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維洋 金智鵬
摘要:思想教育引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的內在機理,從目標定位,多主體構建,主體間互動,內容和方法創新等方面入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路徑。
關鍵詞:思想教育,職業道德素養,機理,實現路徑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
社會性質決定著教育方向,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國家的政治要求密切相連,它的發展要依照社會制度展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我國高校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它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關鍵是靠教師。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高校教師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升職業道德素養,同我國現實發展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緊密相連,方能持續地堅持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鞏固和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高等教育能否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歸根結底是由教師的思想素質決定。
2.提升教師政治素質的現實需要
國運興衰在教育,教育成敗在教師,過硬的政治素質、精湛的業務能力、高超的育人水平,這是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在各項素質中,政治素質是第一位的,教師是否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能否把黨的教育方針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能否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健康發展,政治素質起著決定性作用。當前,廣大高校教師思想積極健康向上,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值得警惕的問題,如職業理想模糊、職業情感淡化、職業行為失范,一些教師面臨著較大的現實壓力和心理負擔,等等。只有做好教師思想教育,提升教師思想素質,才能使他們更好地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做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需要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思想行為無不影響和感染著學生。學校思想教育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三全育人,在提高教師自身思想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做好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他們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同時也要開展思想教育,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素養。而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想素養和品德修養。
高校教師思想教育是學校遵從教育發展規律和教師發展特征,通過交流互動和示范引導等方式,對教師施以思想觀念、政治理論、政治觀點、道德規范教育和影響,使教師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業務能力,從而成為先進思想文化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教育實踐活動。
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將職業規范的內在要求通過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外在行為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展現出教師對待教育的態度、認同、責任和價值取向。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思想教育為引領,使教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能滿足教育者和社會的期望,從而促進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傳播。
思想教育引領高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涉及思想政治引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六個方面,學校思想教育工作隊伍(教育者)在充分了解教師(受教育者)的基礎上,結合教育目的,有針對性選擇教育內容,并選擇運用思想教育方法,創設合適的教育情境,通過滲透、陶冶、榜樣示范等方式,使得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教育者是主導,他把控著整個思想教育活動的運行效果。受教育者是核心,所有教育活動都圍繞著這一核心而開展。教育目的是旗幟,教育活動的運行始終在這一旗幟指導下進行。教育內容是重點,它的選取須適合教育目的要求和教師的需要。教育方法是中介,所有教育活動的開展只有通過教育方法才能將教育內容傳遞給教師。教育情境是潤滑劑,教育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更好傳達教育內容,實現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達到思想教育引領效果。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1.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目標,增強思想教育引領的高度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體現在教育領域就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更好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教育,就是要堅持辦學方向,強化價值引領,遵循思想工作規律,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教育當中,把中央關于教育的各項部署落實到位。
2.圍繞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擴大思想教育引領的廣度
學校擴大思想教育引領的廣度就是要吸納更多師資隊伍建設者,在學校黨委帶領下,圍繞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工作核心,通過通力協作,堅定不移地把思想教育引領的內涵貫穿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工作全過程。一方面要樹立“全校抓思想教育引領”的責任意識,牢牢把握思想教育引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這一根本任務和政治責任,增強思想教育引領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另一方面要著力構建“全校抓思想教育引領”的扁平化管理工作格局,加強統籌聯動、聯合運轉,促使每位教育者履行好思想教育引領這一根本任務,用實際行動切實增強工作的實際效果。
3.多渠道開展主體間互動,提高思想教育引領的溫度
思想教育的過程就是主體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過這一過程達到引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的目的。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互動的有效方式,它扮演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通過知識、態度、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的交往,從而進一步增進了解、加深理解,逐步達成道德價值共識和社會價值認同。以語言和非語言為中介的對話也是主體間互動的有效方式,在對話中敞開心扉,開展話語、精神和思想的交流,達成相互理解。開展主體間交流,要創新互動機制,要有效運用微信、抖音或其他新媒體技術,豐富交流渠道,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信息技術與思想教育的有機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滿足受教育者多樣化溝通需求。
4.創新內容和方法,增加思想教育引領的深度
增加思想教育引領的深度,一方面要創新內容。要注重資源供給創新,充分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教育,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充分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教育,加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充分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加強國情、黨情教育,充分開展校情校策教育,加強扎根學校為校育人教育,推動教師立德樹人。另一方面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要構建多元、即時、交互的平面溝通平臺,根據教師的認知特點,用教師易于接受的邏輯方式和話語體系引領教師。在引領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榜樣選樹作用,激發教師的認同感,推動教師健康發展。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第一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實施及評價”》(浙教函〔2021〕47 號);2022年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校立科研項目《思想政治引領高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對策研究》(jzyy202246 )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艷.新時期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J].學校黨建思想教育,2013(7):73-75.
[2]譚暢.新時代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內涵、價值和策略[J].新生代,2019(5):5-9.
[3]龐榮.高校“六位一體”強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討[J].大學教育,2021(7):30-32.
[4]李瑞德.當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層次矛盾及應對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7-130.
[5]劉建軍 張苗苗.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意義、原則和方法[J].思想理論教育,2018(1):11-15.
(作者簡介:單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嘉興 314036;蒙維洋,職務:副研究員,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金智鵬,職務:副教授,學歷: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