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睿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歷史上的長安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喜迎各國商旅,匯集各類文化,實現了商貿、文化、旅游的大繁榮。如今,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10年間,絲路精神再次復興,陜西緊抓歷史機遇,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為引領,穩步推進“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產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文化旅游、絲綢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設,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民心相通更加深入。
“這都是愛菊集團給我吃了定心丸,我再也不用為種什么發愁,也不用擔心糧食賣不出好價錢了。”提起如今的農場狀況,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鮑爾江就樂得合不攏嘴。鮑爾江是北哈薩克斯坦州的一位農場主,擁有兩萬公頃土地,從前他經常為糧食沒銷路發愁、也擔心賣不上好價錢。但自從參與了西安愛菊集團的“訂單農業”合作模式之后,過去閑置的土地被充分利用起來,收獲的糧食也完全不愁銷路,鮑爾江的干勁越來越足。作為西安的老牌糧食企業,提起愛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優質的糧源地”一直是愛菊集團關注的重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愛菊集團將目光放到國際,經過反復調研和多方考量,最終將哈薩克斯坦確定為新的糧源基地。
“我們之所以把糧源基地確定為哈薩克斯坦,是因為這里是世界糧食種植凈土之一。”愛菊集團副總經理劉東萌介紹,中哈邊境阿拉山口的貿易通道貫通,具有作為糧油原料供應地的便利條件;而該地區農產品又長期滯銷,在這里發展農業,是雙贏。
從2015年初次探索考察到后期進口糧油,到投資開建北哈州初期150畝的糧油基地,愛菊集團僅用了一年時間。隨后,愛菊集團與哈薩克斯坦20多個農場主簽訂總計150萬畝土地的“訂單農業”合作協議,并對當地農作物進行深加工。
近幾年來,愛菊集團每年保持推行“訂單農業”種植150萬畝,平均每年向國內輸入糧油等約5萬噸。滿足了當前企業發展需求,也為哈國和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耶爾肯別克,是當地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后就來到愛菊園區工作。此前他家一直靠他父親一個人種地維持生活,除了秋收時節賣糧,基本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遇到糧食豐收的年頭,收入反而還會減少,開銷也更加緊張。
“現在我和我父親都在園區上班,每月都能拿到豐厚的工資。我們再也不用在農閑時跑到城里打臨工,不用再為不穩定的收入發愁了。”他們父子兩人已經在園區工作3年了,家里住房條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變。
據了解,愛菊哈薩克斯坦園區一期項目油脂加工廠目前有150名員工,未來3期全部建成后,預計可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00多個,間接提供工作機會1000多個。
此外,在構建了以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為“境外前沿產地樞紐”的原料供應基地之外,愛菊集團還以阿拉山口作為境內中轉樞紐,建設了物流中轉分撥基地,以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境內集散樞紐的物流集散基地,打通了出中亞及周邊國家糧食進出口的陸路通道。
“未來,我們將致力于將哈薩克斯坦愛菊園區打造為中國企業的境外投資平臺,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入區建廠,如新建牛羊肉廠、食品廠、蛋奶制品廠等,形成產業集群,從而‘抱團出海,共贏發展。”劉東萌說道。
“即使遠隔重洋,中國卻像家一樣,你們不僅為賽蒙治病,也為我治療心靈的傷。如果你們不能來圣彼得堡,那就請在西安等我們回來。”這是一位俄羅斯母親阿蓮娜在孩子賽蒙結束在中國的治療,即將返回俄羅斯時發給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醫護人員的感謝。
賽蒙一歲半時突發“線粒體腦肌病”,這種病會讓患者運動功能急速減退,肌肉萎縮、近乎失明。這一罕見的難治性疾病,現代醫療技術只能延緩病癥不能治療。看著孩子的病情每況愈下,2019年4月,阿蓮娜獨身帶著插著鼻飼管的賽蒙來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國際醫療部,在這里開始了近3個月的中醫治療。
2019年10月,“俄羅斯中醫藥學會西安國際學習班”在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開班,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保加利亞等國的28 名學員進行了為期13天的中醫藥培訓。
“治療中,我們給賽蒙用了中藥湯劑、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等方法配合中頻脈沖電治療以提高肌力;同時予以運動療法及平衡功能訓練以改善運動功能。”賽蒙的主治醫生白新朝回憶道,“當時是賽蒙入院第10天,我突然接到阿蓮娜的電話,她很激動說賽蒙從床上摔了下來,但是卻可以自己翻身了。對于運動功能幾乎喪失的孩子來講,翻身是病情好轉的跡象。”
后來,賽蒙還慢慢地學會了翻身俯趴,脫離鼻飼能夠自主吞咽,意識狀況改善,肌肉萎縮的雙腿交叉減輕變靈活了……
事實上,賽蒙不是個例。近年來,西安中醫腦病醫院接待了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1.2萬余名境外患者、醫師來院進行中醫藥診療及培訓、交流,推動了陜西與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此前,哈薩克斯坦傳統醫學領域的葉爾蘭教授就曾帶領當地患兒在我們醫院進行了3個月治療,他從不會坐到可以坐起來,可以站起來,最后可以走起來了。因此,葉爾蘭教授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相關負責人說。
隨后,葉爾蘭教授積極籌備,于2019年與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聯合成立了哈薩克斯坦西安國際中醫診療康復中心(西安診所)。截至目前,該康復中心已累計接診患者達5100余人次。
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交流合作中,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也一步步探索國際推廣模式,先后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以及印度尼西亞泗水、雅加達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建立中醫藥診療中心;牽頭創建世界中聯小兒腦癱專業委員會,擁有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900多名會員;促進印度尼西亞愛郎卡大學設立中醫學歷教育,推動中醫教育走出去;制定完成的中醫腦病國際標準,增強了中醫藥在國際醫學領域的認可度,進一步拓展了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春節剛過完,我們就收到了52萬臺洗衣機訂單!”4月17日,陜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介紹,這些產品將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地。與此同時,公司正在加快洗碗機生產線的建設,已獲取5萬臺以上海外訂單,主要銷往歐洲等國。
如此大額的訂單雖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陳釗信心滿滿,他說:“別看我們投產時間短,但是我們的洗衣機產品在國外的反響極好。”這個于2022年11月才投產的企業,當年就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發運9個專列,銷售洗衣機3.2萬臺。
陳釗坦言,相比于空運、海運等運輸方式,運輸時效快、線路輻射廣、穩定性更高的長安號,是康佳選擇落戶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產品,從西安始發抵達歐洲,也只需10—12天,較海運時效提升超一倍,運輸成本僅為空運1/6。從生產效益上來講,中歐班列無疑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更優解。”陳釗說,不僅是在西安生產的洗衣機,滁州生產的冰箱、寧波生產的空調等,都會在西安集結后搭乘長安號銷往海外。
陜西康佳是第一批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實現對外出口家電的企業,也是中歐班列助力“中國制造”東風,走出國門,布局全球的一個縮影。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構筑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陜西積極探索國際貨運線路運營新形態,降低物流成本,優化作業流程,提升通關效率,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