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敏
摘要: 專業課程思政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為目的,不同專業具有不同的學科特色。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在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和質量評價原則的基礎上,從組織管理、資源建設、教學過程、評價反饋和質量改進4 個方面,構建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以期促進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創新與完善。
關鍵詞: 地方本科高校 經管類專業課程 課程思政 質量標準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24-0001-03
課程是學校教學改革的落腳點,課程思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整個過程,提升學生的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1]。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2022 年8 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教育部組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委員會,研制專業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通過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2]。
1 研究現狀
關于經管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于潔、劉曉妮、黃河和肖艷玲等學者通過具體的課程,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組織、實施、資源、效果等方面入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設計與評價。近年來,學者們開始構建指標體系,從不同角度尋找理論支撐,對課程思政質量進行評價。趙寶江[3]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以及反饋方式上,構建課程思政引領下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許耀元[4]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主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角度進行課程思政反饋評價。莊振民等人[5]通過院系評價、教師思想政治能力、課堂評價指標以及學生評價來設置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本文兼顧課程過程、評價和反饋,從組織管理、資源建設、教學過程和評價反饋這4 個方面,構建地方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
2 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
經管類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緊緊圍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技術大學”,培養擁有對于經濟管理問題的學習分析能力、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從課程思政方面:第一,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經濟管理的發展歷程、現狀和趨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經濟管理現象,了解其背后的發展規律和價值取向,引導、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結合我國經濟建設實踐中關于經濟管理成就以及經驗的探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幫助學生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通過分析評價經濟管理案例和現象,幫助學生了解經濟管理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第四,經濟管理離不開團隊協作,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使學生了解團隊協作和溝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團隊中有效溝通和協作的能力。
3 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原則
3.1 全過程
專業課課程在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段渠”“責任田”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要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三全育人和不斷改進”為總質量原則,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各類資源建設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為主線。通過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學科專業和課程類型的育人要求和特點,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專業課程思政要滿足新時代學生個性發展與未來發展需求,以學生現在和未來的“成人成才”為目標,既要滿足當下,也要著眼未來,貫穿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塑造優良的學風,作為立德樹人的突破口,將人才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3.2 發展性
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在實踐過程中根據培養目標達成情況不斷調整。一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其思想政治素養的養成與提升具有過程性和綜合性,經管類課程思政挖掘思政元素時應重在關注我國經濟建設實踐取得的成就,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樹立遠大理想的目標。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是課程思政得以落實的第一推進者,教育既包含“教”,又包含“育”。教師要實現“育人”,需要從現有教學情況做發展性轉變,抓住思政元素與專業課教學融合的著力點,找準專業課程思政的特色,明確其中內涵,確保評價體系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優化,從而提升課程思政教育質量與水平。
3.3 量化和質化相結合
通過量化標準可以進行課程思政質量量化分析,具有客觀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但課程思政作為一種融合性的隱性教育方式,包含價值引領、家國情懷和素養提升等內容,具有滲透性和潛隱性,導致了有些課程思政質量指標難以量化。運用量化和質化相結合的原則,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訪談等方式,開展自評、互評、第三方評價以及反饋,可以掌握評價對象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動態與走向,綜合性地通過學生的思想政治表現以及價值觀檢驗課程思政質量。
4 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有助于引導、反饋、診斷和衡量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順利進展,對于課程目標達成以及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4.1 組織管理
在組織管理評價方面,從重視程度、體制機制和資金支持3 個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在重視程度方面,組織管理中要統一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院系課程思政教育目標要結合學校發展定位統籌規劃,分類建設。在體制機制方面,強化頂層設計,結合不同專業、不同教學階段的特點,構建系統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在資金支持方面,健全激勵機制,將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納入教學改革項目,支持優秀課程思政團隊建設,把課程思政成效作為教學質量考核。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合力。
4.2 資源建設
在資源建設評價方面,從教師培養、教材選用和教學資源庫建設3 個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支持教師參加課程思政教學交流會、教學觀摩,開展師德師風和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專題培訓。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加強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和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6]。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通過教材質量委員會嚴把教材關,講好用好馬工程重點教材。立足學科專業特點,結合我國經濟管理實踐,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合到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案、課件、教學案例以及在線課程等教學資源中。
4.3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評價方面,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和教學改革5個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深入梳理教學內容,結合經管類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反映經管專業領域最新前沿動態進展,加強德育教育,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好的教學設計能整合教學各要素,形成最大的教學合力。教師基于學情,通過對融入的思政元素進行系統化、再造性的設計和實踐[7],衡量融入的內容、方式方法等。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教書育人規律等進行的科學合理設計和梳理的過程。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理解專業知識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有組織地、有目的地把課程思政落實到教學研討、課堂教學、作業、實驗實訓、產教融合、專業競賽和實習論文各環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開闊學生的職業視野。
4.4 評價反饋
在評價反饋方面,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考核評價和目標達成評價4 個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對課程思政建設質量進行多視角的全方位檢驗,達到全面、客觀的評價效果,其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教學質量評價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督導和教學管理者作為教學活動的監督者,行業企業是人才培養結果的檢驗者。課程思政評價主體可以采用調查問卷、評價表、打分表、座談、訪談等多種方式。課程思政考核評價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結合結果性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包括課前準備、課中參與以及課后作業總結等環節,結果性考核包括期末考核。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才能將學生參與課程的整個過程納入考核范疇,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8]。課程思政通過確立價值目標體系,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價值觀培養的弊端,在學科核心素養引領下兼顧思政育人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能以此指導自己的言行,因此,目標達成評價也是課程思政教育評價反饋的重要內容。
5 展望
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健全“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在組織管理、資源建設、教學過程和評價反饋等方面構建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增值評價。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細化課程思政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質量改進做好課程思政綜合評價,是提升課程思政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環節。
基金項目: 衡水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jg2020093);衡水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jg2021031)。
參考文獻
[1] 黃煜棟,徐莉君“. 課程思政”下的課堂教學質量量化評價研究[J]. 科技通報,2019(10):217-221.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 2022-10-26(1).
[3] 趙寶江. 借力“課程思政”構建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多維度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新體系[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4):173-175,180.
[4] 許耀元.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 智庫時代,2020(1):209-211.
[5] 莊振民,管旭,黃敬如,等.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構建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23(5):176-179.
[6] 楊賓賓,王俊芹,宗義. 基于柯氏模型的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9):94-96.
[7] 黃河,肖艷玲. 經管類專業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3):181-182.
[8] 楊位留. 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 齊魯珠壇,2023(6):68-70.