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堅 江雯
摘? 要:科技智庫是科學技術與智庫的結合體,具備智庫的一般特點并具有科技方面的特質。文章在分析科技智庫定位的基礎上,將智庫的特征概括為智慧性、針對性、專業性、獨立性、戰略性、創新性、系統性、可靠性、非營利性等。科技智庫作為智庫中的特殊類型,也具有科技的專業特質,主要包括客觀性、知識密集性、創新性以及綜合性等。研究認為,科技智庫具有創新思想生產、支撐公共決策、加速成果轉化、引導公眾輿論、培養專業人才以及社會風險預警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科技智庫;公共政策;定位;特征;功能
中圖分類號:C9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5.05
科技智庫作為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對科技咨詢制度建設、國家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決策科學化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來看,我國科技智庫建設雖然實現了數量上的快速增長,但其研究服務能力、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明確科技智庫的定位,在梳理智庫的一般特征基礎上分析科技智庫的特性,總結其功能,有助于科技智庫建設。
一、科技智庫的定位
科技智庫與黨政智庫、媒體智庫、企業智庫、大學智庫、社會智庫等不同,它以科技政策以及社會經濟事務中與科技相關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作為我國決策體系中的特殊主體,科技智庫專業性、技術化要求高,社會影響深刻,對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優化升級有著重要的意義,因而成為我國新型智庫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國家治理與公共決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智庫的興起及在我國的發展
當今世界,智庫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家決策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有學者將其稱為“第五部門”[1]。現代智庫與決策科學化歷程相伴隨。智庫最初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軍官進行作戰計劃討論的研討室,后來泛指以工業政策研究為中心、公共政策和輿論為目的的政策研究機構。在西方,智庫研究成果受到政府機構的重視,其發展受到國家政策支持,已形成一批成熟的智庫組織,與決策者之間保持著良好的政策互動關系。例如,美國的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布魯斯金協會以及蘭德公司等智庫機構成為政府重大問題決策的依托與咨詢機構。歐美學界對智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庫發展的歷史、智庫的分類、組織結構、傳播策略、案例研究、影響力研究以及未來趨勢等方面。學界對智庫的研究逐漸從國別介紹、國際比較轉移到智庫模式的探索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上。[2]
智庫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獨立于政府決策機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智庫是現代社會的產物。第一,智庫是人類處理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的需要;第二,智庫是政府決策科學化的需要;第三,智庫是政府維護政治統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第四,智庫是信息化社會發展的產物;第五,智庫是科技進步推動的結果。[3]
“對于中國智庫的發展,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歷史上有智囊的悠久傳統,但現代意義上智庫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4]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庫”概念。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咨詢機構,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標準:(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相對穩定、運作規范的實體性研究機構;(2)特色鮮明、長期關注的決策咨詢研究領域及其研究成果;(3)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代表性人物和專職研究人員;(4)有保障、可持續的資金來源;(5)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和成果轉化渠道;(6)功能完備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統;(7)健全的治理結構及組織章程;(8)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條件等。
智庫作為一種咨詢研究機構,是以集體的智慧服務于決策的社會組織機構,主要依靠專家的意見和思想來獲得外界力量的支持并影響政策制定過程。歸納起來,智庫是思想庫、智囊團、總體設計部、咨詢所、參謀部。智庫不是為了論證已有政策、決策的正確性,更是發現問題,發現可能存在的偏頗和錯誤,并提出具體的糾正意見。智庫應敢于提出具有質疑性質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儲備性政策”。
(二)科技智庫是專業智庫
為滿足專業化科學發展的需求與智庫建設的需要,科技智庫作為智庫的一個特殊類型應運而生,其側重為決策者提供科技相關政策的咨詢服務與科研調查,成為決策部門的科技“外腦”。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16年全球智庫報告》指出:“科技智庫致力于用領先的科技工具和方法,努力為公眾所面臨的有關的通訊、能源/自然資源、氣候環境、生命科學以及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社會問題提供創新研究和戰略分析,以期推進相關行為者之間的討論與合作,維持公眾支撐和資助,從而提高國家整體的生活質量。”[5]白春禮認為:“科技智庫主要是從科學技術影響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從科技規律出發前瞻思考世界科技發展走勢,開展科學評估,進行預測預判,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前瞻性、建設性的建議,在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和政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6]王桂俠等認為:“科技智庫是運用專業知識和科學工具,開展公共政策和決策研究咨詢,解決科技自身發展決策問題或以科技為基礎的經濟社會決策問題的社會組織。”[7]綜合來說,科技智庫以知識技術密集型內容為研究對象,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術工具研究對科技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綜合性政策命題,其從科學規律出發思考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問題,前瞻性規劃科技戰略,為國家重大科技決策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導。
要明確科技智庫的基本內容,確定其定位與邊界,按照“窄口徑”來建設科技智庫,將其與其他智庫或機構組織區別開,從而明確資源投入方向以及建設重點。可以從本質、特性以及價值等方面對科技智庫進行定位:
就其本質而言,科技智庫是智庫的一種特殊類型,其本質是政策研究機構,需將其與純科學理論研究的學術機構區別開來。單純科研機構的屬性只有學術性,其主要職責是利用投入的科研人員以及設備儀器等資源進行科學研究與科學理論創新。科技智庫的主要職責是進行科學政策的制定與評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保障以及國防建設等關鍵問題的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因而在學術專業性之外還必須具備政治經濟性以及媒體傳播性,在做研究的基礎上需要進行政策分析與推廣,舉辦各類政策預研預判、工作會議與講座活動來擴大影響力。科技智庫的資源需求更加復雜多樣,需要在前期的品牌打造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活動經費以擴大其輿論影響力與政策影響力。
就其特性而言,科技智庫與其他類型智庫的區別在于其落腳點在科技,從科學技術以及科技創新角度為國家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如何加強其專業能力建設,培養科技與政策復合型人才,成為科技智庫建設的重點。
就其創造的價值而言,科技智庫是非營利性組織,其目標在于為國家重大科技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其收入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支持或社會捐贈,不以獲取金錢為經營目的,因此,必須將科技智庫與為企業提供科學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持以獲得利益回報的商業科技咨詢公司區別開來,優化科技智庫整體行業環境。
此外,科技智庫不同于政府內部政策研究機構,不應受到行政機器的制約,應保持其獨立性,自主研究科技政策相關問題,給出中立客觀的政策評價,提示政策風險,從而實現其最大價值。
二、智庫的一般特征與科技智庫的主要特性
科技智庫是科學技術與智庫的結合體,其具備智庫的一般特點并具有科技方面的特質。
(一)智庫的一般特征
智庫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為:智慧性、針對性、專業性、獨立性、戰略性、創新性、系統性、可靠性、非營利性。
1.智慧性。智庫擁有智力資本,具有智慧、智力、智能,能夠提供思想、凝聚智慧、資政啟民,這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智”包括智慧、智力、智能,突出思想智慧,體現思想閃光。智庫是人的智慧的集中,是社會需要的智慧。社會智庫應該是有智慧的人的思想碰撞的結果,是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一些人的理論、智力的碰撞。
2.針對性。智庫以國家的公共政策和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決策咨詢為服務的目標,以影響公共政策和輿論為目的。智庫以研究現實性決策問題為重心,強調實用性、時效性、對策性強的“經世致用”式研究。智庫明確可操作性需求,分析收集各種數據和信息,發掘、解釋和修正對研究對象的理解,提出實際可操作的方案。智庫作為一種咨詢研究機構,以集體的智慧服務于決策的社會組織機構,主要依靠專家的意見和思想來獲得外界力量的支持并影響政策制定過程。
3.專業性。智庫具有專門的人才,具備寬厚、獨到的專業知識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方法。
4.獨立性。智庫具有獨立性,獨立自主地提出問題,自我出題,建言獻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智庫把獨立研究作為運作的基本原則。智庫獨立性的特點從組織屬性、資金、觀點等方面體現出來。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是智庫的核心。
5.戰略性。智庫所研究的問題多是重大戰略性問題,對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謀大勢、識大局、觀大略、成大事。
6.創新性。創新是智庫的生命。智庫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它的質量和影響力,創新的內容、形式、傳播途徑和成效是衡量智庫的品質、品位的重要尺度。
7.系統性。智庫是一個系統,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各要素、結構相互作用,發揮總體功能;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8.可靠性。智庫本身要可靠,成果也要可靠、可信,即“靠得住”“信得過”“用得上”,有真實的數據、信息為依據,而且經得起檢驗。
9.非營利性。智庫具有非營利性、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性特點針對的是智庫的組織目標。智庫以為公共政策提供咨詢服務為目的,這一目標不以金錢或利益的獲取為目的,是非功利的。智庫主要靠外界的捐助或項目收入來募集資金,募集的資金也只能用于組織發展或運營的需要,不做任何利潤上的分配。
智庫以理論創新為基礎,以提供高質量的思想、政策產品為要旨,以服務科學決策為目的,以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為重點,以成果應用轉化和影響力為評價標準。
(二)科技智庫的主要特性
科技智庫作為智庫中的特殊類型,同時具有科技的專業特質,包括客觀性、知識密集性、創新性以及綜合性等。
1.客觀性。這是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征,同時也是科技智庫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科技智庫研究的是科技自身的決策問題或是與科技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研究者必須堅持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及技術工具,遵循科學規律,從客觀事實出發,經過分析、歸納、整理得出理性認識。
2.知識密集性。科技智庫以科技最前沿問題為研究對象,高度凝聚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集合尖端科技人才,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組織。科技智庫的發展反映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其研究成果又反過來作用于科技政策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科技智庫必須始終保持其先進性,吸收最新的科技思想,吸引專業的科技人才,確保產出高質量的智力成果。
3.創新性。思想創新是科技智庫的一項重要職能。科技智庫的作用在于給公共政策輸送新的思想、新知識以及新的制度建議,從而滿足政府、公眾對創新與變革的需求。自古以來,科技創新成果及其附屬物都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科技智庫通過創新整合研究,為科技政策提供創新性改革方案,從而為科技整體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4.綜合性。科技智庫不同于單純的學術科研機構,它的研究對象不是單純的科學知識,而是涉及范圍廣、規模大、復雜化程度高的科技政策。政策制定本身就是綜合性的,除了專業的科技知識之外,還需要匯集戰略眼光、全局觀念和政治高度,要考慮到政策的經濟價值、社會效益甚至人文背景,因此僅靠科技工作者是無法完全勝任的,必須綜合一定數量的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人文社科專家,才能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實現科學成果向科技政策的流暢轉換。
三、科技智庫的基本功能
科技智庫在我國決策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攀升,除了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等因素有關外,也與其自身的功能價值密不可分。科技智庫的基本功能是在智庫功能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包括智庫的一般功能及科學技術的作用力。目前,尚未有科技智庫功能的理論總結,筆者在智庫功能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分析科技智庫的基本功能。約翰·桑頓認為,智庫的作用就是發揮自身較強的影響力,而影響力至少有3種形式:設定議程、引領討論和設計政策。[8]這一理解是對智庫功能的概括性總結,在此基礎上還有其他功能的延伸。王輝耀等認為,智庫在引導社會輿論并向公眾提供傳播思想,集聚、培養和優化專業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9]這一觀點進一步拓展了智庫的影響力范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李建軍等認為,智庫的功用主要體現在生產思想、設計政策、引領社會思潮和人才儲備等4個方面。[10]
科技智庫在發揮智庫一般功能之外,還承擔著以下6個方面的基本功能:
(一)創新思想生產
智庫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創新思想生產。不同于傳統科研機構的基礎知識研究,智庫主要從事政策思想的理論生產與創新實踐。通過長期的科研實踐及經驗總結,智庫會形成其獨特的研究思路與思想生產流程,以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的智力資源為原料,結合不同的研究背景及政策需求,高效創生出新的智力成果。此外,智庫是創新所需的知識和工具的儲備庫,記錄了以往對社會困境、政策革新等公共事務難題的解決方案與相關研究的歷史情報資料,也儲存了關于當前環境、前沿趨勢等狀況的現實數據,并將其于智庫網絡中共享,供研究者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從而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與數據支持。
在“大科學”時代,許多科學問題的范圍、規模、成本以及復雜性遠超出個人能力的范圍,科學知識的生產與理論的創新不再是單一主體研究的成果,而成為大規模團隊合作的事業,對科學技術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基礎科學知識,而更多地關注科技與經濟、社會、民生以及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雖然科技智庫并不直接以科學技術知識的生產為目的,但其對于科技政策思想生產、聯系科學技術與社會、促進科技理論創新有著重要意義。科技智庫根據公共政策需要,將科技專家引入經濟社會問題的分析研究中,在定性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加入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等的量化分析方式,大大提高了科技政策分析的科學化水平以及理論創新能力。同時,科技智庫對國家政策思想的研判與解讀,為科研組織及科技工作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與關鍵點,加深了科技與經濟社會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實用性科技知識的生成。
(二)支撐公共決策
智庫的服務對象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在理論思想生產的基礎上,承擔著轉換思想與政策、為公共決策提供支撐的作用,智庫的公共決策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層面上:
第一,設計政策方案,影響政策產出。大多數智庫,尤其是附屬于政府的智庫機構,其主要的思想產品為政策研究報告或政策設計方案,注重結合政策需求,通過對現有政策的內容、實施狀況以及結果反饋進行綜合研究,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針對不同政策領域,提出新的政策備選方案。
第二,前瞻性總體戰略設計。除了為細分領域提供具體的政策方案外,智庫更是總體戰略設計的指揮所。作為社會智力資源的聚集單位,智庫掌握了當前領域最豐富的信息資源,準確把握前沿動向,對整體大局有清醒的認識和獨立的研究判斷,因而能從總體層面進行制度的設計、發展布局以及前瞻性戰略預判。
第三,參與公共事務決策過程,為公共事務提供決策咨詢及解決方案。智庫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黨政決策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公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分析預測、評估判斷、提出對策措施及解決方案,為公共事務的解決提供咨詢服務。智庫不僅對現實的政策選擇產生影響,而且推動了政策科學在理論上的發展。智庫的發展必須堅持引領決策、服務決策、影響決策、支撐決策、跟蹤決策。
在我國,科技智庫主要服務于政府重大科技決策,通過對世界科技前沿的洞察與預判,客觀評估科技發展的格局,前瞻性布局國家科技戰略與規劃。通過深入研究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及重大問題,準確把握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及需求,為科技政策的制定設計方案提供依據,從科技創新角度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提供建設性咨詢意見與科技支撐。
(三)加速成果轉化
一方面,科技智庫通過對國家發展戰略研究與科技政策解讀,明確科研活動的市場化、應用型發展方向,影響科技共同體的價值取向,帶動產學研合作項目,增加科技成果的市場貼近度,從而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速率。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智庫對現有科技成果進行專業評估,開展實證性研究與結果預測,客觀分析科技成果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危害,有助于加深政府對于科技成果整體效用以及市場空間的了解,協助其進行科技成果篩選及推廣應用,從而節約試錯成本,降低科技風險,調整和抑制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例如,我國重大決策前會進行決策聽證,聽取有關團體、專家的意見,科技智庫作為科技專家集合體,可以提供相關科技產品測評及市場分析、風險評估報告,從而影響公共決策,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方式。
科技智庫是面向政府決策與產業發展的雙平臺,是產學研之間聯系的紐帶。20世紀以來,科技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加深,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型都離不開科技的發展,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世界產業體系的重構。”[11]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科技智庫在科技的創新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智庫圍繞著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需求,結合科技規律與國內外先進技術經驗,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智力資源,針對科技政策布局與產業發展進行創新性科學研究與咨詢服務。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科學規律,推動科技工作者進軍科技創新與經濟建設主戰場。
(四)引導公眾輿論
產生輿論影響是智庫的伴生功能,也是智庫提升其影響力、實現公眾教育的關鍵。智庫的研究內容多是與國內外形勢、經濟民生、政策法規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相對而言更能吸引公眾的注意力,能激發公眾對于參政議政的熱情。智庫的研究過程及結果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專業化智力創新,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科學性特點,智庫權威專業知識的發布,能大大提高公眾的政治素養,引導社會輿論走向。智庫的輿論引導方式主要有: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其政策主張以及對于現實問題的研究報告,引發決策者與社會公眾的關注;創辦智庫網站、期刊,定期公布相關研究結果與最新進展;在專業領域開設培訓進修班,舉行專題論壇、研討會、座談會等,聚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咨政討論,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智庫通過宣傳與推廣其智力成果,一方面能增加公眾對于社會基本面、公共政策、政治經濟等問題的關注,傳播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智庫輿論影響力的提高有助于打造智庫品牌,增加其在政策市場中的關注度和話語權,提高智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其從思想到政策的轉化率。
科技智庫在引導社會思潮方面的作用尤其關鍵。科技智庫通過發布科技政策解讀報告,幫助公眾及企業理解科技政策內容,明確指導方向,緊跟政策風口;通過對科技相關社會問題的調研與成果的發布,引發公眾的關注,促進科技思想產品的傳播;通過創辦科普雜志,定期舉辦科普講座,動員智庫專家向民眾宣傳正確的科學觀念與前沿科學知識,引導積極健康的科學思潮。
(五)培養專業人才
人才資源是智庫的核心資源,是其進行知識生產的載體和源泉,同時也是提升智庫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智庫的人才功能表現為人才培養功能、儲備功能和交流功能。除了培養專業的學術人才之外,智庫還肩負著為政府機構儲備和輸送人才的責任,是學界與政界之間的“旋轉門”。
智庫通過其社會影響力吸引優秀人才的匯聚和加盟,運用項目評估、理念認同、管理考核等方式對專業人才進行過濾和篩選,實現競爭性優勝劣汰。智庫主要從兩個方面對選定的人才資源進行培育:一方面是專業能力的培養,通過項目研究、學術交流、教育培訓、學習進修等方式提高研究人員的科研能力以及專業敏感性,培養研究所需的專業人才,從而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另一方面,智庫作為政策研究機構,其目的是實現思想產品向政策的轉化,因而必須擴大其影響力,拓展人際關系網,實現智庫與政府機構之間人員的雙向流動。隨著科技對社會影響的加強,國家決策對科技咨詢的依賴日益強烈,對科技政策專家的需求增加,在這一過程中科技智庫承擔著綜合性科技人才孵化的功能,專業科技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僅靠高校或科研院所單一分散的人才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科技智庫發揮起綜合性科技人才孵化的功能,為政府公共決策儲備人才資源,蓄積智力能量。
(六)社會風險預警
科技智庫在進行相關問題調研的過程中,憑借其科技專業優勢、前沿性科技研究成果,將其研究的觸角伸入到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搜集相關情報與基礎數據,并通過信息化集成手段將情報數據匯集在其數據庫中,運用數字化建模技術,高度靈敏地對重點行業的發展進行有效監控,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增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此外,科技政策往往會對經濟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科技智庫在進行科技政策研究的過程中,應保持批判性和獨立性,對已有的政策理論審慎研究,提出質疑性意見,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政策漏洞和風險,并給出建設性修改意見及解決辦法。同時,科技智庫承擔著監控科技政策影響范圍內的利益相關主體的職責,對科技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客觀評估,確保科技政策在正確的軌道上運作。
參考文獻:
[1] Sheila J.The Fifth Branch:Science Advisers as Policymakers[M].Cambridge:Harvad University Press,1990:126.
[2] 王莉麗.智力資本:中國智庫核心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5,9.
[3] 何五星.政府智庫[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136.
[4] 王莉麗.智力資本:中國智庫核心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47.
[5]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R].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6:41.
[6] 白春禮.發揮科研機構優勢,建設高端科技智庫[N].光明日報,2015-01-29(02).
[7] 王桂俠,萬勁波,趙蘭香.科技智庫與影響對象的界面關系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12):50-55.
[8] 石東.智庫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專訪布魯金斯研究院理事會主席約翰·L·桑頓[C]//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北京:全球智庫峰會會刊,2009:27-30,89-91.
[9] 王輝耀,苗綠.大國智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4-33.
[10] 李建軍,崔樹義.世界各國智庫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
[11] 方力,李軍凱,高菲,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典型特征與運行邏輯[J].科技智囊,2023(01):5-13.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s a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ink tank,it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 tan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 tank are summarized as wisdom,pertinence,professionalism,independence,strategy,innovation, systematism,reliability,non-profit and so on. As a special type of think tank,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also ha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cluding objectivity,knowledge density,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play a role in producing innovative ideas,supporting public decision-making,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guiding public opinion,training professionals and social risk early warning.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Public policy;Positioning;Characteristic;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