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娥
隨文練筆是指在閱讀學習中挖掘寫作元素,將寫作訓練與閱讀探究活動結合起來,形成讀寫結合教學機制的一種活動,便于小學生在理解、積累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寫作實踐,非常有利于促使小學生突破寫作創作瓶頸,且能在寫的訓練活動中掌握文本結構、實現深度解析。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組織隨文練筆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整合、寫作遷移,綜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下面,本文將從五個角度,即通過閱讀探究尋找寫的訓練點、通過模仿練筆實現語言遷移、通過續寫練筆發揮想象、通過改寫練筆品讀文本語言、通過課文對照進行練筆評價,闡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隨文練筆活動。
一、通過閱讀探究尋找寫的訓練點
隨文練筆活動是伴隨閱讀實踐所展開的書面創作活動,因此如何在閱讀探究中確定寫的訓練點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確定練筆的訓練點:
(一)根據課文中的矛盾沖突設計寫的訓練點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教育部所收錄的課文資源普遍具有文質兼美的共性,既要引導小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也要切實關注小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文學素養的發展,使學生能夠通過課文閱讀獲得美的啟迪、傳承美的精神。其中,有不少故事、小說、敘事類題材的課文都設有矛盾點,便于引發學生的批判、辯證精神。同時,這也是組織隨文練筆活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使學生能夠根據課文閱讀思考完成創設矛盾、設計沖突、埋下伏筆的書面創作方式,據此啟迪學生,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寫作聯想。
以《橋》一課為例,這篇課文設計了多個矛盾點,即在洪水暴發村民逃生時發生了沖突、老漢維持好紀律之后又與年輕人發生了沖突、最后只剩下年輕人與老漢時二人又因為想將逃生的機會讓給對方而發生沖突。根據本篇課文所設計的遞進矛盾與伏筆,教師可以布置隨筆訓練任務,即學生要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設計沖突、矛盾,學會通過創設矛盾的方式營造緊張、激烈的氛圍。這樣一來,小學生便可通過隨文練筆提升書面表達能力,而這同樣也有利于促使小學生積極探究、品讀課文語言,可以很好地優化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根據課文的情感爆發處設計寫的訓練點
一篇優秀的文本資源往往蘊含充沛的情感,且能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學生通過閱讀產生了充沛的情感時,往往需要通過情感宣泄、疏導去釋放內心情緒,而隨文練筆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練筆活動詳細地記錄自己的情感體會、閱讀聯想,且能從中感知文本主旨,同時通過隨文練筆活動深化閱讀印象,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在課文的情感爆發處設計隨文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從寫作者的角度思考課文的情感表達方式、人文意境等,歸納寫作方法與書面表達技巧,促使學生為實現深度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
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時,課文通過對比法展現了被毀滅前、毀滅后圓明園的景象,字里行間都體現著作者對圓明園被毀滅的憐惜、不甘與憤恨之情,以及對當時軟弱的統治者、外來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在本節課的閱讀實踐中,我還補充了歷史文化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與人文意境,利用一則還原圓明園景象的電教資料激發學生的聯想,使學生能夠為圓明園中美輪美奐、金碧輝煌的景色而感到驕傲。同時,通過圓明園被毀的圖文資料對比,學生心中的憤恨、不甘心也能被激發出來,便于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狀態。同時我也據此設計了隨文練筆活動,即學生要模仿課文的結構、語言表達方式展現一處歷史景觀、自然景觀被毀滅前后的景象變化,感受對比法的創作效果。因為前期對學生的情感激發十分充足,所以學生在隨文練筆活動中也普遍能夠帶著激烈的情感去寫作,這樣可以優化小學生的寫作狀態,便于激發出學生的寫作靈感。
(三)根據課文的語言品讀設計寫的訓練點
語言品讀是引導小學生實現深度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且可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便于優化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能夠主動分析文本、探究文本語言的表達方式。同時,這也是設計隨文練筆活動的重要方式,小學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文品讀活動中自主參與模仿練筆、改寫練筆等趣味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練筆創作進一步掌握課文語言的表達方式,從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海上日出》一課教學時,這篇課文中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再現了海上日出這一自然美景,整篇課文的語言優美、用詞生動,引人入勝,非常有利于啟迪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據此優化學生的閱讀感知與理解狀態。在此過程中,本班學生也普遍能夠從課文中圈畫出個人喜歡的語句進行品讀鑒賞,反復揣摩、認真分析,進而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感悟。在此方面,小學生可在課文閱讀活動中實現有意義學習,我也據此設計了隨文練筆活動,即學生要從《海上日出》這篇課文中選出1~3句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模仿句子的結構、修辭手法、用詞特點進行書面創作,描寫自己所見過的自然景觀。由此,則可降低練筆活動的難度,也有利于促使小學生從模仿練習中逐步過渡到自主創作活動之中。
除了上述三個隨文練筆的訓練點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的思維表現、情感體會、語言積累等個人素質的發展狀態,據此進行練筆創作,使小學生能夠在情感最充沛、靈感最豐富的狀態下自主完成練筆任務,達到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寫作意識的目的。
二、通過模仿練筆實現語言遷移
模仿練筆是指小學生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與布局結構進行練筆創作的活動。模仿是創作的前提,也是兒童初期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模仿練筆活動便于幫助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語言遷移、書面創作,提升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意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模仿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聯想、創作。具體來說,模仿練筆的實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仿字詞練習,即根據課文中的特殊字詞進行模仿創作,而這往往也是最常見、最基礎的練筆形式。比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圈畫出陌生字詞,比如“可愛的學校”“鮮艷的服裝”“飄揚的國旗”等,讓學生使用形容詞去描寫生活實物,據此引導學生在仿字詞練習活動中掌握“××的××”這一詞組結構的表達方式,使學生學會使用修飾詞去描寫各類實物,由此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能積極遷移字詞知識。
第二,仿句子練習,即根據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模仿練筆創作活動,其作用在于精煉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狀態。小學生在書面表達活動中常常因為表述不清晰、重復或者是過于口頭化等原因而影響學生的寫作效能,且學生也很難自主找準書面語的特點。但是,在仿句練筆活動中,小學生能夠通過對比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之處,自主總結書面語言的表達技巧,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突破寫作難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仿句練筆活動,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教學時,我便鼓勵本班學生將課文中關于描寫空隙的句子摘抄下來,據此進行仿句創作,也希望學生能夠據此實現自由表達,使學生能夠在仿句練筆活動中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
第三,仿語段、篇章練筆活動,而這一隨文練筆活動往往是在學生積累在了一定的書面創作基礎上展開的,小學生可以通過此類隨文練筆活動學習謀篇布局的設計方法,由此進行書面表達,為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在《窮人》一課教學時,課文使用大量的心理描寫內容去塑造桑娜的形象,但是學生在書面創作時卻并不擅長使用心理描寫去塑造人物形象。對此,我便圍繞課文設計了篇章、語段類的隨文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學會使用心理描寫去塑造人物形象,以便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通過續寫練筆發揮想象
續寫練筆是指在課文原文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拓展,將課文中存在想象空間的內容補充完整的一種隨文練筆活動,這也是發揮學生聯想與想象能力的重要方式。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設計續寫練筆活動,積極地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與創造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續寫練筆活動中保持開放、獨立的思維意識,使其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書面表達能力。
比如在《走月亮》一課教學時,這篇課文描寫了作者與母親、妻兒一同在月色下散步的場景,整篇課文的文字優美、意境朦朧,能夠讓人沉浸在靜謐的月色與感人的情景中。對此,我便鼓勵本班學生以《走月亮》一課為基礎,自主思考續寫內容,據此組織續寫練筆活動。但是,在續寫練筆活動中,小學生不可改變課文原文的情感基調與人文意境,而且要體現兩代人的傳承、延續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原文的主旨脈絡基礎上設計續寫內容,且能自主聯想在月色下散步時可能發生的溫情故事。由此,可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續寫練筆活動中,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寫作負擔,我并不會限制續寫內容的方向、篇幅,所以學生是享有充分的創作自由權的,便于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有利于促使小學生主動進行練筆創作,可以很好地改善學生的認知狀態。
在本輪續寫練筆活動中,本班學生所寫的練筆內容篇幅較短,但是所寫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比如,有的學生描寫了兩代母子在散步時碰到小動物時的趣味場景,還刻意地描寫了母子二人行為的相似性,突出了傳承的特點;有的學生則以旁觀者的身份描寫了另外一組家庭在月色下打鬧、散步的場景,體現了人間的溫情與美好……在續寫練筆中,小學生的寫作風格會盡量按照《走月亮》這篇課文展開,這也就有利于同時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書面創作行為。
四、通過改寫練筆品讀文本語言
改寫練筆是指小學生對課文原文中的結局、語言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創作的一種練筆行為,這也能展現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理解與探究成果,有利于促使小學生在隨文練筆活動中實現深度理解。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設計改寫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改寫創作進一步品讀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文本意境以及主旨內涵等。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學時,我便鼓勵本班學生參與改寫練筆活動,而學生的改寫總共有兩個方向:第一,通過改寫五壯士的結局滿足自己的理想愿望;第二,通過改寫課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改寫創作。這樣一來,小學生便可在改寫創作活動中實現深度學習,促使小學生主動分享自身的閱讀經驗,可以很好地促進小學生實現語言遷移與文本再造。由此,小學生就能通過改寫練筆活動進一步感知五壯士的人物形象,這也就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通過課文對照進行練筆評價
隨文練筆是將閱讀、寫作統一起來的一種基本形式,而課文原文便可作為范文、典型例文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評價,使學生能夠對比不同的寫作方式、布局結構,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書面創作能力,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能自主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利用課文原文組織學生進行練筆評價,使學生能夠自主批改個人作文,總結多元化的寫作技巧、表達方式,以便小學生盡快掌握多元化的書面語言創作策略。
比如在《祖父的園子》一課教學時,我便鼓勵本班學生圍繞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布局結構進行練筆創作,圍繞“童年生活”展開書面表達,希望學生能夠積極地利用文字記錄童年生活。待學生完成練筆創作任務后,便鼓勵本班學生對照課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以及各類語言材料的布局結構,結合個人作文進行寫作反思,希望學生能夠總結出各類語言素材的編排結構、表達方式,以及在描寫童年生活時表達個人情感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的創作方式,據此培養學生的寫作反思與自我評價能力。這樣一來,小學生就能初步訂正個人作文,調整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組織隨文練筆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優化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經驗,促使小學生主動學語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文閱讀實踐中根據學生的思維反應、語言表達與情感體會設計練筆的訓練點,結合續寫練筆、仿寫練筆、改寫練筆等多元化的隨文練筆活動去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鼓勵學生根據課文原文進行練筆評價,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能夠順利突破書面創作瓶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