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萌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生產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經營主體預期明顯好轉,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4.5%,是一個超出預期的數字。”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在“國是論壇:2023年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消費和外貿對經濟增速的貢獻較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付凌暉介紹,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因素,服務業是三大產業中增長率最大的。
“3月當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56.9%,處于高位景氣區間。可以說服務接觸類的住宿、餐飲、旅游、文化等流動性消費行業,聚集類服務業和消費快速回暖,帶動了就業和收入的穩步回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在上述論壇上指出,當前各地因類施策,采取大量組合拳式促消費政策,包括培育和擴大相關的重點商圈,擴容提質服務消費,聚焦熱點節假日和熱點場景來出臺促消費“大禮包”式的舉措,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此外,郭麗巖表示,一季度大宗商品消費也有諸多亮點。作為大宗商品的風向標,3月汽車銷量超過240萬輛,同比增速接近10%。“這說明當前車市中剛需、改善性需求等有效需求正在釋放。新能源汽車在同期高基數之上實現高位增長,這也是明顯的新增長點。”同樣表現亮眼的還有出口領域,外貿在一季度展現出較強韌性。
今年1—2月,中國外貿承受著較大壓力,港口空箱數量增加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今年3月出口同比跳漲14.8%,終結了去年10月以來的四連跌,實現貿易順差881.9億美元,全線大幅好于市場預期。霍建國分析,3月突然跳漲主要原因是春節后全面開工,復工復產比較快。同時也說明外部對中國的產品需求還在,需求訂單支撐了外貿發展。其中,外貿新動能的成長對于支撐外貿增長的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迅猛,達66.9%。
針對今年以來物價漲幅持續走低,付凌暉表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3%,保持溫和上漲。從經濟增長情況看,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他表示,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貨緊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在回應“民間投資一直處于低位”這一問題時,付凌暉指出,制約民間投資增長的影響因素較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因素。民間投資中,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下降13.8%,下拉民間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還需要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宗良表示。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傳統工具——固定資產投資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長 5.1%,與去年持平,而2023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長為0.6%。
在“2023年第一季度宏觀形勢分析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指出,現階段小型和小微企業注銷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民企發展信心有所不足。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策略師朱超平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民營企業信心的復蘇可能會慢于預期。
在支持民間投資發展方面,國家發改委此前表示,將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產,使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到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中來。“總的來看,積極推動完善市場環境、積極增加對民間企業的支持將有利于民間投資逐步回穩。”付凌暉說。
3月20日,在青島即墨區的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焊裝車間內,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
一季度經濟整體呈現恢復向好的態勢,為實現全年的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較好基礎。而下階段的經濟運行情況,更是公眾關注的重點。宗良表示,鑒于去年二季度基數比較低(增速為0.4%),今年二季度增速整體壓力不大。
“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顯加快,三四季度隨著基數的升高,增速會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付凌暉指出。經濟發展保持向好,有多方面的支撐條件。中金研究院董事總經理趙揚認為,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能強大,前期的宏觀政策持續顯效發力,地方政策快速落地,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經濟復蘇。下一階段,提振消費依然是施策重點。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也于4月19日表示,將進一步提振消費持續回升的動力,并抓緊研究起草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拓展農村消費等重點領域,下大力氣穩定汽車消費,鞏固拓展向好勢頭。
在外貿領域,商務部認為,雖然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開門穩”,但是我國的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外部環境看,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
在全球產業鏈轉移的大趨勢下,霍建國指出:“此時印度、東南亞想借此機會吸引更多的外資,還在不斷加大一些優惠政策。面對外部壓力,我國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策執行的統一性,盡可能減少施策過程中的負面影響。”孟瑋表示,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近期跨國公司高管密集來華,各地紛紛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抓緊簽約落地外資項目等現象就說明于此。外資企業通過加碼投資的實際行動,投下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任票”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票”。
責任編輯: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