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文 孔軻軒
摘 要:研發投入是企業或組織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改進現有產品而進行的投入,包括資金、時間和人力等方面。這些投入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董事持股是指公司董事所持有的該公司股份的數量,董事持股可以激勵董事更好地履行其職責,為公司利益而努力工作,同時可以促使董事關注公司的長期利益,提高公司的財務績效和股東價值。文章以2016年至2021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并引入董事持股作為調節變量,研究其在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董事持股對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同時,董事持股能夠改善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研發投入 董事會持股 財務績效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064-03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提出我們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研發投入,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一方面,研發投入可以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研發投入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技術實力,改善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風險,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現有文獻對于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的研究更多側重在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方面,結論也大有不同,大多數學者認為研發投入和企業財務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有些研究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弱相關、倒“U”型、無關或負相關關系。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發活動不僅表現在通過加大企業研發投入規?;蛱岣哐邪l投入強度方面能夠提升企業績效,非財務因素也對企業績效產生著重要影響。在一些研究中,有的學者以企業管理層激勵為視角,探究其與研發投入和財務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研發活動這種周期長、高風險且收益不確定的業務活動來說,企業的管理層態度對研發活動的執行效果至關重要,但這方面的研究還乏善可陳,故本文以董事持股為角度,研究其對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的調節效應。
二、研究假設
(一)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
研發投入和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關于兩者的關系,鄭貴華和陳蕾莉認為,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能夠獲得創新性產出和持續性競爭優勢,從而改善企業財務績效[1]。蔡奕帆指出,研發投入與公司績效是良性互動、相輔相承的關系。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主要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公司績效反饋,研發可以使企業形成其他競爭對手所沒有的新技能和知識,作為回饋,企業可以利用研發形成的新型競爭力來開發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2]。何宜慶等研究發現,研發投入對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具有正向促進作用[3]。而喻雁等則發現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認為其占用了大量資金,不利于企業擴大再生產,影響資金周轉,降低了企業績效[4]。
本文認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能夠促進自身財務績效的提升?;诖?,提出假設1:
H1: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
(二)董事會持股與財務績效
秦麗娜和姜雪以為,董事持有公司股份,會將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結合起來,從而有足夠的動力對經營層實施有效的監督。這將更加謹慎地考慮公司的重大決策,從而有利于提高企業績效[5]。董時劍認為,董事會成員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比例越高,公司的績效與個人利益的相關程度就越高。由此,他們的管理動機也更加強烈[6]。然而沈沁從董事是否持股以及董事持股比例的角度入手,研究董事持股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最終研究發現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不相關[7]?;谝陨险撌?,本文提出假設2:
H2:董事會持股與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董事會持股、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
薛喬和李剛以深市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并考察了高管激勵在這兩者之間的調節作用。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高管股權激勵可以有效解決在研發投入中存在的代理問題,從而提高企業研發活動的效率,進而提升企業財務績效[8]。李永壯等研究表明董事持股促進了公司的研發創新活動,董事會持股比例教值核大,企業研發創新強度越大[9]。潘立生和吳珂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研究董事持股比例在R&D投入與企業績效關系中的調節作用,他們發現,董事持股比例是一種同質調節變量,能夠間接正向調節R&D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即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對R&D投入與企業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就越強[10]?;诖?,本文提出假設:
H3:董事會持股對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用我國A股上市公司2016—2021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并根據以下規則篩選數據:排除ST或*ST股、已退市或被暫停上市的企業、數據缺失的企業,以及保險和金融行業企業。同時,在1%和99%水平上進行縮尾處理,以避免異方差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此外,我們對解釋變量進行去中心化處理以避免在數據交互后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最終得到年份數為五年的有效樣本值9766個。研究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和上市公司相關公告文件,數據前期通過Excel進行初步整理,后續處理通過StataMP 17進行。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定義
根據研究目的,本文構建如下三個模型:
模型中,Gpr表示企業財務績效,財務績效用營業毛利率度量。RDI表示研發投入強度,Ratio表示董事持股比例。Control是控制變量,αi是回歸系數,ε是隨即干擾項。各變量的定義及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表2給出了本文所用到全部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中可以看到:Gpr的均值為0.322,方差為0.173,說明樣本企業總體財務績效較好;RDI和Ratio的均值分別為5.195和0.39,方差分別為4.609和0.174,說明樣本總體布較合理。RD的最大值是5.195,最小值是0.04,說明不同上市公司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Ratio的最大值是0.714,最小值是0.091,說明不同上市公司在董事持股這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另外,從總體上看,樣本離群值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二)相關性分析
由表3給出的Pearson相關系數可知,研發投入強度(RDI)與營業毛利率(Gpr)的相關系數為0.496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初步驗證假設1成立。董事持股(Ratio)與營業毛利率(Gpr)的相關系數為0.114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初步驗證假設2成立。同時董事持股(Ratio)與研發投入強度(RDI)的相關系數為0.104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故認為董事持股能夠對研發投入產生正向的影響。此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小于0.5,并且VIF值為1.23小于10,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回歸分析
表4是樣本的回歸結果。首先,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歸F值分別為1011.12、504.89和761.02,都在500以上,并且高度顯著,因此,認為三個模型都是有效的。再看模型(1)中RDI的系數估計值為0.0154大于0,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進一步驗證假設1成立,研發支出能夠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緊接著模型(2)中Ratio的系數估計值為0.0343大于0,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假設2得到了很好的檢驗。說明董事持股能夠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同時董事持股比例越高,企業財務績效越好。最后模型(3)中RDI的系數估計值為正0.0174大于0,并且交乘項的系數估計值為0.00489大于0,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梢姸鲁止桑≧atio)能夠顯著改善研發投入(RDI)與財務績效(Gpr)的正相關關系,能夠起到較好的調節作用。進一步證明假設3成立,董事持股能夠正向調節研發支出與財務績效的正相關關系。
五、結論
本文在探究了2016年至2021年間我國A股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并且研究董事持股在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最終發現:研發投人與企業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董事持股能夠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同時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董事持股在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中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
在當前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發投入作為衡量一家企業創新能力和持續性的關鍵因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除了保證各項研發資源的正常供給外,企業還應該注重研發資源的利用效率。作為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的決策者,管理層對研發活動的支持力度對最終的研發活動實施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將管理層利益與企業技術創新和企業績效相結合,以此為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與激勵方案,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活動的產出效率,從而為提升企業財務績效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貴華,陳蕾莉.股權激勵、R&D投入對上市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27-35+81.
[2] 蔡奕帆.研發投入、社會責任與制造企業財務績效[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22,38(06):78-87.
[3] 何宜慶,李娜,顏明杰等.研發投入對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分析——基于價值創造的視角[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8(06):64-71.
[4] 喻雁.研發支出與企業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J].會計之友,2014(36):58-61.
[5] 秦麗娜,姜雪嬌.董事會治理特征與公司績(下轉第67頁)(上接第65頁)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東北65家國有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經濟師,2017,344(10):65-66.
[6] 董時劍.上市公司董事會特征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3,192(02):11-14+74.
[7] 沈沁.航空制造企業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關系分析[J].管理工程師,2016,21(03):43-45.
[8] 薛喬,李剛.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高管激勵的調節效應[J].財會月刊,2015, 744(32):123-128.
[9] 李永壯,劉小元.董事會社會資本與公司成長性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197(12):50-55.
[10] 潘立生,吳珂.基于董事會特征調節效應的R&D與績效關系研究——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的經驗數據[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3):29-35.
(作者單位:劉斯文,電科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孔軻軒,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作者簡介:劉斯文,電科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項目管理、統計分析、經濟運行;孔軻軒(通訊作者),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研發投入、財務績效。)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