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耿 趙驥 周學忠 魏寬 韓永東 趙金堂



摘 要:珍珠油杏屬實生杏變異品種,于1985年在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外裕村被一戶果農發現,歷經近20年的反復改接和栽培試驗,表現為性狀穩定,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自花結實率高,豐產穩產,果實品質優良,2006年12月通過了山東省林木良種認證。2013年固原市原州區通過引種馴化栽培試驗,完成適應性、抗霜凍低溫等試驗示范,2020—2022年實施了珍珠油杏繁育及密植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總結了適合當地珍珠油杏的栽培示范推廣及優質壯苗繁育技術,為推進珍珠油杏栽培推廣及開發利用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杏品種;珍珠油杏;繁育栽培;示范推廣
珍珠油杏屬落葉喬木。枝干光滑,具白色斑點。葉片為長橢圓形,具細鋸齒狀,花桃紅色。果型小,果實橢圓形,幼果綠色,成熟后果實橙黃色,果面光滑透亮似被一層油脂。果頂稍平,縫合線明顯,兩半部對稱,平均單果質量26.3克,最大果質量38克。果肉橙黃色,韌、硬,味濃甜,富含香氣,品質上乘。離核,核光滑、殼薄,核仁飽滿,香甜清香,營養豐富,極宜加工。出仁率42%,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總糖含量18.8%。宜鮮食、制干和仁用。如圖1所示。
1 試驗地概況
本項目示范建設地位于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吳磨村境內(東經106°10′54″—106°11′7″,北緯36°10′0″—36°10′5″),距離固原市區20千米。北接頭營鎮胡大堡村,南接鹽化工園區大道,東鄰福銀高速、銀平公路,西鄰冬至河。屬于原州區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地帶,海拔1570米,年平均氣溫5.1~7.6 ℃,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1500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左右,無霜期120~140天,以西北風偏多,自然災害以倒春寒為主。項目區土地平坦,地勢開闊,通風透光;土壤為黃壤土,腐殖質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能差,肥力不足。水電齊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無主要污染源,主要依靠機井水灌溉,深度80米左右,水質良好,適合農業生產灌溉。項目2020年1月開始實施,2022年12月結束。共建設珍珠油杏密植栽培示范園10畝,培育珍珠油杏容器苗2000株,嫁接繁育珍珠油杏優質壯苗10 000株,輻射推廣面積50畝;技術培訓50人次。
2 項目實施進度與觀察
2.1 第一年度(2020年1—12月)
2020年1—2月:完成項目方案上報及合同簽訂、預定苗木及生產資料、確定勞務人員等。
2020年3月:完成土地修整、深翻打耱、施肥施藥、圃地規劃、打點放線、示范園苗木栽植、容器苗栽植、嫁接砧木栽植等。
2020年4月:完成定根灌水、定干涂白、苗木嫁接、技術培訓等。
2020年5—8月:完成抹芽除蘗、摘心扭枝、行間種草、防病防蟲、追肥灌水、除草松土、觀測記錄、實操培訓等。
2020年9—12月:完成施肥冬灌、清園噴藥、樹干涂白、防兔管護、資料整理及信息報送等。
2.2 第二年度(2021年1—12月)
2021年1—2月:完成輻射推廣地塊落實、生產資料準備、越冬苗木觀測等。
2021年3月:完成示范園及容器苗整形修剪、苗木補植、清園噴藥、樹干涂白、灌水解凍,嫁接苗木起苗分級、包裝運輸等。
2021年4月:完成輻射推廣栽植、灌水、定干、涂白,示范園及容器苗澆灌追肥等。
2021年5—8月:完成抹芽除蘗、摘心扭枝、矮化控冠、防病防蟲、追肥灌水、除草松土、養樹促花、觀測記錄、實操培訓等。
2021年9—12月:完成施肥冬灌、清園噴藥、樹干涂白、防兔管護、資料整理及信息報送等。
2.3 第三年度(2022年1—12月)
2022年3月:完成幼樹整形修剪、清園噴藥、樹干涂白、灌水解凍、容器苗調撥等。
2022年4月:完成開花坐果管理、預防倒春寒危害等。
2022年5—7月:完成晚霜預防、抹芽除蘗、摘心扭枝、疏花疏果、矮化控冠、防病防蟲、追肥灌水、除草松土、養樹促果、觀測記錄、現場驗收等。
2022年8月:項目總結驗收,數據整理分析形成成果,發表項目成果論文。
3 推廣的主要技術
3.1 密植栽培模式
應用現代果園密植栽培模式,以主干形樹形培育為主,結合整形修剪及控冠矮化技術,達到密植栽培實現高效生產的目標[1]。在示范園建設上,按株行距1.2米×2.5米、栽植密度222株/畝進行規劃設計,配置授粉樹紅梅杏、豐園紅等品種,珍珠油杏和授粉樹的比例為5∶1。苗齡為1年生,品種純正,苗株健壯,芽體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三證一簽”齊全。栽植前剪除嫁接口塑料膜,將苗捆立于事先準備好的水池,撒入一定量的多菌靈殺菌劑,殺菌浸根24小時后,根系蘸ABT生根液泥漿栽植。土地深翻耙耱,撿除草根,施足底肥及殺菌殺蟲藥物,栽植行起壟淺栽,壟土沉實后高為20厘米,寬為40厘米,苗株嫁接點高出地面5厘米左右,按照“一提二踩三覆土”的方法進行栽植,栽后澆足定根水,扶正苗株并踩實土壤,定干高度60厘米,有效促使枝條萌發。邊定干邊用傷口愈合劑涂抹剪口,殺菌保護傷口,促進傷口愈合,然后整株苗木噴施石硫合劑藥液殺菌防蟲。在1~3年內主要培育合理的樹冠,應用刻芽、抹芽、摘心、扭枝、拉枝等技術方法,培育強壯的中心干,促生短結果枝組,保持合理的枝干比。采取人工修剪整形和噴施多效唑、PBO矮化素技術措施相結合,培養矮化樹冠,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冠幅控制到1米以下。采用行間生草措施,種草寬度1.5米左右,能有效調節園區氣候,減緩土壤水分蒸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微生物活動,同時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有利于苗株健壯生長,最終如圖2所示。
3.2 嫁接繁育技術
采用春季枝條劈接技術,主要掌握種條采集時間、低溫窖藏措施、剪取接穗部位、接穗封蠟、嫁接時間等技術環節。采集種條要選擇品質純正的優良母樹,剪取一年生芽體飽滿、無病蟲害和損傷的健壯枝條,采集時間為3月初。采集到的種條剪取基部無芽體部分,長短枝條分級并定量每50根捆綁整齊,置于地窖低溫保鮮貯藏。窖底鋪20~25厘米厚細沙,細沙含水量保持在60%~70%,將種條捆直立置于細沙層上,保證基部剪口與細沙充分接觸,確保種條不失水分保持新鮮,窖內保證空氣流通。
3.3 容器苗主干形培育技術
采用無紡布植樹袋作為苗木培育容器,苗齡為1年生,品質純正,苗株健壯,芽體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三證一簽”齊全。栽植前剪除嫁接口塑料膜,將苗捆立于事先準備好的水池,撒入一定量的多菌靈殺菌劑,殺菌浸根24小時后,根系蘸ABT生根液泥漿栽植。無紡布栽植袋規格為30厘米×30厘米,株行距60厘米×100厘米,將圃地表土與有機肥按質量比10∶1混合后作為培養土,按照“一提二踩三覆土”的方法進行栽植。苗木栽入植樹袋后,埋入土中10厘米深度,及時澆足定根水,扶正苗株補土留5厘米深度空間便于以后集水,然后定干高度60厘米,培養授粉樹紅梅杏、豐園紅等品種20%。后期管理與密植栽培模式相同。培育好的容器大苗可以直接用于設施栽培、矮化密植盆栽等,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和生產性[2],如圖3所示。
3.4 病蟲害防治技術
主要掌握金龜子、蚜蟲、介殼蟲等病蟲害危害時期、持續時間、有效防治辦法等,總結年周期病蟲害危害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在生產當中廣泛推廣應用[3]。
3.5 避霜防凍害技術
應用煙熏、噴施防凍保護劑、設施栽植等技術措施,開展早春防霜凍試驗示范。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在園區持續進行溫度變化監測,準確掌握啟動防霜凍措施的時間基點,有效降低霜凍危害程度。搭建大拱棚在霜凍來臨時進行遮蓋防霜凍試驗示范研究。
3.6 技術路線總結
珍珠油杏繁育及密植栽培技術示范推廣技術路線如圖4所示。
4 討論與結論
珍珠油杏屬于杏屬樹種,適應性強,是經濟兼生態型優良的樹種,適應范圍廣,耐旱、耐寒、耐高溫,抗病蟲害能力強,適合在各種立地條件下生長,大面積栽植成林后,形成穩定的林分,抗御能力強,在凈化空氣、改善光熱條件、創造美好生態環境方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3年的示范建設,培育容器苗2000株,優質壯苗率達到90%以上,當年苗木成活率90%。當年定植促進生長,第二年養樹控旺促花,第三年開花結果。嫁接繁育珍珠油杏苗木10 000株,嫁接成活率90%,成苗率85%,優質壯苗率80%。輻射推廣面積50畝。
通過林業新科技的引進及推廣,按照現代果園密植栽培模式,建立科學規范的栽培示范園,實現早成花早結果,成為品種展示、技術應用、實操教學、種源儲備的綜合園區。通過新品種的繁育,為推廣建園儲備優質壯苗,逐步擴大栽植面積,穩步擴大優新杏品種規模,進一步提升杏產業發展水平,助推鄉村振興奠定基礎。培育一批種植大戶和實用技術操作能手,發揮示范帶動輻射作用,拓展群眾增收渠道。
項目建成后,5年后進入盛果期,按正常年份商品鮮果產量以每畝1500千克估算,參照山東、甘肅主產地市場價格12元/千克,每畝產值可達到2萬元。培育的兩年生容器苗2000株,每株按50元估算,可以實現銷售額10萬元。嫁接繁育的10 000株苗木,按優質苗木8000株估算,以山東、甘肅等地市場價格8元/株計算,可以實現銷售額6.4萬元。在生產鮮果的同時,每年可以提供20萬支以上接穗,按0.3元/支計算,產值6萬元以上。
項目實施后,將有效增加鮮食杏品種,豐富鮮果種類,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需求;有效利用農村群眾院落居所及房前屋后空地,發展庭院經濟林產業,解決農家閑余勞力就業問題、有效帶動鄉村觀光旅游、休閑采摘,助推鄉村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克斌.彭陽縣紅梅杏無公害高效生產配套技術[M].銀川:陽光出版社,2020.
[2]? 陳培琴,黃澤云,馬廷貴,等.寧夏紅梅杏設施盆栽促早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18(4):97-100.
[3]? 欒峰.珍珠油杏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16(6):31-33.
作者簡介:王耿,男,寧夏固原人,漢族,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特色經濟林栽培技術推廣服務及優新品種選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