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蕾
(巨野縣人民醫院兒科二病區,山東 菏澤 274900)
肺炎是臨床呼吸科的常見病,多由病毒、細菌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肺部啰音、咳嗽、咳痰、發熱等。小兒肺臟的彈力纖維組織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且相較于成人,淋巴組織和毛細血管間隙較寬,肺泡數量相對較少,故肺炎的發生風險較高[1-2]。小兒一旦發生肺炎,可大量分泌痰液,若未將痰液及時咳出或吸出,可造成支氣管阻塞,使病情明顯加重[3-4]。臨床在開展排痰護理時,因患兒年齡較小,配合度、依從性均較差,故對護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5]。重視開展多模式促排痰護理,可提高肺炎患兒的排痰效果,為促進其康復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多模式促排痰護理對肺炎患兒肺功能及排痰量的改善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兒科收治的肺炎患兒共計80 例為研究對象,入院時間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 例,觀察組40 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占57.50%),女17例(占42.50%);年齡介于2 ~6 歲之間,平均年齡(3.72±1.03)歲。對照組中,男22 例(占55.00%),女18 例(占45.00%);年齡介于1 ~6 歲之間,平均年齡(3.83±1.23)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肺炎的診斷標準,年齡為0 ~6 歲;(2)心、肝、腎功能未見異常;(3)其家長知悉研究內容,同意參與,且本研究報經醫院倫理部門審批,資料齊全。病例排除標準:(1)過敏體質;(2)合并先天性心臟病;(3)臨床資料缺失。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對癥治療,包括多飲水、多休息、退熱、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等。在此期間,對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測、注意事項指導及用藥護理等。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兒多模式促排痰護理:(1)霧化吸入干預。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干預,佩戴霧化面罩后引導患兒緩慢做呼氣、吸氣動作,可結合氣道適應情況合理增加霧化量。霧化吸入過程中若患兒出現咳嗽、氣促、嘔吐等表現,需立即停止或改為間斷霧化吸入模式。(2)機械排痰干預。針對采用機械輔助排痰的患兒,將排痰機的模式調整為手動模式。在排痰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引流體位,并妥善固定。排痰時使用13 mm 的圓形橡膠治療頭,將治療頭緩慢在患兒的體表移動并進行叩擊,結合排痰情況合理設置叩擊時間。叩擊的順序為由左向右、由外向內、由下至上,叩擊的范圍為肺野,時間為每次10 min,振動頻率為50 Hz/s,1 ~2 次/d。(3)呼吸道干預。協助患兒取半臥位,定時變換體位,通過不同姿勢的變換,以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依據患兒的具體情況,予以吸氧干預,合理設置氧流量,以改善患兒呼吸困難、發紺等癥狀。此外,避免患兒因吸入純氧時間過長而發生氧中毒。定期協助患兒翻身并叩背,以促進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通暢。(4)心理干預。本研究中納入的肺炎患兒年齡較小,在陌生的環境中易出現緊張、抵觸等情緒,干擾排痰工作的正常開展。為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兒進行安撫與疏導,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減少哭鬧行為,積極地配合排痰護理。(5)穴位刺激排痰干預。選取患兒的定喘穴、肺俞穴、天突穴、豐隆穴等穴位,應用YK-2000B 型中頻刺激治療儀對各穴位進行刺激治療。結合患兒的耐受水平,合理設置刺激強度,以促進排痰,每次治療20 min,1 次/d。
(1)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后的排痰總有效率,以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價。顯效:經干預,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明顯減少,肺部啰音消失;有效:經干預,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有所減少,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無效:經干預,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未減少,肺部啰音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后的癥狀體征消退時間,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喘息、咳痰,體征為肺部啰音。(3)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包括氧合指數、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4)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氣50% 肺活量時的瞬間流量(FEF50)和用力肺活量(FVC)。(5)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后的有效排痰時間及排痰量。(6)對比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 分,非常滿意:>85分,滿意:60 ~85 分,不滿意:<60 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
所有數據均在SPSS 22.0 中精準錄入,組間計數資料比較以% 表示,行χ2 檢驗;組間計量資料比較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中排痰效果達到顯效、有效、無效標準的患兒分別有32 例、7 例、1 例,對照組中排痰效果達到顯效、有效、無效標準的患兒分別有23 例、10 例、7 例。干預后,觀察組的排痰總有效率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0%(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干預后的排痰總有效率[例(%)]
干預后,觀察組的發熱、咳嗽、喘息、肺部啰音、咳痰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后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d,± s)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后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d,± s)
組別 發熱 咳嗽 喘息 肺部啰音 咳痰觀察組(n=40)2.52±0.38 4.03±0.59 3.12±0.24 2.57±0.32 2.78±0.49對照組(n=40)3.68±1.02 5.18±0.68 4.09±0.74 4.42±1.03 4.82±1.23 t 值 6.741 8.079 7.886 10.848 9.74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干預前,兩組的氧合指數、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的氧合指數、動脈血氧分壓均高于干預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均低于干預前,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的升高、降低幅度均更為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mmHg,± s)

表3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mmHg,± s)
注:* 與本組干預前對比,P <0.05。
組別 氧合指數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動脈血氧分壓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0)320.34±25.93 428.91±29.83* 43.82±4.92 31.93±1.03* 57.39±4.95 82.84±1.93*對照組(n=40)320.29±26.01 357.93±48.45* 43.79±4.08 36.83±3.05* 57.42±4.82 77.83±2.24*t 值 0.009 7.890 0.030 7.365 0.027 10.716 P 值 0.993 <0.001 0.976 <0.001 0.978 <0.001
干 預 前,兩 組 的FEV1、FEF50、FVC 比 較 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的FEV1、FEF50、FVC 均高于干預前,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的升高幅度均更為顯著(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s)

表4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s)
注:* 與本組干預前對比,P <0.05。
組別 FEV1(L)FEF50(%)FVC(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0)0.64±0.14 1.89±0.31* 42.78±3.94 52.94±1.91* 1.59±0.32 2.26±0.29*對照組(n=40)0.62±0.16 1.41±0.27* 42.82±4.01 48.32±1.39* 1.60±0.29 1.93±0.41*t 值 0.595 7.385 0.045 12.369 0.146 4.160 P 值 0.554 <0.001 0.964 <0.001 0.884 <0.001
干預后,觀察組的有效排痰時間短于對照組,排痰量多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表5 對比兩組干預后的有效排痰時間及排痰量(± s)

表5 對比兩組干預后的有效排痰時間及排痰量(± s)
組別 有效排痰時間(d)排痰量(mL/d)觀察組(n=40)2.23±0.30 14.29±4.19對照組(n=40)3.57±0.45 11.42±5.08 t 值 15.670 2.756 P 值 <0.001 <0.001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家長的77.50%(P<0.05)。詳見表6。

表6 對比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例(%)]
肺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由病原微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可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氣道阻塞,以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為主要表現。嬰幼兒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病原體而發生肺炎。肺炎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可發展成重癥肺炎,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酸中毒、休克、氣體交換功能障礙等,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6-7]。兒童在發生肺炎后,氣道會分泌大量痰液,若未及時將痰液咳出或吸出,可阻塞支氣管及氣道,影響正常呼吸,導致病情加重。此外,肺炎患兒的年齡較小,對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依從性較差,因而可影響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開展。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排痰總有效率、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血氣分析指標、肺功能指標、有效排痰時間、排痰量及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給予肺炎患兒多模式促排痰護理能促進排痰及疾病的轉歸。通過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護理,可稀釋痰液,提升排痰效果,改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8-9]。將機械排痰與胸部叩擊相結合,可松弛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并將支氣管、肺泡內的分泌物引流到中央氣道,為痰液的排出創造條件,提升排痰效果[10-11]。同時,聯合心理護理、呼吸道護理等,可提高患兒的舒適度,促進臨床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綜上所述,給予肺炎患兒多模式促排痰護理可有效促進其排痰,增加排痰量,改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促進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消退,提升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