺初心,緊跟時代步伐,做好數字孿生水利檔案管理工作,責無旁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