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霞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數學教學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數學教學研究的重點,數學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學開始被重點研究。小學年級是中小學銜接的關鍵階段。自主學習在小學年級教學中有著較強的可行性,探索其存在的難點、尋找其改善策略將能促進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自主數學在小學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自主數學就是指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現階段,自主學習的優勢已被逐步認識,而現代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小學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現階段自主數學的教學方法在小學年級階段已經得到一定的普及。
(一)數學學科與數學任務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
數學學科與數學任務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這一性質使數學教學變得十分靈活,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包容能力都是一個考驗,當然也因為這一特質,使得數學成為培養學生包容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學科。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更注重學生自主理解甚至進行自主創造,因此學生需要自主參與到課堂當中,在自主發現和實踐中學習數學。基于數學學科本身而言,現階段人們提出了大數學教育的觀念,數學的教學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數學思維,甚至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當中,數學學科的包容性空前加強,學生需要更強的參與性和理解性才能夠得到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數學學科本身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要求的學科。自主學習的課堂中,教師擔任引導者的身份,學生成為理解知識、分析知識以及應用知識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中可以親身感受,這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并擁有自我思考的空間,這對數學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來說是相當契合的。
(二)小學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當代主流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其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學生并不是一無所知地進入課堂的。建構主義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但也強調了原有知識基礎的重要性,認為原有基礎是學生自主建構的前提。因此,自主學習的同時也應當關注學生的知識基礎。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時期,教師可以通過優化作業設計,督促學生鞏固知識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也有了自我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可以利用原有知識的遷移,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當中,從而形成新的理解或者得到新的知識。
(三)自主學習方法的教學實踐已經全面開展
自主學習是我們現代教育理念之下出現的教學策略,是針對學生主體性而提出來的。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學生主體性受到了格外的重視,同時促進了自主學習得到全面的開展。自主學習應用最為明顯的是小學的活動課堂,在活動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自主解決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索的方式開發自己的興趣和特長,
二、小學年級數學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難點分析
在小學年級階段數學教學當中,自主學習是能夠契合數學特點并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策略。然而受制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等因素,這一策略的進一步發展尚需要時間,而要想全面改進這一策略,使之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首先就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
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認可,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但是這一理念的應用時間并不長,從20世紀初算起,也僅有十余年的時間,而在非發達地區,這一教學策略的應用時間更短。因此在教學經驗上,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較大。在傳統教學當中,我們的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而教學方式也主要以教師的灌輸為主。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發展,而自主能力也相應發展較慢。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我國根深蒂固,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是需要時間和智慧的,我們在未來發展中,應當著力去解決這一問題。
在小學年級的自主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對學生而言,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機械式學習模式,學生的思路習慣跟隨教師的指導,而對知識的理解也需要教師進行講授,學生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也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式,而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這種引導就需要不同以往的方式,教師提示過多就會壓縮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而如果不指導學生則不能有效地把握方向,這個“度”的把握需要教師大量的經驗積累,加之教師的教學智慧。因此從傳統教學的影響方面來講,這是自主數學學習發展的一個難點。
(二)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性和階段性的,因此年齡特點是制約教學方式應用的重要因素。要研究小學年級的數學教學,學生年齡因素是不能被忽視的重要問題。自然,自主學習的策略也受到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首先,學生年齡影響學生的知識積累,在上文中已經提到,自主學習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數學的重要前提。但是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尚未成熟,因此學生的辨別與理解能力不強,知識的遷移能力也較為薄弱,這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的理解和獨立思考受到限制。其次,學生的年齡影響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小學年級的學生正是思維活躍、性格活潑的階段,這時候的他們有較高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現階段數學課堂的自主學習主要有自主數學和合作學習兩種方式,學生有較強的自主空間和交流機會,然而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學生的紀律維持極易成為課堂效率需要解決的難點。最后,學生年齡還會制約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反映在數學課堂當中,學生在自主數學之后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解,但無論是在試卷上組織答案語言還是在交流中進行表達都需要他們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整理,并有條理地進行表述,小學年級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的,這也是自主數學中的另一個難點。
(三)學生個體差異的阻礙
從數學教學的文獻當中不難發現,自主學習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歐美國家,自主學習已經十分成熟,他們的教學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而在我國,針對學生問題進行因材施教卻是比較困難的,人口問題是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個現狀,在我們的小學課堂當中,50人以上的班級已經十分常見,甚至有些學校班級可以達到70人,這也給自主學習造成了極大的難題。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問題,但是人數眾多,使得教師難以逐一發現學生的特點和問題,這使得學生難以逐個得到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學生數量眾多,教師如果進行個別教學則會大大延遲教學進度,導致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因此如何在人數眾多的班級中發現學生問題并進行因材施教也是我們發展自主學習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難題,這一問題一旦得到緩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將得到跨越式的進步。
三、小學年級數學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策略探析
小學年級階段,數學自主學習有著自身的優勢,而現階段又存在諸多的現實可行性,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之下,自主學習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我們必須要針對自主學習存在的難點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找到有效的策略去提升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一)實施教學雙邊性原則
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是我們自主數學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解決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為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在此,本文認為踐行教學雙邊性原則是十分重要的。上文中已經提到,學生不適應自主學習與教師不適應新的指導方式是自主學習受傳統影響最大的問題,因此雙邊性原則的踐行是十分重要的。所謂雙邊性原則,就是重視學生與教師雙方的共同影響,使教學既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又能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性。
自主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存在一定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基礎,因此在知識基礎方面可以減少教師的指導和管理,學生真正缺乏的是對文本理解的方式和方法。岳鐵成認為“學生受灌輸式教育影響深,因此需要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理解數學的規律與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在此筆者以小學年級的記敘文為例進行具體闡述。記敘文是小學年級接觸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被當成是重點部分。在教學的管理和設計方面,教師要圍繞教材的基本內涵,深挖符合學生需要的知識結構體系,充分借鑒和探究同行優秀教師課程的優勢和亮點,有效合理分配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和豐富知識體系結構,為學生呈現多元化、體系化的教學體驗。在環境方面,指導學生既認識到環境表面上突出的特征,又要結合文章主題分析環境的深層次含義。通過指導,學生再進行自主數學,如此學生就能夠有意識地注意記敘文中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有的放矢地進行理解和學習,并在自我分析時有章可循。另外,教師為了鞏固這種學習方法,還利用數學理解的題目訓練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為學生補足了其缺乏的學習思路以及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有方向性地進行學習,發揮了教師的教學主體地位。而學生在課堂當中也能夠通過不同的文本數學進行自主分析和理解,并能夠把握文本的特點和脈絡,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這種模式可以為雙邊性原則的踐行提供借鑒。
(二)嘗試任務型數學的教學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進行任務型數學的嘗試。首先,針對學生的知識積累不足,可以在數學自主學習課堂之前為學生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之前完善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線上學習平臺成為學生群體中自我學習成長的使用工具。由于在線學習模式對學生自身具有高度的自律性要求,對于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其在線學習較難持續開展。在學習過程中,較強的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個體集中注意力,提升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相較于傳統課堂,學生的在線學習模式由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學習模式的轉換使得學生對課堂授課的依賴性呈現遞減影響,將更有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在線學習方式對個體的自主性要求較高,對學習目標具有強烈需求的個體將有充分的動機保持學習的自主性。其次,針對學生自制能力不強的問題,可以采用明確任務的方式進行把控。在課堂進行之前,為學生明確數學的任務,比如分析哪一個重點段落、重點人物、為故事分層次等任務,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入自主學習中。采用這種控制的方式,既能避免強制性控制影響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的紀律和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可以按小組進行任務的劃分,每個小組賞析一個或者兩個案例,使學生的目標性更強,避免他們注意力分散。最后,針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雙邊型教學原則的策略,提前為學生提供數學的方法,總結數學技巧和特點與重點問題,讓學生在思考時能夠把握重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提供答題技巧。例如在數學分析中,最后回答對主題的影響,讓學生既能夠掌握應試技巧,又能掌握自主數學時的思路組織和表達技巧。
(三)應用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
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問題,可以采取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的因材施教是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發現學生的問題,面對學生眾多的情況,可以在自主數學課堂之前給學生進行課前診斷性評價,這種評價可以通過課前作業的形式進行。以上文中的記敘文數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第一堂課方法講授之后給學生設計兩到三篇的數學理解作業,通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答題,在長時間頻繁地訓練和指導之后,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都有了提升。當然,這種分組的方式也可以靈活設計,讓小組之間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這種方式能根據學生特點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通過分組教學來緩解學生人數眾多的問題。另外,針對問題較多的學生,也不能夠放棄個別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先讓他們在小組當中進行補充學習,然后教師再對其進行單獨指導,保證學生的數學理解提高的效率。人數多是我們不能避免的問題,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的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
四、結語
作為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教學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更需要不斷夯實學生自學能力的素養,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開發學生的自主數學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小學的數學教學當中,自主學習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需總結自主學習在小學年級數學教學當中存在的難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策略的探討。通過分析和研究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尋找影響在線學習的個體因素,將更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學生在線學習效果。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文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探討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研究者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提升,為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教學價值的提高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