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菲
(青島大學 音樂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陳其鋼師從著名音樂教育家羅忠祎教授,在法期間,被作曲大師梅西安收為關門弟子,創作了一批優秀音樂作品,并且一部分作品涉及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運用京劇片段作為主題元素,使西方音樂與東方傳統音樂得到了完美結合。鋼琴協奏曲《二黃》是陳其鋼先生受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委托而創作的,2009 年10 月28 日由郎朗與茱莉亞交響樂團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由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指揮。
鋼琴協奏曲《二黃》運用了京劇二黃的戲曲聲腔,通過變奏、重組等手法,與現代作曲技法相結合,從而勾起人們的兒時情懷與文化記憶。
《二黃》是陳其鋼先生為鋼琴與樂隊創作的一首鋼琴協奏曲,從整首作品中可以看出作曲家熟練地將京劇元素與中外作曲技法相結合,通過主調與復調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各部分與鋼琴巧妙配合,以橫向線條化的發展來推動旋律的進行,從而推動了全曲的發展。
《二黃》的主題動機來源于二黃京胡過門旋律,其旋律在主奏樂器與其他樂隊之間中通過各種手法在各個段落推動著作品的進行與發展,使主題在整首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二黃原板過門旋律見譜例1:
全曲主要有四次比較完整的二黃原板過門主題的呈現。
第一次:《二黃》27—32 小節(引子部分第一次演奏了部分二黃過門的旋律,調性轉到了?C徵調式,鋼琴部分奏出主題)

例1:

例2:《二黃》中部曲式結構圖
在這一部分,鋼琴聲部奏出部分旋律主題,28小節弦樂聲部加入,繼續奏出主題旋律,使得27—32 形成了復調形式的旋律對位。
第二次:《二黃》40—46 小節(鋼琴完整奏出主題旋律)
40 小節開始,主奏樂器聲部完整演奏了二黃原板過門旋律,45 小節以后各個部分以復調的手法在長笛和弦樂聲部發展進行。66 小節,作曲家將主題旋律安排到鋼琴低音聲部與小提琴聲部,高音聲部以六連音為織體,該織體主要以五聲性的半音模進推動著旋律的發展。
第三次:《二黃》90—93 小節(鋼琴聲部又一次奏出了完整的主題旋律)
在這一部分作曲家使用了四個鋼琴聲部進行寫作,94 小節開始主題旋律緊接著由兩只巴松和大提琴演奏,主要為主部主題的變奏,鋼琴聲部運用了六連音的織體并使其穿插其中。
第四次:《二黃》227—231 小節(再現部鋼琴聲部再現主題過門旋律)
通過以上部分可以看出,鋼琴協奏曲《二黃》對原板過門這同一主題旋律通過變形、發展、再現等手法反復變化出現,貫穿全曲,體現了陳其鋼先生細膩的寫作手法與高超的創作方式。
鋼琴協奏曲《二黃》是一首帶有引子和尾聲的單主題再現三部曲式,原板過門旋律自由貫穿其中,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全曲共234 個小節。
引子(1—40 小節),由四個大樂句組成。第一樂句由主奏樂器鋼琴奏出,主題旋律的簡化呈示,運用了五聲調式的橫向寫作手法;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15 小節開始加入低音提琴,與第一樂句相比各個聲部變得更加緊湊,旋律性變得更強。第三樂句開始逐漸加入弦樂聲部,鋼琴聲部與弦樂聲部形成復調關系;第四樂句開始各個聲部逐漸加入,達到全奏并漸漸弱了下來,為第一樂段作準備,引子結束。
首部(41—89)小節,由再現單三部曲式結構組成,41 小節開始為主題的原始呈示,隨后是7 小節的連接,B 樂段開始,大提琴聲部演奏主題旋律,這是主題部分的變形,66 小節開始進入再現段,a2句開始旋律聲部進入第一小提琴聲部,運用了長時值、長線條的寫作手法,使音樂變得更加富有歌唱性,鋼琴聲部為六連音作為流動性的織體聲部,75 小節開始,主題旋律以片段的方式在圓號聲部再現,各聲部逐漸加入,為第二部分進入作鋪墊,第一部分結束。
中部(90—170)小節,由具有再現意義的三部性結構組成。第一部分90 小節開始主奏樂器進入二黃過門旋律材料,95 小節開始鋼琴低聲部對高聲部主題旋律進行模仿,101 小節開始,長笛、雙簧管和單簧管輪流演奏六連音織體;第二部分D 樂段109 小節開始,整個樂段主要以片段性的六連音織體為主,鋼琴聲部與其他聲部之間不斷轉換,這個片段的情緒和上一個樂段相比更加高漲,第三部分為再現部分,137 小節長笛聲部與單簧管聲部形成復調關系,159 小節進入全曲的高潮,結束了第二部分。
再現部(171—210)小節,這個部分是一個再現性的樂段,整個樂部都在再現主題旋律素材,173 小節鋼琴聲部為流動型的伴奏織體,191 小節為柱式和弦織體,199 小節到210 小節為這個部分的高潮段落,各個聲部達到了fff 力度,最后又回到p 力度。
尾聲(211—234)小節,這個部分也是再現性尾聲,211 小節開始再現引子部分的素材,211 小節再現呈示部三連音素材,227 小節再現中部90—92 小節,調性還是在G 徵調式,最終回到了音樂開始時的靜謐氛圍。
陳其鋼師從作曲大師梅西安,他的作品既注重表現現代和聲音響效果,又追求表現東方旋律音調。鋼琴協奏曲《二黃》是中國傳統京劇元素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完美融合的典范,在這首作品中除了運用京劇元素作為主題材料,在配器和復調的運用上也有很多創新手法。例如從在配器編制上來看,這首作品并沒有使用傳統雙管編制,并且在打擊樂器方面使用了吊鈸、大鑼這樣的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從復調技法上來看,這首作品主要運用了對比復調、模仿復調、支聲復調這三種復調寫作技法。因此,下面將從配器與復調兩個方面分析《二黃》中的創作技法。
鋼琴協奏曲《二黃》以中國傳統音樂為素材,運用現代作曲技法與樂隊相互融合,既具有民族風格,又具有創新性。陳其鋼先生在這首作品的配器編制過程中對每一種樂器都進行了認真考量與細致編配。雖然這首作品以鋼琴作為主奏樂器,但是其他樂器組的使用與配合也對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作品運用了獨特的樂隊配置,由鋼琴、木管組、銅管組、弦樂組、打擊樂器構成。木管部分采用兩只長笛、兩只雙簧管、兩只?B 調單簧管、兩只巴松管;銅管部分由兩支F 調圓號、一支D 調小號和一支?B 調小號、兩支低音長號和一支大號組成;同樣也運用了豐富的打擊樂器,有鐘琴、顫音琴、三角鐵、低音鼓、吊鈸、管鐘、大鑼等。各個部分與鋼琴巧妙配合,以橫向線條化的發展來推動旋律的進行,打擊樂器穿插其中,以點描式手法與樂隊相互配合。
作品50—54 小節部分體現出了打擊樂、弦樂以及鋼琴之間的巧妙配合:主題旋律呈示于鋼琴聲部,鋼琴、鋼片琴、顫音琴聲部運用三連音的節奏音型,采用“問”與“答”的方式與弦樂聲部進行橫線線條配合。
聲部之間橫線線條的發展同樣可以表現在例4。在這一部分,鋼琴聲部首先奏出主題旋律,緊接著第二小提琴聲部、長笛聲部和大提琴聲部同樣采用橫向的寫作手法,各個聲部巧妙配合,給音樂帶來了強大的張力。
20 世紀復調音樂的地位比較突出,在鋼琴協奏曲《二黃》中,作曲家運用了大量的復調寫作手法,最為突出的是對比復調以及模仿與對比并置的綜合復調。
在《二黃》第40 小節,鋼琴高聲部的旋律向上方長笛聲部作同度模仿;鋼琴低聲部向下方大提琴聲部作同度模仿;第45 小節,鋼琴高聲部開始對長笛聲部作上八度模仿,同時,主奏鋼琴聲部在G 徵調上奏出京劇二黃過門主題材料,鋼琴與第二小提琴聲部形成對比復調。
第60 小節,上方高聲部為單簧管,低聲部為巴松聲部,單簧管的旋律材料整體表現為上行的趨勢,而巴松管的旋律整體表現為下行的趨勢,并且兩個聲部之間通過模進的手段發展旋律,句法清晰且調性明確。兩條旋律在一起相互對置構成相同音樂材料的對比復調關系。
本文從陳其鋼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二黃》出發展開論述,整首作品運用了京劇旋律的素材與獨特的創作手法,是陳其鋼先生近年來運用京劇素材創作的比較具有標志性和代表性的一首鋼琴作品。在創作手法方面,作曲家并沒有摒棄中國傳統的作曲技法,一味地追求無調性、現代的作曲技法,而是宣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文化的融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