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明,薛彩紅
(南寧市中醫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中藥臨方制劑是指根據中醫師對某一位病人辨證論治后開具的中藥處方的要求,由中藥專業人員按照相關的工藝將藥物臨時加工成不同的劑型,使病人的疾病得到及時、準確、滿意的治療,為他們“量體裁衣”,制作適合個人的制劑[1]。中藥臨方制劑即中醫藥的個體化治療、中醫特色治療。一般來說,中藥臨方制劑的劑型主要有丸劑、散劑、膏劑、酒劑、合劑、酊劑等幾大類[2]。近年來,中藥臨方制劑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其療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多數患者的認可。我院于20 世紀60 年代末開始投入院內中藥臨方制劑的研制與生產,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改革,形成了目前比較常用的丸劑、糖漿劑、膠囊劑、顆粒劑、酊劑、洗劑、灌腸劑、合劑、散劑、軟膏劑等十幾種劑型。本文在我院中藥制劑生產與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我院2020—2022 年中藥臨方制劑的臨床應用情況,推測未來我院中藥臨方制劑的發展態勢,為今后醫院制劑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料和理論依據,也為制定中藥臨方制劑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數據資料的獲取方法:從我院醫院信息系統及臨方制作記錄中獲取2020—2022 年每年度全部中藥臨方制劑的相關數據,共計49 299 例記錄,涉及散劑、丸劑、膏方、湯劑和濃煎劑等中藥劑型。資料分析方法:將臨方分布、加工總人次、臨方制劑劑型、數量、科室應用分布等信息錄入Excel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2020—2022 年我院中藥臨方制劑使用科室的分布情況為:(1)婦科使用院內中藥臨方制劑的情況:2020 年例數為2731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8077 例)的33.81% ;2021 年例數為9852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19 078 例)的51.64% ;2022 年例數為11 904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22 144 例)的53.76%。(2)內科使用院內中藥臨方制劑的情況:2020 年例數為832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8077 例)的10.30%;2021 年例數為6375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19 078 例)的33.42%;2022 年例數為7718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22 144 例)的34.85%。(3)產科使用院內中藥臨方制劑的情況:2020 年例數為1515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8077 例)的18.75%;2021 年例數為1042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19 078 例)的5.46%;2022 年例數為993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22 144 例)的4.48%。(4)骨科使用院內中藥臨方制劑的情況:2020 年例數為1230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8077 例)的15.23%;2021 年例數為1521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19 078 例)的7.97% ;2022 年例數為1065 例,占院內臨方制劑使用總量(22 144 例)的4.81%。
數據顯示,2020—2022 年期間,我院中藥臨方制劑使用科室的分布有以下幾個特征:(1)內科和婦科使用量大。使用中藥臨方制劑的科室以內科、婦科、骨科、產科等科室為主,其中婦科使用比例最高,占比49.67%,其次為內科、骨科和產科,分別占30.27%、7.74%、7.20%。說明我院中藥臨方制劑主要應用于內科、婦科疾病的治療,體現了臨方制劑在婦科和內科的優勢特點。(2)內科和婦科使用量呈遞增趨勢。內科2020—2022 年中藥臨方制劑的使用占比分別為10.30%、33.42%、34.85%,婦科2020—2022 年中藥臨方制劑的使用占比分別為33.81%、51.64%、53.76%,可以看出我院婦科和內科近三年中藥臨方制劑的使用呈上升趨勢,該數據可指導我院中藥制劑生產部門的生產管理。(3)骨科的使用呈波浪形變化。骨科院內臨方制劑的使用量呈波浪形變化,但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來說使用量較為穩定。(4)產科的使用量呈遞減趨勢。產科中藥臨方制劑的使用量變少,與住院量、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浦嗅t師的數量等都有關系,下一步我們將針對產科做出更適合其使用的臨方制劑,以便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中藥臨方制劑的劑型主要有丸劑、散劑、膏劑、酒劑、合劑、酊劑等[3]。我院中藥臨方制劑主要有湯劑、濃煎劑、膏方、散劑、丸劑、外用膏劑等,本研究中將我院中藥臨方制劑的劑型歸類為散劑、膏方、湯劑、濃煎劑、丸劑五種劑型。2020—2022 年我院中藥臨方制劑五種劑型的使用分布情況為:(1)散劑使用情況:2020 年例數為1285 例,占總量(8077 例)的15.91%;2021 年例數為6671 例,占總量(19 078 例)的34.97%;2022 年例數為9170 例,占總量(22 144 例)的41.41%。(2)膏方使用情況:2020 年例數為1073例,占總量(8077 例)的13.28% ;2021 年例數為1516 例,占總量(19 078 例)的7.95% ;2022 年例數為921 例,占總量(22 144 例)的4.16%。(3)湯劑使用情況:2020 年例數為3348 例,占總量(8077 例)的41.45%;2021 年例數為7372 例,占總量(19 078 例)的38.64%;2022 年例數為8809 例,占總量(22 144 例)的39.78%。(4)濃煎劑使用情況:2020 年例數為2371 例,占總量(8077 例)的29.35% ;2021 年例數為2344 例,占總量(19 078 例)的12.29% ;2022年例數為768 例,占總量(22 144 例)的3.47%。(5)丸劑使用情況:2020 年例數為0 例,占總量(8077 例)的0.00%;2021 年例數為1175 例,占總量(19 078 例)的6.16%;2022 年例數為1275 例,占總量(22 144 例)的5.76%。
以上數據反映出:(1)我院中藥臨方制劑的劑型中,以湯劑和散劑所占的比例居多,占比基本都在40% 左右,說明我院臨方制劑中的散劑和湯劑在普外科疾病的治療方面應用廣泛;(2)散劑、湯劑和丸劑使用量呈遞增趨勢。三種劑型使用量逐年上升,具有明顯的增幅。雖然丸劑的使用量從2021 年的占比6.16%下降到2022 年的5.76%,但總量是呈上升趨勢;(3)膏方和濃煎劑的使用量呈遞減趨勢。膏方使用量從2020 年的13.29% 減至2022 年的4.16%,濃煎劑從2020 年的29.35% 銳減至2022 年的3.47%,不但占比下降,使用量也大幅下降。
中藥臨方制劑即藥師根據中醫師對某一位病人辨證論治后開具的中藥處方的要求,由中藥專業人員按照相關的制作工藝,將藥物加工成不同劑型,以適應患者的不同需求,滿足患者的治療需要。中藥臨方制劑的出現,體現了中醫藥的特色,可根據患者病情、藥物的性質、用藥部位及服藥季節的不同加以選擇。目前,我院配有中藥飲片600 余味,通過辨證施治、循法組方,針對患者的不同體質選擇治療型藥方或滋養型藥方,做到“一人一方,隨方加工”,針對性強,效果更加顯著,不僅深受當地群眾喜愛,且周邊區、縣的較多居民也紛紛前來咨詢并定制。中藥臨方制劑的特點是辨證施治,隨癥加減,一人一方,將不便熬制、攜帶的中藥湯劑由制劑室制成丸劑、合劑、糖漿劑、膏方、濃煎劑等適合劑型,又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臨時調配成溻漬藥包、外敷膏劑、外用散劑、洗劑等劑型供患者外用[4]。中藥臨方制劑具有以下優勢特點:(1)可用于疾病的預防和慢性病的調理。每年季節交替變換時,是流感、感冒的高發季節,體質較弱的幼兒及老人經常容易被感染。為了更好地防治這類疾病,臨床通常會使用膏方、茶飲、外用貼劑如三九貼、三伏貼等進行預防與調理。對于病情穩定需較長時間治療的患者來說,其用藥特點是服藥時間長、服用量大,顯然湯劑并不是最佳的治療劑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根據醫生及患者的用藥需求,配制相應的茶飲、濃煎劑、丸劑、膏方等,做到“一人一方,隨方加工”;(2)可輔助穴位治療。在穴位治療中,通常會使用藥棒或針灸對穴位進行相應的刺激,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為了更好地輔助穴位治療,我們可以根據患者用藥部位、用藥時長的不同,為患者配制相應的溻漬藥包、外敷貼膏、局部散劑、外用熏洗劑等協同治療;(3)劑型可調整。傳統湯劑雖然起效快、操作簡單,但其口感苦澀,又不便于攜帶,使很多患者望而卻步。我們可以根據制劑通則要求,將湯劑制成膠囊劑、合劑、糖漿劑、丸劑、濃煎劑等合適劑型,以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這不僅能節約經濟和時間成本,同時也能帶來更好的用藥體驗,促進了中藥藥源的可持續利用及發展。
中藥臨方制劑的加工過程需要醫師、藥師、患者等多方配合,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與互動。在中醫臨床用藥中,醫生多關注處方的療效而易忽視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以內服湯劑為例,常規湯劑劑量大、攜帶不便,改成濃煎劑后則具有諸多優點:(1)藥物濃度高,吸收快,起效迅速;(2)經濃縮后,藥物含量不變,服用量小,單劑量包裝可使攜帶及服用更加方便、準確;(3)經滅菌處理、密封包裝,質量穩定,可長期保存,免去了臨用煎藥的麻煩,適合慢病患者、亞健康狀態人群、病后術后等需要長期服藥群體;(4)與膏方相比,對脾胃的影響更小,無膠類物質的滋膩?;颊邔τ谂R方制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用于日常養生保健,如養生茶飲、膏方、足浴包;二是使用相對方便,無特殊使用要求,如顆粒劑、濃煎劑、丸劑等。丸劑是近兩年我們才開始開發的新劑型,隨著醫生和患者對丸劑熟悉度的提高,丸劑的使用率呈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如要提高中藥臨方制劑的使用率,更好地服務大眾,就要貼近臨床、貼近患者,想病人之所想,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及時、快速地開發出合適的劑型供醫生和患者選擇,提供多元化的臨方制劑,滿足大眾的需求[1]。例如,為改善婦科氣管插管全麻術后引起的咽癢、咳嗽、咳痰等癥狀,制劑室與婦科聯合研發出了一款針對性的穴位貼敷膏劑——如意止咳膏,以及針對婦科下體濕癢的如意止癢熏洗液、面向兒童寒咳的溫肺化痰包、具有通絡止痛作用的泡腳方、與兒科合作開發適合兒童服用的正氣方養生茶等。我院結合實際,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中藥臨方制劑。
從我院2020—2022 年中藥臨方制劑的臨床應用情況來看,臨方制劑的使用人數正在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藥臨方制劑帶來的益處。中藥臨方制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的特點,是中醫藥傳統特色服務項目。中藥臨方制劑作為醫療機構服務模式探索中新的切入點,在不斷挖掘具有中藥特色臨方制劑的基礎上,有望獲得服務模式上的新突破,并不斷研制新的成方制劑。鼓勵和支持中藥臨方制劑,大力發展中藥臨方制劑,必將提高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5]。中藥臨方制劑可以有效避免藥物的浪費,提高臨床療效。臨方制劑是驗方制劑與時俱進的產物,有著廣闊的應用及發展前景,不僅可以吸引來更多的病人,也會提高醫師的治療水平,增加醫師治療、藥師調劑的技術含量[6]。中藥臨方制劑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為臨床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療手段,有利于提升“以患者為中心”的中醫特色服務能力,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