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
摘 要: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群體智能以及由此延伸的合作學習為視角,大力推動圖書館多維空間建設是構建該體系的重要路徑。文章簡述了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空間建設的時代要求,探索了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空間建設的多重視域,分析了群體智能在圖書館空間建設中的具體作用路徑,并提出在虛擬與現實結合、閱讀與實踐結合、閱讀與交流結合等原則指引下,營造圖書館情境共融閱讀環境、厚植圖書館合作學習生態、打造圖書館學習沙龍社區,以期促進全民常態化高效學習。
關鍵詞:群體智能;圖書館;空間建設;終身學習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4-0087-04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聚焦中國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立足新時代教育發展實際情況,著眼未來人才長遠培育目標,重點部署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其中,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1]。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重心的轉變,為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理論創新空間和難得的實踐創新機遇。同時,群體智能的發展及其在圖情領域的廣泛深入運用,也對圖書館參與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圖書館應自覺承擔時代使命,主動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學習形態和學習方式的要求,建設群體智能背景下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有效空間。
1 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空間建設是時代要求
群體智能是以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為基礎,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高質量對話互動、賦能合作學習、促進群體智能培養,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和核心思路。圖書館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群體智能理念打造全新的學習空間,滿足大眾的時代化學習需求。
1.1 理論呼喚:群體智能促進全民高效合作學習
1.1.1 群體智能為圖書館空間建設提供了合作學習理論支撐。圖書館是大眾學習的重要平臺,借助該平臺,大眾在群體智能理念下開展既具自主性又互相合作探究的學習。群體智能理念一方面強調個體在圖書館空間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強調借助圖書館現實或虛擬的多元空間開展團隊合作學習,群體智能視域下的合作學習理論不僅能夠改變大眾對圖書館的僵化認知,還能夠改善學習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習成為一種群體探究行為。
1.1.2 群體智能豐富了圖書館空間建設的視角維度。群體智能對學習主體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的滲透必然形成合作學習文化,而以群體智能理念引導學習空間領域建設又勢必為合作學習文化的養成與強化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和平臺支撐。為此,新時代的圖書館空間建設越來越重視學習主體的互動探究、學習領域的跨界融合、學習平臺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架設與轉換,以及學習方式在碎片化學習與有規劃的學習之間的切換與整合。群體智能下的圖書館空間建設讓大眾的學習與閱讀在跨主體、跨學科、跨領域、跨時空中流動,可以真正讓書本打開,讓知識滋潤心靈,讓學習者群聚探索。
1.2 現實需要:空間建設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專業場所
1.2.1 群體智能指導圖書館空間建設。“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越來越多,已經占去了其館藏資源的半壁江山,而紙質資源比例日趨減少。實體圖書館漸趨消失的聲音在社會上不時浮現,信息時代背景下何去何從成為圖書館無法回避的問題,而群體智能的出現以及其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一問題給予了積極的回應。群體智能指導下的圖書館空間建設不僅能夠消融信息時代背景下虛擬學習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還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打造云端學習平臺,給圖書館空間建設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今后,大眾不僅可以到圖書館進行線下學習,還可以借助圖書館云端學習平臺在虛擬圖書館空間開展線上面對面學習和交流,這將有效激發大眾的學習熱情,在圖書館多維空間的支撐下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互動,形成跨學科、跨專業、跨時空、跨界別的多元學習團體。
1.2.2 群體智能視域下圖書館多維空間的作用發揮為大眾終身學習指明行動方向。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核心政策目標之一。如何實現全民終身學習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重要實踐問題,作為大眾學習重要載體的圖書館恰恰能夠為此問題提供很好的破解之道,如:群體智能在圖書館空間建設中的充分應用能夠促使大眾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開展多維閱讀,人們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喜歡的實體書籍或電子書籍,通過線上線下交流互鑒、砥礪共進,在知識的浸潤中享受靜謐而美好的時光。在群體智能的指導下,終身學習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借助圖書館的多維空間,每個學習者都朝著自由與全面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
2 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空間建設的多重視域
2.1 理念賦能:未來教育理念
2.1.1 未來教育理念為數字化時代圖書館空間建設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引領。群體智能作用的發揮必然會在深入多維的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培養是未來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衡量指標。當前,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從數字原住民成長起來的,數字生活成為他們最平常的生活狀態,未來數字公民勢必越來越多[2]。數字生活賦予了人們全新的數字思維,創新思維日益受到重視,創新思維模式也從單一的線性過程轉變為以合作為主要特點的開放式創新,合作創新的深入使創新逐漸呈現出網絡化、系統化、集成化等特點[3]。數字化時代的圖書館空間建設亟須探索創新思維的變化趨勢,通過多維公共空間建設實現跨時空的創新思維優秀人才培養。
2.1.2 未來教育和群體智能的社會踐履需要圖書館員的專業參與。由于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教育勢必呈現去中心化發展、個性化成長、定制化培養及合作式學習等特征。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教育的核心內容,教師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而未來教育理念下的大眾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自主選擇、自主建構、群體探究、智能共進將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的作用可以被忽視,教師身正學高,學習者從而游之,使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趣、更加深邃、更加有效。圖書館員肩負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理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以創新性思維和研究性態度開展精細化的學習服務工作。在未來教育中,圖書館員的重要性不僅不會被削弱,反而會因為讀者的個性化成長和定制化培養需求倍加凸顯。
2.1.3 參與未來教育創新人才培育是圖書館的重要社會職能。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瑰寶,即使最簡單的一個詞語也是民族智慧和文化的歷史積淀和思想凝結。圖書館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未來教育中要高度重視對大眾進行民族文化的浸潤和民族語言的滋養,以獨特人文功能塑造具有特定民族情懷、思維范式、表達習慣的大國公民,不斷提升大眾的思維能力與認知水平,為卓越人才的成長奠定厚實的社會基礎。
2.2 技術與形式賦能:群體智能
2.2.1 人機融合助推圖書館建設。群體智能泛指各種通過個體間的交互獲取大于每個個體水平的整體層面的智慧性現象[4]。群體智能是個體智能的總和,是比人工智能更高層次的整體智能與知識。互聯網時代,群體智能是群體智慧與機器效率的融合,在群體智慧理念的引導下,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有機融合打造智慧圖書館,為大眾終身學習提供更加便利高效和個性化的服務。
2.2.2 公共空間的合作學習與協同發展。在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的現代社會,很多簡單勞動都被機器所取代,但是面對日趨復雜的治理現狀,需要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匯智聚力,共同探討解決之道。例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時候人們不能親臨現場協商合作,而是借助信息技術和在線平臺,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豐富文獻資源的支持下,在具有翔實文獻信息佐證的共識基礎上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群體智能培養是應對越來越復雜的多領域交叉的全球性挑戰的關鍵所在[5]。
2.3 方式方法賦能:圖書館空間建設
2.3.1 建設具有良好探究氛圍的學習空間。積極向上的探究氛圍能夠點燃大眾心中的學習熱情,因此圖書館要建設具有氛圍感的學習空間。將群體智能應用于圖書館空間建設,有助于合作性的真理探索在圖書館各類空間廣泛開展,形成你追我趕的實景學習氛圍或線上網絡學習場域。此外,虛擬學習空間的實體化技術呈現已經成為一種現實,能夠將虛擬空間高度實景化,使學習者如同身臨其境,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激勵效應。
2.3.2 滿足用戶體驗。群體智能背景下圖書館學習空間的細節設計和場景建設都是為了提升學習者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體驗的滿意度。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學習者進入圖書館首先獲得的是感官上的體驗,因此,圖書館線下物理空間布局、文案設施、檢索設備、閱讀標識等不僅要符合學習者的習慣和需要,其虛擬空間所呈現的網頁、VR線上觀摩等也應增強學習者的個體化體驗。
3 群體智能在圖書館空間建設中的具體作用路徑
3.1 學習情境共融:打造圖書館情境共融閱讀環境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6]。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應用,使學習情境融入了家庭、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主體元素,圖書館應通過虛擬閱讀空間的實體呈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情境閱讀學習空間,使個體學習情境得到群體性呈現。群體學習氛圍能夠不斷感染每一位學習者,群體學習環境有利于所有學習者在既競爭又合作的圖書館情境共融氛圍中互相學習、分享交流,增長見識與能力。
3.2 學習生態共治:厚植圖書館合作學習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學習空間建設旨在實現智能化學習、教育、科研和管理,打造開放、智能和極具感染力的學習環境。智慧圖書館將眾多學習者聚集在一起,即便每個人都身在不同的地方,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習者緊密相連,他們共同制定學習規劃,積極主動尋找有效學習方法,線下場館的深入研學以及線上虛擬圖書館的廣泛涉獵與無時無處不在的討論,使合作學習成為一種時代化的學習潮流。
3.3 學習心得共享:打造圖書館學習社區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見學習需要進行及時和有深度的多元互動交流。圖書館利用群體智能建立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學習社區,能夠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和約束,為學習者提供共享閱讀體驗的溫馨平臺。學習者在此不僅可以就閱讀過程中的感想與收獲、困惑與疑問、展望與啟示等進行有效、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還能通過合作學習培育深厚的探究性理論思維,孜孜不倦地追求真善美。在群體智能背景下,共同學習、攜手成長將成為圖書館學習社區中的靚麗風景。
4 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閱讀空間建設的發展方向
群體智能賦能圖書館閱讀空間建設的發展方向有以下幾點:一是虛擬與現實相結合。在后疫情時代,線上學習已經成為大眾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并漸趨常態化,基于此,圖書館的空間建設要將虛擬學習空間(社區)與現實學習環境相結合,營造多維的學習形態,為學習者打造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二是閱讀與實踐相結合。傳統閱讀以一種靜態的方式呈現,在現代技術支持下,如VR技術,讓靜止的書本活起來,引領學習者實景感知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化,將單一時空下的文字閱讀變為多維空間的豐富感知。三是閱讀與交流相結合。群體智能能夠深入閱讀者的內心世界,既能讓他們通過閱讀與書籍的撰寫者對話,發現知識、拓展思維、涵養正氣,又能與學習同伴互動分享、互鑒長短。
5 結語
群體智能理念下的圖書館空間建設,就是構建一個個互相關聯的學習社區,學習者不管相隔多遠、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夠彼此助力、心智相連。群體智能與圖書館空間建設的有機融合必將推動群體智能理念在新時代圖書館空間建設中的深度踐履,推動全民閱讀和終身學習理念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N].人民日報,2019-02-24(01).
[2] 侯麗.人工智能驅動未來教育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3-27(03).
[3] 劉志迎,徐毅,洪進.眾創空間:從“奇思妙想”到“極致產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49.
[4] 肖人彬,馮振輝,王甲海.群體智能的概念辨析與研究進展及應用分析[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22(1):1-21.
[5] (英)魯珀特·韋格里夫,張舒,袁莉.面向群體智能塑造未來教育:一項重要研究課題[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1):4-10.
[6] 姚梅林.從認知到情境:學習范式的變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