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李亞麗 黃玉琪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疼痛科,洛陽 471000
泌尿系統疾病是臨床常見病,腹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主要方式,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優點,有利于術后康復[1-3]。但由于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缺乏正確、全面的認知,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恐懼、焦慮心理,而消極心理會加重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劇烈疼痛感,亦可引發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影響康復效果[4-5]。常規護理側重于患者生命體征監測,術后恢復較慢,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因此,探究更加有效的護理模式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快速康復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由丹麥Kehlet醫生提出,強調以整體護理為導向、以循證醫學為依據,通過優化術前宣教、術中管理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再結合術后康復護理減少術后并發癥,加速術后康復[6-7]。為促進患者全面身心康復,本研究將ERAS聯合心理護理引入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于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泌尿外科手術的患者400例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兩組,各200例。對照組男129例、女71例,年齡28~59(44.26±5.34)歲;手術類型:腎切除術53例,尿路功能重建術36例,腎上腺切除術68例,腎囊腫去頂術43例;ASA分級:Ⅰ級135例,Ⅱ級65例。觀察組男125例、女75例,年齡25~59(43.89±5.06)歲;手術類型:腎切除術50例,尿路功能重建術39例,腎上腺切除術64例,腎囊腫去頂術47例;ASA分級:Ⅰ級139例,Ⅱ級61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均P>0.05)。(1)納入標準:年齡<60歲;具有明確手術指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ASA分級Ⅰ、Ⅱ級;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精神狀態正常;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對本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腹部、腰部手術史;合并惡性腫瘤;合并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甲減等;伴有肝、心、腎功能障礙;合并重度貧血、營養不良;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經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兩組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
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1)術前準備:口頭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飲食注意事項(術前8 h禁食、4 h禁水)、手術注意事項等,開展常規檢查,進行備皮、留置導尿管、腸道準備等工作;(2)術中護理:維持手術室溫度為23℃,濕度約為50%,監測患者生命體征;(3)術后護理:常規進行體液補充、抗炎、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患者飲食指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
2.2.觀察組 在上述基礎上實施ERAS聯合心理護理。
2.2.1.術前護理 (1)入院宣教:向患者發放ERAS宣教手冊,通過面對面交流、觀看PPT等方式,告知患者腹腔鏡手術操作方法、飲食方案、醫生資質等,結合動畫視頻指導患者進行排尿功能鍛煉。(2)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建設,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緩解患者恐懼心理;組建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微信交流群,鼓勵手術成功且恢復良好的患者分享成功案例經驗,以增強即將手術患者手術及康復自信。(3)中醫護理:術前指導患者練習“六字訣”,以“呵、噓、呬、呼”疏通肺經、肝經,調理脾胃;對于焦慮、夜不能寐者,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推拿風池、太陽、百會等穴,15 min/次,3次/d,以通經活絡、安神定志。(4)術前準備:提倡術前6 h禁食、2 h禁水,麻醉前2 h給予200 ml口服葡萄糖溶液;不行機械性腸道準備;術前30 min預防性給予注射糖皮質激素(如125 mg甲潑尼龍)。
2.2.2.術中護理 (1)體溫控制:控制手術室溫濕度基礎上,使用“T型被”加強患者覆蓋,減少暴露區域,使用保溫毯、37℃腹腔沖洗液、輸注液等進行體溫控制。(2)體液管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嚴格遵循術前液體缺失量+生理需要量+失血失液量+麻醉后液體再分布量進行液體補充。
2.2.3.術后護理 (1)疼痛護理。術前15 min,以非甾體抗炎藥為基礎藥物進行預防性鎮痛,持續使用棉被保溫、液體加熱等維持患者正常體溫;定期進行疼痛評估,采用講故事、播放音樂等手段,吸引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主觀疼痛;采用耳穴埋籽法進行鎮痛,選取交感、神門、子宮等穴,疼痛時進行按壓;對于非藥物手段鎮痛效果不佳者,適時給予鎮痛泵進行鎮痛護理。(2)飲食護理。術后2 h給予補充能量飲料,無不適時恢復流質飲食,24 h恢復正常飲食結構,同時結合中醫辨證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如汗多乏力者,推薦黨參(黃芪)瘦肉粥補益氣血;脾胃虛弱者,推薦薏苡仁、山藥等健脾養胃之物;氣虛血瘀者,推薦田七、木耳等以補氣活血。(3)術后管理。①返回病房后,指導家屬取雙側足三里穴進行按摩,10 min/次,3次/d,以促進患者排氣;②指導患者進行早期活動,術后2 h,在護理人員協助下進行床上翻身、屈曲四肢等被動活動,術后6 h,鼓勵患者進行床邊活動,如站立、行走等;③觀察患者尿液顏色,切除組織<30 g,術后24 h適時拔除導尿管,切除組織≥30 g,可適當延長拔管時間;④引流液持續48 h性質正常且引流量<50 ml,拔除引流管。(4)并發癥預防。①腹脹:取吳茱萸、萊菔子、木香、小茴香各50 g,厚樸、青皮各20 g,粉碎后,裝入布袋,加熱3 min,敷于臍腹部,20 min/次,2次/d;②下肢深靜脈血栓(DVT):選取血海、三陰交、陽陵泉、足三里,采用推拿、揉捏、拍打等方式進行循經按摩,同時指導患者練習踝泵運動操,以預防DVT形成;③切口感染:術后預防性使用頭孢類藥物進行抗感染預防,并嚴密觀察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及體溫監測,叮囑患者創口避免碰水;④惡心嘔吐:預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等止吐藥,同時以咀嚼口香糖方式促進胃腸蠕動。
(1)比較兩組術后1 h、術后1 d、術后3 d、術后5 d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8](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根據患者主觀疼痛程度在線段上標示,分別以0分、10分表示無痛、劇烈疼痛,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強烈。(2)比較兩組干預前、術后5 d自我效能,以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scale,GSES)[9]評估,共包含 10 個問題,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總分10~40分,分數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3)比較兩組干預前、術后5 d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10]評價,該量表共 4個維度,74個條目,包括心理功能(20項)、軀體功能(20項)、物質生活(10項)、社會功能(20項)及總體質量因子(4項),滿分100分,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4)比較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5)觀察比較兩組術后DVT、切口感染、腹脹、惡心嘔吐發生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1 h,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3 d、5 d,兩組VAS評分均呈逐漸下降趨勢,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理念聯合心理護理;VAS為視覺模擬評分法
術后5 d 1.64±0.35 2.26±0.38 16.97<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200 200術后1 h 1.53±0.32 1.57±0.29 1.31 0.191術后1 d 4.84±0.58 5.46±0.64 10.15<0.001術后3 d 3.95±0.49 4.73±0.53 15.28<0.001
干預前,兩組GSES、GQOL-74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5 d,兩組GSES、GQOL-74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理念聯合心理護理;GSES為自我效能感量表,GQOL-74為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
GSES GQOL-74術后5 d 89.65±4.36 82.44±4.52 16.24<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200 200干預前22.84±2.86 23.25±3.04 1.39 0.166術后5 d 34.16±2.58 29.16±2.74 18.79<0.001干預前68.23±4.08 67.72±4.26 1.22 0.222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注: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理念聯合心理護理
住院時間(d)6.38±0.59 7.54±0.84 15.98<0.00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200 200首次排氣時間(h)16.35±3.24 22.54±4.36 16.12<0.001腸鳴音恢復時間(h)15.02±2.37 20.76±3.15 20.59<0.001首次進食時間(h)6.68±1.28 12.46±2.49 29.20<0.00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對照組為9.00%,兩組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χ2=4.11,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行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泌尿外科手術對于患者而言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加之多數患者缺乏疾病及手術正確認知,導致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煩躁、恐懼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治療信心[11]。王娟莉等[12]研究表明,高強度的自我效能感是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的必要條件,且患者自我效能感與不良情緒呈負相關。ERAS理念較常規護理更為重視患者的術前護理,本研究通過術前宣教,能增加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的認知程度,減弱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同時,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護理人員可動態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有助于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減輕心理應激;分享手術成功案例能給予患者積極心理暗示,幫助其建立治療自信,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5 d觀察組自我效能感高于對照組,與Ifrach 等[15]研究結論相似。疼痛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一種復雜性生理反應,與手術操作、炎癥反應等均有關[16-18]。本研究發現,術后1 d、3 d、5d,觀察組疼痛程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分析認為,ERAS理念貫徹超前護理思想,術前給予患者非甾體抗炎藥進行預防性鎮痛,能防止痛覺過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術后采用耳穴埋籽、經穴按摩等手段,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另外,通過播放音樂、講故事等方式給予患者心理調節,也有助于緩解患者主觀疼痛感[19-21]。
ERAS理念在外科手術患者康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位學者已證實,ERAS護理模式能降低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有利于術后恢復,與本研究結論一致[22-23]。常規護理觀念認為,術前8 h禁食、4 h禁水可降低術中誤吸風險,而麻醉學相關研究顯示,將術前禁食、禁水縮短至6 h、2 h,不僅不會提高術中誤吸發生率,還可降低因饑餓、口渴而誘發的應激反應,可有效預防術后胰島素抵抗現象[24]。術前機械性灌腸可導致患者水、電解質紊亂及腸道菌群失調,增加患者手術生理性應激,而基于ERAS理念的護理模式打破常規,術前不給予患者腸道準備,反而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25]。低體溫可影響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會增加患者術后感染及出血風險。本研究嚴格按照液體損耗進行個體化液體補充及體溫控制,不僅能預防低體溫,還可避免組織器官損傷,利于術后康復[26]。此外,ERAS理念主張術后早期進食、早期拔管、早期活動,術后留置導尿、引流管等妨礙患者活動,長時間臥床會影響肢體血液循環,增加DVT形成風險,而早期拔管有利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能防止肌肉萎縮,減少感染及DVT等并發癥,早期進食能為患者提供營養物質,有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康復[27-28]。中藥熱敷、穴位按摩等具有溫里散寒、降逆止嘔、疏通經絡之功效,能預防患者發生腹脹、惡心嘔吐等風險[29-30]。同時,重視患者心理護理,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可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有效增強患者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1]。
綜上所述,ERAS理念聯合心理護理可減輕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提高自我效能,有利于加速術后康復,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