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霞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對學前教育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音樂素養已經成為應聘學前教育教師時的必備能力。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學前教育高技能人才的搖籃,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素養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音樂素養是對音樂藝術的鑒賞、感知、理解、創造和表達的綜合能力[1],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也是高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必備的教學課程內容。音樂素養主要由藝術鑒賞能力、審美感知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組成,如圖1 所示。

圖1 音樂素養的主要組成成分
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方面,可以提升學前專業學生自身的音樂鑒賞、音樂創作以及音樂表達能力,對學生自身的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其次是就業需求方面,對于高職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技能,應對逐漸加大的就業壓力,提升其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最后是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在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活動屬于基礎的藝術活動,教師通過音樂表現手段,讓兒童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下成長。因此,學前教育教師的音樂素養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關鍵。音樂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身心和諧以及動作協調性,促進大腦以及感覺器官的發育[2],而且還可以調動兒童肢體來感受音樂情緒,如自由擺動、跳躍或舞蹈等,使內心感情更加細膩。此外,在音樂的熏陶中,兒童的審美感知、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在潛移默化中都能受到影響,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的學前教育崗位需求、人才需求、教育需求等需求方面的變化,學前教育迎來了空前的發展,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逐漸增多,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量也隨之擴大。與此同時,學前教育的迅速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兒童的學前教育更加重視,社會各界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內在影響越發顯著,如圖2 所示。從高職學前專業發展現狀的關系圖來看,社會需求帶動了學校學前專業的教學創新,同時教學創新也離不開學生、教師和課程改革的共同作用,但高職院校在招生對象、師資力量、教育教學等各方面與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這無疑給高職院校學前專業的改革創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圖2 高職學前專業發展關系圖
音樂素養作為高職學前專業學生的基礎培養內容之一,貫穿了學前教育的整個過程,更關系到學前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3]。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在學生、教師、課程以及學校各方面都面臨著一定的困難,想要探索音樂素養培養的突破路徑,就要歸納出目前限制其發展的困境,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
高職院校生源主要來自省內高考報考、高中對口升學考試和初中畢業后按五年一貫制錄取的專科生等,這部分學生普遍缺乏系統化的音樂專業基礎,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大部分專業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嚴重不足。此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對音樂學科的認識不足,對專業知識學習的努力程度也不夠,這些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強,給其自身的音樂素養提升以及教學過程的優化帶來了一定困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還對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4]。但高職院校中缺乏高素質和高質量的專業教師,由于高職院校的招聘門檻相對較低,部分剛畢業的教師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扎實,對音樂的鑒賞和表達能力不高,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探索出形式豐富的教學形式以及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能。
目前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學習,較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且課堂模式較為單一,無法吸引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此外,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脫軌,很多內容沒有得到及時創新,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無法滿足當下社會對于學前專業人才的需求。
學校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以及課程管理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高職院校對于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學安排、實踐活動等各個方面。在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培養目標等教學設計環節中,學校沒有將音樂素養相關課程放在重要的教學環節中,同時在組織的一系列課外、實踐等環節中,學校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實踐管理體系,這些都使得學校無法充分發揮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作用。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來源,而音樂素養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對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兒童成長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高職學前專業面臨的學生音樂基礎不牢固、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本文從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完善教育教學內容、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突破路徑,如圖3 所示。

圖3 高職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突破路徑
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培養高職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可以讓學生實際感受音樂對學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主動意識到音樂在本專業中的重要性以及音樂素養對自身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此外,還要打破學生對音樂的傳統認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獨特理解,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將這種理念帶到未來的實際教學中。
首先是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應該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定期考核教師的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實踐能力,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培訓,通過豐富的培訓形式來提升學前專業教師的整體水平;其次是完善課程設置,結合學前專業的培養目標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增加音樂素養課程時長,根據實際崗位需求調整課程內容,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和相關崗位需求的人才;最后還要注重教育方式和效果,寓教于“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音樂的內在動力[5]。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結合音樂的獨特魅力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和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利用體驗式、探索式、啟發式的教學模式生動形象地傳授音樂知識。例如讓學生了解一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有意識地感受樂曲的藝術生命力,或者利用肢體動作來表達音樂情緒,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音樂的魅力。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除了講授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注重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學前教育的特點,把學生帶入兒童教育環境中,根據兒童的特點和對音樂的感知特點,借助圖畫、動作、語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調動視覺、聽覺等來感受音樂美。教師還應該結合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通過兒歌教學、聽音畫圖、節奏游戲等方法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音樂創作和音樂表達能力。同時,學校應該完善音樂教學實踐體系,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前教育實踐,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培養自身音樂素養的重要性,及時發現自身專業能力方面的不足,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去表達音樂,進而摸索出適合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方法。
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是指在課堂中傳授音樂知識,還指在生活中營造音樂環境。學校可以利用音樂考核、等級考試等手段,及時監督并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除了音樂專業知識的考核外,還要加強學生的音樂技能,學校應該積極組織文化音樂節、歌手比賽、節日晚會等相關活動,提升學生的欣賞、演唱和創作能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此外,學校還應該注重日常的校園音樂環境建設,通過打造音樂文化長廊、開放使用音樂樂器室、搭建網絡交流平臺等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同樣能夠感受到音樂氣息,進而建設全方位、多元化、開放化的校園音樂環境。
總而言之,社會對于高職學前專業學生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音樂素養在學前專業學生的能力方面逐漸凸顯出其自身的重要性。為了應對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本文從學生、教師、課程和學校四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并針對其中的問題,探索出了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完善教育教學內容、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創設良好音樂環境的突破路徑,為高職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