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4月28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幫助企業恢復元氣。就在此前幾天的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
中央層面密集部署,傳遞出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信號。民營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方面承擔著重要角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指出,“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較多困難,民企發展信心不足、預期偏弱。要讓民營企業家“放下包袱,大膽發展”,就要堅定不移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經濟的重要指示和論述,為民企解決真問題,營造重視民營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尊重民營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和民營經濟長久發展預期。
“大家都說民企‘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確實是這樣,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政策是一時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保持信心才能長久發展。”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企業家有了信心、市場有了信心,就能克服困難,創造經濟發展的動力。
關于民營經濟,一直有“56789”的說法,即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以及吸納90%以上的新增就業”。截至2022年末,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已達4700多萬戶。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黃衛挺曾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個毫不動搖”是民營經濟產生和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不斷拓展和深化民營經濟基本方針的理論內涵。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50多位企業家說:“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在‘內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指導下,有關部門從加強產權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黃衛挺說,與此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表述相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進一步強化了“內在要素”和“自己人”重要定位。
“由于疫情疊加市場等原因,這幾年部分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了困難,民間資本投資也處在一個歷史低點。怎么調動民營企業積極性,改善市場預期,堅定市場信心,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表示。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圍繞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出臺系列舉措,不斷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
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203.9萬戶,同比增長10.7%。截至2023年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49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2.3%。
民營企業展現出強大的內生動力,區域發展更加平衡。一季度,中部地區新設民營企業51.9萬戶,同比增長20.8%;西部地區新設民營企業44.1萬戶,同比增長30.2%。
同時,民營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季度,第一、二、三產業新設民營企業分別為7.6萬戶、34.9萬戶、161.4萬戶,第三產業占比近八成。受疫情沖擊的“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快速恢復,新設民營企業增速分別為35.7%、15.5%。

2022年5月26日,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一家民營紡織企業智能機械化車間,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趕制出口棉紗線訂單產品。
去年12月18日,新任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杭州開展調研,阿里巴巴集團是調研點之一。次日,港股阿里巴巴股價沖高,甚至一度漲近5%。“省委書記調研阿里巴巴釋放什么信號”的解讀也一度在各類媒體平臺刷屏。
此前幾天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同時,會議還指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近幾年的強監管下,螞蟻金服IPO叫停、被反壟斷調查,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平臺企業之一,最能感受到這種微妙的變化。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政府與民企的這種互動,也讓市場第一時間就敏銳地捕捉到了積極信號。
這是“政策導向”與“市場反應”的典型案例。
“當前民營經濟遇到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就與社會上有些錯誤的觀點、議論有關系,比如前些年‘民營經濟退場論‘新公私合營論‘國進民退等,有的人還議論‘搞不搞市場經濟,讓‘兩個毫不動搖似乎在輿論上有點‘動搖,造成民營資本緊張。”張占斌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
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后,多個省份黨政一把手主持召開了企業家座談會,還有的省份專門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近兩個月來,全國各省市更是密集召開民企座談會、營商環境座談會,讓企業家談發展、講需求、提建議。
依法平等保護包括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營造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才能讓民營企業家消除顧慮。
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高管向《中國報道》記者講述了她曾經所在企業的遭遇。其公司負責人被拘捕了,同時被捕的還有十來位高管,她是“剩下的唯一一個”,公司的運轉陷入了停滯。“好幾個月時間,也沒有人來告訴我們該怎么辦,還有這么多員工,我只能一個人硬撐著,即使老板被查沒事放出來,企業肯定也完了。”
今年3月份,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貫徹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對民營企業家涉案人員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不判實刑,能不繼續羈押的及時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這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其實這不是海南的首創政策,而是司法系統近年來提出的明確的司法政策。2019年,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多個場合強調:“檢察機關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時,綜合運用好刑事司法政策,能不捕的就不捕,能不訴的就不訴,能判緩刑的就提出緩刑的量刑建議。”
從2020年3月起,最高檢決定在上海、江蘇、山東、廣東的6家基層檢察院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在辦理涉企犯罪案件時,依法可不捕不訴的,責成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切實整改。去年3月,張軍在互聯網問答社區知乎上回答網友提問時說,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的目的是“防止不當辦一個案件,垮掉一個企業”。
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
“民營經濟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最大的機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擘畫了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實現宏偉藍圖,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第一要務。這為民營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成長舞臺。”今年年初,時任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外貿企業達51萬家,他們的進出口總額21.4萬億元,進出口規模年度占比首次超過一半,達到了50.9%,對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80.8%,民營外貿企業持續發揮了外貿“穩定器”的作用。
在科技創新方面,民營科技企業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50%左右,全國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來自民營企業。2021年,全國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達1.45萬億元,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
黃衛挺表示,站在新征程上,必須按照“內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加快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活力;緊扣民營經濟新的使命擔當,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也要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按照“兩個健康”全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社會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旗幟舉得更高,聲音喊得更響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現代化發展,我們就得重視民營經濟。”張占斌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各級政府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鼓勵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科技創新。
責任編輯: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