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三個人,從一歲到兩歲再到三歲,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健步如飛……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摸索著走過一段又一段新的旅程,適應一個又一個新的角色。莎士比亞說:“搖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痹谂惆楹⒆映砷L的過程中,與其說家長在培養孩子,不如說孩子也在“教育”家長,因此,媽媽要做好三個角色。
孩子的性格大都由媽媽塑造,媽媽的角色因此顯得尤為重要。當自己工作一天身心疲憊時、當孩子闖禍后還理直氣壯時、當孩子遭受挫折垂頭喪氣時、當孩子受了委屈無精打采時、當孩子懶惰什么也不想做時、當孩子的表現讓我們難以忍受時……作為媽媽,要能接得住生活和孩子隨時帶給自己的各種“驚喜”,用愛、用強大的內心、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展示對生活、對世界的正確看法,嘮叨、沉默、苦悶、暴躁等這些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是要不得的,你怎樣待孩子,孩子就怎樣待這個世界。
媽媽要學會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具不玩了要收好、出門要自己穿衣服鞋襪等。有時也要在孩子面前適當“示弱”,請孩子幫忙,讓孩子體會到助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當孩子在外面玩兒的時候,即使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也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不能硬拉回家;哪怕孩子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也不要強行制止,要有“緩沖”??梢越o孩子一個適當的提醒,該干什么了,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有個接受的過程,同時還可以培養時間觀念。否則就成了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打擾”孩子,因為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有位朋友與我溝通,說她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歡頻繁咬指甲,問是不是因為換了新老師,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建議朋友與老師及時溝通,在溝通中了解到,小歡在學校不太合群,甚至不與同學聊天、說笑。我告訴朋友,你是孩子的媽媽,只有了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后,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因為幫孩子舒緩壓力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于是,為了創設一個讓孩子精神放松的環境,朋友開始每晚帶小歡去公園跑步、聊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小歡的伙伴中,有的開始關注名牌,有的逐漸沉迷追星,小歡漸漸覺得自己跟不上伙伴們的話題了。孩子在慢慢長大,處事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小歡對“朋友”有了新的思考和糾結,所以非常苦惱。家長堅持每天傾聽,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幫小歡排憂解難,并和小歡分享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困擾,聊“朋友”,聊“價值觀”,用親身經歷幫小歡疏解內心困惑。堅持一段時間后,小歡的狀態很快調整回來,開始勇敢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探索和解決自己的困惑。問題還存在,但問題不再是問題,咬指甲的問題也水到渠成得到了解決。朋友也學會了和孩子一起打敗問題。
作為媽媽,應該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保持與孩子的對話通道,在一些關鍵時刻,父母要放下自己的私事,與孩子好好相處:1.上學前;2.去學校的路上;3.接孩子放學的時候;4.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5.家長下班回家時;6.晚飯時間;7.睡前時間。這些時刻并不需要每一個都占用,但至少要保證有2—3個關鍵時刻放下手機,全身心地與孩子相處。只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及時給予幫助,才能幫助孩子接納情緒、調控情緒。
對孩子而言,父母相愛、家庭幸福是最好的教育環境。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成長環境。耳濡目染下,言傳身教中,孩子學會了個體之間的相處之道。溫柔、體貼、樂觀的媽媽,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家庭環境的“氣候”。所以,“忙”也不要忘記噓寒問暖,“吵”也要注意表達的方式,“煩”也要微笑溫柔以待。
孩子的成長最初以模仿為主,而父母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對象??梢哉f,孩子身上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小的時候,媽媽的影響最大,所以媽媽不要因為孩子而放棄自己前進的步伐,應該讓孩子看到和學習媽媽認真生活的樣子。因此,媽媽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處處給孩子做好榜樣,不斷地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長的學習、反思與不斷進步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而深遠的。好媽媽不是人設,當媽媽也從來不是一場自我犧牲。因為孩子,媽媽變得更柔軟也更堅強,在歲月里也會走得更從容、美麗。
人與人之間從來都是互相成就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同樣如此。父母以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勤奮工作的父母養育積極好學的孩子,樂觀開朗的父母養育活潑大方的孩子。子女以自己的成長回報父母,讓父母在孩子的“日有所進”中感受成長的喜悅,在牽掛與付出中實現自身的圓滿。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是領航者,是學習的對象,媽媽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與孩子幸福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