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莉,李冬雪,黃 瑩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400010
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時間長等優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腫瘤病人化療中。隨著PICC留置時間的延長,其并發癥也日益凸顯,其中PICC相關靜脈血栓因其危害性較大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重視[1]。PICC相關靜脈血栓不但會造成靜脈閉塞、治療中斷,增加病人痛苦及醫療支出,還可導致靜脈炎、靜脈狹窄等,更有甚者會發生肺栓塞直接造成病人死亡[2]。血栓形成后,腫瘤病人的自理能力進一步受限,生活質量下降,需要家庭成員長期照護。因此,病人家庭會面臨沉重的負擔,影響病人及其照顧者的生理、心理健康[3-4]。家庭復原力(family resilience)又稱家庭抗逆力[5],指在面對危機時以家庭為整體進行對抗,展現出積極行為模式和應對策略,能讓受到危機沖擊的家庭成員重新恢復正常狀態,使家庭整體功能得以維持[6-7]。本研究旨在探究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現狀,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以提高腫瘤病人的家庭功能,為之后提升病人的醫療護理質量提供借鑒。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慶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腫瘤科置入PICC且發生PICC相關靜脈血栓的74例腫瘤病人的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照顧者納入標準:①精神正常,無認知功能障礙;②為初中及以上學歷;③承擔病人主要照顧任務,且照顧時間≥1周;④病人家庭近3年來無重大應激事件發生;⑤照顧的病人經病理診斷確診為惡性腫瘤;⑥病人穿刺側上肢出現腫脹、疼痛、皮膚溫度升高、皮膚顏色發紺、瘀斑等可疑的相關性靜脈血栓癥狀,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發現靜脈腔增大,靜脈腔內有血栓回聲,探頭加壓時靜脈不能被壓扁或部分壓扁,血流信號充盈缺損、繞行或不顯示,確診上肢靜脈血栓形成;并針對靜脈腔狹窄程度分為Ⅰ級(狹窄程度占管腔1%~30%)、Ⅱ級(狹窄程度占管腔>30%~50%)、Ⅲ級(狹窄程度占管腔50%以上);⑦病人精神正常,無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主要照顧者自身罹患重大疾病;②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
1.2.1 一般情況問卷
由研究者檢索文獻后根據臨床經驗自行編制,調查表內容包括腫瘤主要照顧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病人醫療付費方式、病人年齡、病人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1.2.2 家庭復原力評估量表(FRAS)
由戴艷于2008年制定,包含困境解讀、正向前瞻、生活卓越、問題解決、親密和諧、社會支持、秩序井然、情感分享、清晰交流、合作協調10個維度,共4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法,總分49~245分,分值越高,表明家庭復原力越好[8]。
1.2.3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于1971年編制,能較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調查對象焦慮及抑郁狀態的有關癥狀、嚴重程度及后續變化,是目前廣泛用于精神科臨床、精神衛生調查和心理咨詢實踐中的焦慮、抑郁狀態篩選和診斷的主要工具之一[9]。2個量表各有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即每個條目有4個評定標準,包括從來沒有或很少時間有、少部分時間有、相當多時間有、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有,分別計1分、2分、3分、4分。將所有得分匯總求和得量表總分,量表總分乘以1.25取整數部分為量表原始標準分,用量表標準分的高低反映調查對象焦慮、抑郁的程度。SAS用原始標準分的高低反映調查對象的焦慮程度,將其劃分為<50分、50~59分、60~69分,>69分4個等級,對應正常、輕度、中度、重度焦慮程度。SDS采用進行百分制轉換后的標準分即轉換后的標準分=原始標準分/45×100高低反映調查對象的抑郁程度,將轉換后的標準劃分為<53分,53~62分,63~72分,>72分4個等級,分別對應正常、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程度。
1.2.4 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
該量表包括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共36個條目,其中1個條目僅體現過去1年總的健康轉變情況,不計分。每個維度的得分=(該維度實際得分-該維度理論最低分)/(該維度理論最高分×該維度理論得分)×100,以每個維度得分評判調查對象的健康狀況,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狀況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8,表明量表信度非常好[10]。
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PICC門診通過微信小程序“問卷星”對病人的主要照顧者開展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員都經過問卷調查語言引導規范、問卷調查行為引導規范等標準化培訓,可以客觀、統一地向調查對象闡釋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和量表的具體操作步驟。

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總分為(168.58±13.75)分,條目得分為(3.44±0.45)分,各維度條目得分見表1,其中得分最高的為清晰交流,得分最低的為親密和諧。

表2 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74)
主要照顧者SAS得分為(65.17±4.96)分,SDS得分為(66.04±6.08)分,主要照顧者呈中度焦慮、抑郁狀態。
病人主要照顧者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見表3,維度均分為(76.66±7.39)分。

表3 病人主要照顧者SF-36得分 單位:分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與其焦慮、抑郁情緒呈負相關,與其生活質量呈正相關,見表4。

表4 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家庭復原力與其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r值)
以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SAS、SDS及SF-36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照顧者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SAS、SDS及SF-36得分是影響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的主要因素,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5,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6。

表5 自變量賦情況

表6 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的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病人的醫療付費方式,主要照顧者的SAS、SDS以及SF-36得分是影響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的主要因素。
癌癥確診本身就會對病人的家庭產生壓力和危機,而PICC相關靜脈血栓一旦形成,因其危害性大、治療措施復雜、經濟負擔加重,會進一步加劇家庭的不平衡或不和諧狀態[11]。主要照顧者文化程度越高,對疾病的理解可能會更加深入,對家庭事件的處理會更加靈活[12]。主要照顧者的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病人的醫療付費方式反映家庭的經濟能力,經濟能力越差,相應的生活負擔更重,說明照顧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13]。而婚姻狀況從側面反映家庭共同分享的信念以及家庭溝通,家庭成員之間有效溝通會推動病人在面對疾病時采取正性、積極方式,有利于疾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有研究表明,家庭信念系統、家庭組織模式、家庭支持系統、家庭溝通/問題分享、家庭成員個人的身心健康是家庭復原力的保護因子[14-15]。因此,醫務人員對病人主要照顧者需要給予針對性的支持措施,積極引導和協調影響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的各個影響因素,以盡量減少PICC相關靜脈血栓對病人家庭帶來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與其負性情緒呈負相關,這與雷歡等[16-17]的研究結果相似。究其原因,一方面負性情緒可反映病人及主要照顧者對待PICC相關靜脈血栓的態度,照顧者穩定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病人實施自我健康管理行為。面對疾病時,負性情緒越弱,病人護理行為向健康轉變的信念越強,家庭復原力水平越高,獲得健康的態度和決心就越大,使病人積極融入家庭,負擔起家庭責任,促使本人及家庭成員積極成長,充分調動家庭的整體力量,從而提高家庭復原力[18]。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家庭復原力可以整合家庭系統與外界環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統一的有機體,主動地運用社會中所吸收到的有效資源,積極應對創傷和各種應激事件,幫助病人以及主要照顧者樹立應對疾病的信心,提高家庭成員的凝聚力和適應力,緩解家庭壓力,樹立正性思維,減少個人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與其生活質量呈正相關。表明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越好,家庭復原力越強。腫瘤化療間歇期,家庭成為病人休息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家庭成員是病人康復的主要支持資源。這些家庭資源帶來的正面外溢性,與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主要照顧者較高的生活質量,其一可以滿足病人物資方面的需求進而可以獲得良好的照顧,其二可以滿足病人和其主要照顧者精神心理的需求,尤其是共同面對疾病的信心。整個家庭對壓力事件的反應隨之減小,家庭的內在優勢和持久性得到體現,繼而形成家庭韌性和和諧的家庭關系。
綜上所述,腫瘤合并PICC相關靜脈血栓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較低,主要照顧者焦慮、抑郁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病人主要照顧者家庭復原力與其焦慮、抑郁情緒呈負相關,和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提示醫務人員在提供醫療護理服務時,要立足家庭實際情況,基于家庭彈性原則展開,在關注病人身心健康的同時也不可忽視主要照顧者的生理、精神需求,以人文關懷的理念重視家庭成員的感受,維系家庭功能,以幫助病人主要照顧者提高家庭復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