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妮,曹 紅,林筱琦,王建華,蒲 文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2016年發布的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將精準醫學研究納入重點專項計劃,并提出,我國要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1]。精準醫學通過整合個體遺傳、環境影響、生活習慣等多維度信息,為疾病診斷、干預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科學依據[2]。精準藥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運用最新的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治療藥物監測等技術,明確患者的個體差異,優化治療方案,達到精確、準時、個體化的治療目標,使療效最大化,并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3]。現階段,國內各大醫院精準藥學服務主要技術手段是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群體藥動學、治療藥物監測[4]。本研究中以問卷形式調研了新疆多家不同等級醫院精準藥學服務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從而為建立覆蓋新疆的精準藥學服務數據管理平臺提供參考。
以新疆69 家醫院(包括三級醫院31 家,二級醫院35 家,一級醫院3 家)的696 名醫務人員為調查對象。自制“新疆醫院精準藥學服務現狀調查”電子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前言(調查的目的及意義、知情同意、填寫要求與規則)、主體(一般資料、精準藥學服務開展情況、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了解程度、面臨的主要問題)等。通過開展4次預調查,修正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最終信度值為0.873,效度值為0.515,符合問卷調查要求。
通過與各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充分溝通,設置調查員,成立調查小組,由調查員預先統一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及意義、知情同意、填寫要求與規則;使用問卷星微信小程序,于2022年3月至5月向前述全體醫務人員發放電子問卷,了解各院精準藥學服務的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在小程序后臺進行質量控制。采用SPSSAU 22.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描述性統計或χ2檢驗。
共發放調查問卷696 份,均有效回收。調查對象男女比例約為1∶3,年齡以26~35 歲居多;大部分為大學本科學歷且具有初級或中級職稱的藥師和護理人員。
對精準藥學服務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的醫務人員分別占12.36%,32.76%,41.09%,12.64%,1.15%。女性、三級醫院、藥師、大學本科學歷的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的了解程度明顯高于各自其他相應子項人群(P<0.05 或P<0.01)。詳見表1。
表1 不同個體特征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的了解程度[例(%)]Tab.1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or precision pharmaceutical care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case(%)]
共21家醫院開展精準藥學服務,其中三級醫院18家(占三級醫院數的58.06%),二級醫院中3家(與二級醫院數的8.57%)。其余48 家醫院中有17 家(35.42%)計劃2年內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缺失,醫院領導不夠重視,臨床對檢測結果接受程度不高是未開展精準藥學服務的主要原因。21 家醫院使用的精準藥學服務技術手段主要為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詳見表2。開展治療藥物監測的主要藥物有丙戊酸鈉、卡馬西平、萬古霉素、他克莫司、環孢素、甲氨蝶呤、苯妥英鈉、伏立康唑;開展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的藥物主要有氯吡格雷、華法林、他汀類、葉酸、糖皮質激素、硝酸甘油類、β-受體激動劑、孟魯司特。
表2 21家醫院精準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家(%),n=21]Tab.2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pharmaceutical care in 21 hospitals[hospital(%),n=21]
2019 年至2021 年21 家醫院的年均檢測量見表3。年均檢測量整體偏少的前3 位原因分別為疫情導致患者總量減少、臨床醫師接受程度不高、檢測費用高。
表3 2019年至2021年21家醫院精準藥學服務年均檢測量[家(%),n=21]Tab.3 Cases of annual testing in the precision pharmaceutical care of 21 hospitals from 2019 to 2021[hospital(%),n=21]
不同等級醫院醫務人員認為當前精準藥學服務推進困難的主要因素不盡相同,其中二級、三級醫務人員的問卷調查結果較接近。詳見表4。17.30%(64/370)的三級醫院醫務人員和25.73%(79/ 307)的二級醫院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在實現個體化給藥,減少不良反應,降低醫療費用等[5-8]方面的積極作用持否定和不認可的觀點。
表4 精準藥學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人(%)]Tab.4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cision pharmaceutical care[medical personnel(%)]
本調查結果顯示,新疆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精準藥學服務開展率均分別低于全國其他省市同類型醫院[9]。21 家醫院開展精準藥學服務類型主要是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其他項目尚屬空白。較低的檢測量(2019 年至2021 年數據)導致醫院對精準藥學服務投入與獲益遠低于預期,進一步加大了推進精準藥學服務的阻力。對于檢測結果僅2/ 3 的醫院支持院內信息系統查詢結果,臨床醫師對結果可及性不高,也是檢測結果不能完全指導臨床的原因之一。
我國自2016年起先后啟動了3批“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計劃2030 年前累計投入600億元[10],在此背景下,國內一些公立醫院相繼啟動精準藥學項目,精準藥學服務得到支持與發展,精準藥學所倡導“精”“準”的疾病治療效果逐漸被醫務人員接受[11-13]。與文獻資料不同的是,參與調查的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了解程度較低,且不同性別、學歷、醫院級別、工作崗位對精準藥學服務了解程度呈顯著差異。針對醫務人員認識水平低的問題,建議醫院加大宣傳,利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精準用藥的科普文字、視頻、圖像,亦可利用宣傳欄、宣傳海報、宣傳大廳等開辟精準用藥科普專欄,提高對大眾的影響力;重點加強對醫務人員精準醫療知識的培訓,激勵其積極參與精準藥學服務項目與課題研究;建立精準醫療研究團隊,融合不同學科,建立“重點學科帶頭人負責制”,有針對性地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專業人才。
本次調查中訪談了藥學專家、醫護人員及一線精準藥學服務人員各15 名,收集了以下6 個方面的可行建議。1)依托現有醫聯體模式,建立大數據網絡共享平臺中心;2)實現各成員單位醫療數據共享及檢測結果互認;3)平臺能根據檢測結果提供規范、統一的診治建議;4)平臺的構建、運行、質量控制及數據治理責任分擔明確;5)上級醫院定時對下級醫院開展培訓;6)充分保證患者隱私。將構建覆蓋本地區的精準藥學服務數據共享平臺,以保證患者藥學服務的連續性、協調性、可及性和安全性,進而促使本地區藥學事業的新發展。
全面推進本地區精準藥學服務面臨較多困難,且不同等級醫院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相應醫務人員對精準藥學服務開展主要阻力的認識也不相同。建議本地區醫保能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支付范圍和方式,切實解決精準醫療項目費用高的問題;醫療機構應重點加強醫務人員精準醫療知識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精準醫療的知曉率。新疆不同區域之間醫療水平差異較大,藥學服務的水平參差不齊,對精準藥學服務的需求不一。在現有醫療資源的條件下,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平臺、醫聯體技術[14-16]建立精準藥學服務聯盟,或將是解決差異的最有效策略。聯盟可由三級醫院作為牽頭單位,覆蓋二級、一級醫院,建立精準藥學服務數據共享平臺,盡可能整合、存儲、利用和共享患者在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所有信息。各聯盟成員單位通過數據共享平臺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患者的診療信息,提供更高效、精準的醫療健康服務,減少無效和過度醫療、遏制醫療費用支出過快增長[17]。該數據平臺還可發揮三級醫院醫療資源豐富,軟硬件設施齊全的優勢,彌補下級醫院缺人才、缺設備、缺資金的劣勢,縮小醫療機構之間診療水平之間的差距,平衡醫療資源,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實現本區域整體藥學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