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冬花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也逐步向著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方向發展。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單純注重書本知識的訓練。過去的小學語文作業往往側重對課本知識的重復和模仿,過于強調對字、詞、句的機械記憶,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是缺乏創新和實踐性。以往的語文作業設計往往以書面形式為主,過于注重對知識的書面考查,而忽視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是缺乏個性化的關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大多著眼于學生整體,缺乏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和個性化的指導,因此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采取以下策略。
一、多元化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多元化,既包括對字、詞、句的記憶,也要包括對課文的理解、分析和評價。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在學習《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繪畫、制作手抄報、制作微電影的形式,展現出自己心中的“鳥的天堂”、感受“大榕樹的美麗與力量”、體會“鳥兒們的自由與和諧”,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二、增加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增加趣味性,通過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學習《春曉》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制作“眠”“覺”“聞”“啼”等生字的卡片,并在卡片上標注拼音、生字和組詞,同時可以畫上《春曉》中的場景或小動物等插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在學習《小馬過河》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表演小馬、老牛和松鼠等不同角色,展示它們對過河的不同看法和行為,同時可以適當添加自己的創意和發揮,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關注個性化。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因此,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關注個性化,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特點,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作業的內容要多樣化,既要有基礎作業,又要有綜合作業,還要有提高作業。要讓作業的內容具有階梯性,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相應難度的課外作業,減輕學生作業的壓力。這種作業,比較好地體現了“自主性、分層性、實踐性、適量性”,把選擇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作業。這樣,無疑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注重創新和實踐。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注重創新和實踐,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也應隨之改變。多元化的作業設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趣味性的作業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個性化的作業設計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注重創新和實踐的作業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合理地設計多元化的、趣味性的、個性化的、注重創新和實踐的作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